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低段位玩家,高段位思考。我是低段位玩家小编——一直在思考游戏哲学的熬夜猫。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游戏奥斯卡”The Game Award上,历史性出现了游戏三巨头索尼、微软、任天堂大佬同台的场景——SIE全球工作室主席Shawn Layden,Xbox部门负责人Phil Spencer,以及任天堂美国总裁Reggie Fils-Aime共同致辞:全世界玩家团结起来,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如果所有人都开始玩游戏,所有人就都是赢家!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大佬:“都别打了!”,雷吉:“看我T恤,玩《大乱斗》吧!”

猫仔看来,三巨头华山论剑,正面来说是对游戏产业的一次有利推动,反面来讲或许也反应着主机游戏产业受外部环境冲击的现状。虽然全世界范围内,游戏机仍是大部分玩家的第一选择,但仍不能无视市场被PC和手机蚕食的事实——环境成熟、开发成本低、用户基数大的PC平台正吸引着一大批游戏开发者,近几年微软疯狂追求Win10与Xbox同质化、游戏主机加速半代升级、数字游戏和网络联机份额明显增大等迹象充分表明,PC正在成为游戏界的第四势力,家用机更必须在机能上向PC看齐。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与PC机能的差距,正迫使游戏主机加速半代升级

然而,PC势头再猛,架不住家用机拥有价格、优化和独占的优势,江山虽被蚕食但王座坐得还是稳稳的。而在另一个重要市场——移动平台上,未来可就显得有点扑朔迷离:一方面,手机游戏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手游厂商赚的满盆满钵,而以索尼为代表的主机厂商虽未表态,但极有可能短时间内不准备再接触掌机了;但另一方面,任天堂的掌机优势从未发生动摇,且不说3DS系列(包括new3DS系列和2DS系列)掌机仍具有庞大的市场及活力,移动主机Switch更是火遍了全球。

所以提问: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正方观点:是,反方观点:不是

猫仔将从硬件、软件和市场三个方面剖出分析,但答案还请看到这篇的各位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硬件篇

正方观点:手机的处理能力足够应对任何掌上游戏。

曾几何时“大哥大”只是用来打电话的工具,直到诺基亚上出现了推箱子和贪食蛇,才让人知道了原来手机也可以拥有游戏,2003年诺基亚N-Gage虽然失败,却已经让人看到了游戏手机的未来,2010年前后,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出现,让手机硬件出现了革命性的爆发,再也不虚任何的掌机设备——从初期完美移植了DS《FF3R》、PSV《心灵传说R》等掌机游戏,到后来逐渐出现的各类大型3D手游都标志着手机已经追平、超越甚至碾压了掌机。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以目前情况看,手机已经具备了不错的3D处理能力

近几年,手机厂商愈发重视自家产品的游戏性能,雷蛇、小米等厂商为游戏玩家打造了专用机,搭载了的电竞模式、适配了专用蓝牙手柄,华为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mate20可以击败Switch,华硕更是将自家引以为傲“败家之眼”涂装到手机之上,高调推出ROG Phone,这些手机完全可以高质量运行大型3D游戏,以这种发展速度下去,手机在性能上把掌机按倒地板上摩擦是分分钟的事情。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ROG Phone的官网广告,“败家之眼”亮瞎眼

另外,以自家掌机为傲的任天堂,近期却申请了有关于把手机变成Game Boy的专利硬件产品,或许意味着,老任也要转型到开发游戏手机的行业?

结论:手机硬件会一直发展,直到彻底淘汰掌机

反方观点:目前来看,手机永远不是适合玩游戏的设备。

对于游戏来说,手机很尴尬——手游多采用虚拟摇杆和按键操控,这种方式因为失去了实体操控器的反馈,导致在操作手感、精准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异乎寻常的差,手指覆盖了很大一部分的画面也影响玩家判断形势。举个例子:《王者荣耀》以指向性攻击取代了点对点攻击,《“腾讯”求生》取消了精确射击等设定,说不好听点就是对游戏性的阉割和操作方式的妥协。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虚拟按键的操作终究是不精确的

手机硬件不稳定的高速发展也注定了不适合发展游戏生态——屏幕规格改变、系统兼容性更新等会导致很多游戏“水土不服”,其他诸如“长期没能解决的散热问题”“突如其来的来电问题”等一直困扰着手游玩家,拿出所谓“电竞模式”的解决方案,恰恰牺牲了手机的根本用途;适配手柄更像一种噱头,出门带掌机正常,谁又会出门给手机带一付手柄呢?归根结底,手机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通信工具,玩游戏?我反对!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手机屏幕尺寸和形状实在是太多……

从历史脉络看,Game&Watch让人知道了“游戏能够移动着玩”,Game Boy系列掌机风靡全球,随后DS与PSP的掌机大战激发了掌机硬件向游戏性和表现力的转变之路,3DS的出现又进一步明确了掌机在游戏市场的定位和地位,Switch的出现更彻底改变了移动游戏的定义——引发这一切火爆的原因,只因为掌机是真正用来玩游戏的。或许手机在性能处理上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但它还无法取代掌机成为一个“游戏机”,未来移动游戏主流平台或许不是掌机,但也绝对不止手机。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GB魔性广告:“爽到耳朵被夹了都不在乎”,游戏机带来的是快乐

