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總裁鍾文明首次揭祕《矮大緊指北》誕生記

“為什麼我們會想到幫曉松做音頻?因為我們發現《曉說》在蜻蜓的播放量超過視頻,這檔節目很多人說不是為了看臉,而是為了聽他的聲音,所以高曉松是更適合做音頻的。”7月15日,蜻蜓FM總裁鍾文明做客2017網易未來科技峰會,首次公開當下“網紅”付費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的來龍去脈。

蜻蜓FM总裁钟文明首次揭秘《矮大紧指北》诞生记

據鍾文明介紹,蜻蜓FM是國內首家網絡音頻平臺,現有超過1.5萬名簽約主播,他們有些來自傳統電臺主持人,或是作為垂直領域的意見領袖在這裡發聲。高曉松、梁冬、蔣勳等大咖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員,而其中最有跨界能力,又善於營造“笑果”和“淚點”的,當屬高曉松。

因此,在邀請到“行走的流量包”高曉松入駐後,團隊面臨著兩個棘手問題:一是怎麼打破大家對高曉松以往的認知,重新定位高曉松;二是在重新定位高曉松後,如何精準定位節目品牌。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靈機一動說,我們來個‘矮大緊’吧。”於是有了這檔《矮大緊指北》,專說“高曉松沒說的話”。把原來的東西全都拋棄、歸零,重新出發,是一種完全顛覆自己、挑戰自己的創新。這是蜻蜓FM給高曉松人物形象的定位。

而有關節目定位,鍾文明透露,起初有人建議讓高曉松講述成功史,高曉松說:“我不幹這事兒,成功這事兒……哪能教人成功?這叫‘速效膠囊’。”後來這個提議也被團隊給否定了,原因有二:第一,成功很難界定;第二,看上去成功但好像未必幸福、未必快樂。

最後,《矮大緊指北》定位於“品位提升”,“希望聽了節目的人都能夠更加快樂、更加幸福,而不僅僅是更加成功。”鍾文明說。

到現在,《矮大緊指北》上線剛過首月,付費用戶超過10萬,為知識付費行業再次刷新了記錄。鍾文明說:“我們這個行業還很新,但潛力非常大,潛力大在哪裡呢?我們一旦賺錢就是暴利,因為我們成本遠遠低於他們,但我們賺的錢可能跟他們一樣,甚至超過他們,比賣白粉還高。”

主持人賈夢霞:今天這一場如何打造頭部IP的嘉賓都是重量級嘉賓,有投資方的,有著名編劇,也有平臺方,影視行業跟其它行業有點不同,我們經常說市場上有“二八定律”,20%的人賺到了80%的錢,但在影視行業可能是2%的人賺到了98%的錢,這樣有一點就非常重要,其實是賭性很大的。在影視行業中,一個好的IP有點像價值連城的翡翠選一塊好原石,好IP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才能有潛質成為超級IP呢?有請場上幾位,從他們的經驗給大家一些(建議),如何判斷挑選IP。從身邊這位嘉賓開始。

蜻蜓FM總裁鍾文明:大家好!我是蜻蜓FM鍾文明,主持人剛才一直講影視,實際上我們這條跑道是音頻,我不知道大家聽不聽。音頻跟視頻有點不一樣,視頻主要有三個內容:電影、電視劇、綜藝,臺上五位有四位是做這幾塊的;音頻的內容是廣播電臺、有聲小說、個人主播,我們最近做高曉松的《矮大緊指北》,做蔣勳的“細說紅樓夢”都做得特別好,《矮大緊指北》售價200元/年,超過一個月,付費用戶超過10萬,才一個月,後面還有11個月,大家可以算算這筆賬。

我們現在做內容,尤其是做現在所謂的付費,大家能否理解付費和非付費的區別,以前做免費都是賣廣告,CPM10塊錢,1000人看見後廣告主給你10塊,現在我們做付費,高曉松賣200,蔣勳賣100,1000人裡有一個人轉化了、付費了,就是10倍;10個人轉化了就是100倍。所以整個商業模式一下子拉高了,這是整個變化。

這個過程中我們探索下來要打造音頻也好,包括音頻付費爆款也好,有幾點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新的產品,我們的策劃人員要全新的理念,不能像以前。這話怎麼講?現在我們所做的音頻付費產品,我們把它定義為“教育的內核,出版的外衣和傳媒的表達”,它既像一個教育課程,又像一個出版物,還像一個碎片時間的產品,和原來整個不一樣,隨便把原來一個人拿過來做我們這個產品是做不好的。

