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少年時,我們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響下邁開了人生的腳步;中年時,我們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家庭,永遠是孩子真正誕生與成長的搖籃。

將家庭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讓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新的一年裡,各類與高考、家庭教育有關的消息接踵而至。1月18日,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家庭教育提出要求:

“要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課堂、購買服務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

“家庭教育專業性強,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今年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置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教育部也意識到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多種形式讓廣大家長們接受進一步的教育。這對廣大家長來說,是福音也是責任。

為什麼要專門提出把家庭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專業性強,家長們需要科學系統的指導。

陳寶生部長表示:“今年要研製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和家庭教育學校指導手冊,針對不同學齡段設置課程、開發教材、舉辦活動,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並著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是第一責任人,要進一步強化家長尤其是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家長的監護和教育主體責任,引導家長承擔好法定的養育和教育責任。”

教育部看到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很多人身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大部分家庭還陷在這種問題裡無法解脫:

✦ 家庭教育由媽媽一人獨攬,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無法獨立;

✦ 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學習、生活費用,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情商提升、眼界開闊缺乏幫助;

✦ 父母不會和孩子交流對話,更多時候是個統治者,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夥伴,他們最喜歡用“我這還不是為了你好”來控制孩子;

✦ 除了“喪偶式”育兒,還出來了“詐屍式”育兒,父母在各種極端的育兒情緒中不能自拔,只會讓孩子學習知識,沒有讓孩子學會面對世界。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01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很多人都掛在嘴邊,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說說,很少有人真正重視這件事。

前兩年,有一句日本諺語在中國流行:“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成長起來的。”很多人深以為然,但針對家長的教育始終沒有落到實處。

近些年來,關於家長接受教育、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觀點越來越多。早些年,永遠都是家長在要求孩子進步、讀書,自己卻袖手旁觀,只是孩子成長的見證者,不會主動成為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參與者。

我聽到過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自己上學時成績很差,後來雖然努力打拼有了一點成績,但讀書的心結始終存在。有了孩子之後,他對孩子寄予厚望,給孩子請了各種老師,希望他能讀書有成。

但父親沒有意識到,孩子一直在觀察自己。有一天,父親在催促孩子讀書的時候,孩子冷不丁懟回來一句話:“你只是讓我讀書,自己卻在一邊瞎樂,你都不喜歡讀書,為什麼一定要我喜歡?”

父母沒有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內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發現自己在進步,在認識這個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沒有變化。

這是孩子青春期的悲哀,也是很多家長的悲哀。一對相愛的男女領了結婚證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們沒有經受過任何關於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為父母,這是不負責任的。

教育部這次提出的讓家長進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就是針對一直被我們忽視的“家長教育學”提出的。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02

小孩不聽話,不能怪他


1, 現在這個社會,民主自由開放,小孩不聽話,沒有法子管教,為什麼?倫理道德的教育完全失掉了。

2 ,小孩不聽話,做父母的不嚴格管教,不能怪他,這要怪你自己疏忽。

3, 你是一個家長,你對你的兒女要管教,你不嚴格管教不行。小孩年幼無知,管教要嚴,你跟他講民主自由開放,那還得了!

4 ,東西方文化不一樣!外國人什麼都講法律,兒童有他的權利,父母不可以罵他、不可以打他、不可以處罰他,這就難怪外國的小孩會變得無法無天。

5, 中國人的教育,對小孩是嚴加管教。你看清朝的曾國藩,他的家教很嚴!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曾經做過四個省的總督,管四個省,所以被稱為“小皇帝”。

你看看他的家書家訓,他是怎樣教導他的後人、兒女?他家裡傭人很多,可是平常灑掃、下廚這些事情,他不要傭人做,他要他兒女自己做,從小要學著吃苦。

他絕對不讓子弟過公子、小姐的生活,不可以!家裡有傭人,不能讓傭人侍候,養成什麼?勤勞,家不至於衰敗。曾國藩的子孫,一直到今天,在社會上還是很有地位。他的家庭,有倫理道德教育的根,小孩有教養、有學問,所以能夠保持家風好幾代都不衰。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03

嬰兒不能失教


1 ,一般教學,小孩一出生二、三天,他會看、他會聽了,就要開始教他,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要知道,《弟子規》不是兒童的教科書,而是做父母的,主要是母親,以身作則,做給嬰兒、小孩看的。

2,母親在嬰兒、小孩面前,言談、舉止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樣,讓他看、讓他聽、讓他學習,所以中國諺語常說“三歲看八十”。他到三歲,三年的薰習、教導,所受的教育,完全是身教,沒有言教。

3, 三年,他就能知道是非善惡,就能夠辨別“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他有能力辨別是非,他就不會受外面環境的染汙,所以“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個話說得不是沒有道理。

4,如果你不知道中國教育的方法,那麼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你聽了就會疑惑,這什麼話?這怎麼可能?你要知道,中國幾千年來安定和諧,是祖宗們從小教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嬰兒不能失教。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04

現在的小孩可憐

1,從前的小孩,他心裡清淨,沒有憂慮、沒有好惡,非常快樂!從前人這天真的時間長,一般要到十歲以後才知道有好惡,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十歲以前不知道,這個童年幸福!

2,現在的小孩可憐!一、二歲他就有好惡,他童年的時間縮短了,他受苦、受樂的時間提早了。怎麼會提早?天天看電視,電視天天教他。

3,二、三歲的小孩就會察言觀色,他曉得大人喜歡、討厭,他的心裡就計較、就要用心機。在從前農村社會,十一、二歲小孩,除了玩耍之外,什麼事也不懂,童年天真的時間長!現在的小孩,天真的時間縮短了。

4 ,現代人,沒有從前人那樣快樂,比從前人苦。雖然現在科技發達,其實沒有從前人那個味道。我們讀古書,看到古人一生雖然知識見聞不廣,但是他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從前人生活多美!現代人生活像機械,可憐得不得了!

5, 從前,七歲到十二歲是小學,小學學的東西是灑掃應對,完全學怎麼做人、怎樣說話。小學教育是德行、言語,一舉一動要有規矩,說話要有分寸。

6, 經過那樣一個訓練,這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很像大人,他有威儀,一舉一動都像個樣,這是生活教育,從小養成。“少成若天性”,小時候培養成的,就像天賦一樣。


教育部長:2019年始,家長也要接受教育



05

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1 ,在古聖先賢教育裡面,家庭結婚生子、夫婦相敬如賓,他都是有節度的,絕對不敢放任縱慾,跟現在社會不一樣,所以他家庭和睦、家庭有秩序。

2 ,古人夫婦相敬如賓,互相尊重、相親相愛、互助合作,一生都不改變,什麼原因?古人從小就有家庭教育,知道善惡。現在人不知道善惡,他胡作妄為、放任縱慾,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

3 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根。今天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學生,為什麼?根沒有了。

4 父母、尊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家裡面的兒童做好榜樣。小孩每天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薰陶,他在這裡紮根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薰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