结论:未来主流更可能是类似于Switch形式的家用机,这是从WiiU时代就开始论证,并且已经取得成功的现实典范。

二、软件篇

正方观点:手机游戏开发一片火热。

曾经,手机比起掌机,差的最多的是软件阵容,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发展,SE、KONAMI等业界大佬纷纷投向手机平台,自家的著名IP如《最终幻想》《Love Plus》《恶魔城》等等陆续在手机上登陆。欧美地区以“车枪球”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作陆续登陆,《NFS》《NBA 2K》等等年货产品就算不出在掌机上,也从来都落不下手机平台。近年来,任天堂将“马力欧”“火焰纹章”和“精灵宝可梦”相,暴雪将“魔兽(炉石传说)”“暗黑破坏神”等IP也搬到了手机上,可以说手机平台的软件阵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曾经一片大火的《炉石传说》

如果说上面的作品姑且算是所谓试水或者小制作,《我的世界》《文明》《堡垒之夜》等火遍全球的游戏登陆手机,则证明了手机游戏的软件阵容正在逐渐核心向。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ios版的“锄大地”标志着手游的核心向趋势

从开发者角度考虑,Unity3D引擎工程师十分紧俏,鉴于手机平台开发门槛相对角第,对独立游戏工作室吸引力非常大,每年从这些工作室诞生的手游不计其数,还有很多工作室致力于在手机上开发出主流核心向的游戏,可以说手机平台的软件不仅一点都不虚,而且未来很光明。

结论:手机平台,赢在未来,软件阵容的逐渐扩大是有目共睹的。

反方观点:手机不够资格出现大作巨作。

首先为什么前一世掌机大战,PSP最后才挽回一些颓势?为什么本世代掌机大战,3DS完全碾压了PSV?最根本的在于软件阵容——PSP最后依靠着以《怪物猎人》为首的出色软件阵容扭转了一直被压制的局势,而PSV从头到尾能打的游戏就没有几个!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可怜的“薇酱”昙花一现

说回手游软件阵容,虽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能够吸引核心玩家的一个都没有。很多著名IP到了最后都逃不出变成休闲向游戏的怪圈,而3DS以落后时代的机能,除第一方游戏阵容外,还靠着《怪物猎人》《妖怪手表》等一系列重量级IP占领着绝大部分移动游戏市场,归根结底——游戏厂商真的很少有心思在手机上多浪费精力。手游开发成本低是事实,但游戏的主流根据地还是在游戏机上。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光靠《妖怪手表》就卖掉好多3DS

为什么《王者荣耀》《碧蓝航线》等游戏大获成功后,一定要跨平台到Switch和PS4平台?因为厂商意识到只靠手机根本不足以在游戏行业内立稳脚跟,所以手机想获得稳定的大作IP还有很长的到路要走。

结论:手机平台虚假繁荣,真正具有号召力的仍是掌机平台。

三、市场篇

正方观点:手机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

毫无疑问,曾经GB、GBA和PSP都是豪华和时尚的物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一大群人竞相围观。但现在时代变了,拿着掌机走在街上,很少有人去理睬,换句话说,大众很少有人会在乎“他买了新的游戏机”之类。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这种场面,只能在广告里看到了

这个时代你可以没有游戏机,但是不能没有手机。全世界反围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9%,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手游有超过41.6亿人口的潜在市场,如果每200人里有一个人玩手游,那也是2000万人口,这块蛋糕对游戏厂商来说足够具有吸引力。从《扩散性百万亚瑟王》的成功开始,手游的氪金率高居不下,甚至引发了家用机平台的效仿和某些国家的强烈反对,可见手游市场的规模究竟有多庞大。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在氪金这条路上,手游绝对是老祖宗级别的

近几年来,手机电竞逐渐形成规模,以《炉石传说》《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游戏,不仅仅拥有国际赛事,在民间组织得也非常兴旺,群众基础非常之大,这种人气会极大地推动手机游戏市场继续扩大。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手游电竞已经有足够了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结论:市场决定生产力发展方向,移动游戏的中心必然会向手机靠拢。

反方观点:主流游戏圈从没有真正喜爱过手机游戏。

在讨论市场这个话题上,有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游戏市场向来是软件决定硬件,而不是硬件决定软件。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历代主机销量高低都是依靠软件阵容的带动。N64为什么会败给PS?因为重要的第三方都跑了;微软为什么不惜花血本购买工作室?因为第一方软件阵容太薄弱了。Switch销量距离财年销量目标还差很多,为什么仍不慌张?因为紧随其后的《精灵宝可梦Let’s Go》直接带动了主机销量,今日本地区发售首周就卖出180585台Switch,较前一周翻了三番。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猫仔撰稿时,《大乱斗》已经在各个地区都卖了100万以上了

所以因为硬件基数大就代表市场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潜力能否化成市场,靠的还是过硬的实力。确实你不能没有手机,但也不一定要用手机玩游戏,而一旦买了掌机,就是真真正正的游戏用户,这一点必须要明确,想想有多少人为了玩《旷野之息》才买的Switch?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提到《旷野之息》,很多人会忽略了WiiU版,这才是市场号召力

另一个现实是游戏巨头一直将手机平台作为“赚外快”的工具,SE投身手游多年一直被认为在消耗IP剩余价值,回本后近日突然宣布减少手机游戏的开发主攻主机3A了;SNK垂死挣扎多年,把自家IP和角色卖的差不多了,在手机平台出了无数小游戏,终于卧薪尝胆般地开发《KOF14》和《侍魂》新作,目的还是为了重回主流游戏圈——总之手游的钱好赚、回血快,但是真的没有得到核心玩家和游戏厂商的重视。

激烈辩论——未来的主力移动游戏平台会是手机吗?

SNK终于攒够钱上虚幻4了,期待一下2020年的《KOF15》

结论:主流永远是主流,业界风向很难改变,未来还是游戏机的。

OK,猫仔扯了这么多,未来的移动端游戏主流究竟会不会是手机呢?虽然以“低段位玩家”的观点看,我们必须保持中立,但是以玩家的观点来看,各位大佬,你们站“正”还是站“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