第二,我們選的主播要有跨界能力,我們也找過很多大學教授,底蘊很強,但他網感不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像高曉松這種,底蘊很強、網感也高。

第三,宣發很重要,因為我們做平臺的,現在產品的收買方式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啊,以前標明這是什麼東西就可以了,現在你必須告訴大家我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主持人賈夢霞:我們說在今年市場上,在去年時大家還叫IP元年,有很多IP加上小鮮肉的組合非常得投資人青睞,今年市場上其實出現了很多大IP遭遇滑鐵盧的現象,比如最近的《深夜食堂》等,為什麼大IP今年不靈了,我們也想聽聽各位嘉賓的觀點,還是先從鍾總開始,這次《矮大緊指北》在這邊的表現非常好,你們對它做了什麼改造嗎?我們知道IP是有勢能的,搬遷到不同平臺時,原來在視頻網站上他非常成功,到這邊有做什麼改變嗎?

蜻蜓FM總裁鍾文明:實際上高曉松本身就是一個大的IP,他以前變現也好、轉化也好,都是在視頻,包括在優酷上有《曉說》。

後來為什麼我們會想到幫他做音頻,因為優酷也是我們的股東,當我們發現《曉說》在我們平臺上的播放量是超過視頻的,這檔節目很多人說不是為了看他那張臉,而是為了聽他的聲音,所以他是更適合做音頻的。這是一個起源。

往下做就涉及到怎麼做,他也沒有專門做過音頻,品牌定位、節目策劃到底怎麼弄,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我們這個行業還很新,但潛力非常大,潛力大在哪裡呢?我們一旦賺錢就是暴利,因為我們成本遠遠低於他們,但我們賺的錢可能跟他們一樣,甚至超過他們,比賣白粉還高。

但挑戰在哪裡?就兩點:第一點就是我剛才講的品牌定位,大家對高曉松的認知非常強,我們是不是再繼續用高曉松?後來也不知道是誰靈機一動說,我們來個“矮大緊”吧,有《高曉松指南》,現在我們有《矮大緊指北》,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創新,完全顛覆自己、挑戰自己,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反義詞,我們把原來的東西全都拋棄、歸零,重新出發,這是當時的第一點定位。

第二點是我們這個音頻做什麼,剛才講了,我們是一個新的產品,不是老的產品,如果讓他拍電影、拍電視劇、拍綜藝,我相信這是成熟打法,市場上很多人都可以做,但現在我們做的是一個付費音頻,很多人沒有做過,當然,市場上有一些參考案例,比如成功學,有很多人說,我們來講講高曉松怎麼成功的,高曉松說我不幹這事兒,成功這事兒……哪能教人成功?這叫“速效膠囊”,後來我們發現,第一,成功很難界定;第二,看上去成功但好像未必幸福、未必快樂。後來我們轉向另外一個,我們不如教大家如何快樂、如何幸福,教品位提升。這是我們後來思考過程中的第二點。

最後這個節目到最後我們定位為“品位提升”,希望在人文,在大家的快樂和幸福這塊,希望能夠通過聽了我們節目以後的人都能夠更加快樂、更加幸福,而不僅僅是更加成功。可能有這兩點。

主持人賈夢霞:今年在上海電視節上馮小剛導演有一個觀點,“到底是垃圾電影還是垃圾觀眾”,馮導認為是垃圾觀眾,但也有人有不同的觀點,他是反過來的,我們接著邵總說的,有人認為這個行業繁榮是因為資本的助推,同時出現一些不好的原因,也是因為錢太多了,我不知道對這個觀點怎麼看?有時候我們說資本倒推過來綁架了很多環節,更加重營銷,怎樣都是因為錢太多,怎樣迴歸到內容本身,讓內容成為發動機。

蜻蜓FM總裁鍾文明:資本跟內容的關係,我覺得所有事情都是兩面,不能簡單一面來看,有時候有一面會冒出來,另外一些時候是另一面冒出來,但如果大家以客觀的歷史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我認為總體來講應該是正面的,毫無疑問,我認為從內容行業,如果從2011、2012年開始,資本的力量進入到內容行業,推動了整個內容行業的發展,我覺得從歷史的眼光來講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些所謂的泡沫,或者說其它東西,我認為相對來講也是比較正常的,真正好的東西在哪裡,比如《歡樂頌》,真正好的東西我認為不是資本能推出來的,真正好的內容絕對不是錢砸得出來的,真正好的內容是贏得人心的,贏得人心的東西就不是錢,僅僅靠錢肯定不能贏得人心,所以這是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