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文|石榴

“我吃藥的時候,看見窗外有個東西你覺得是什麼?”

“吃藥?老婆你怎麼了?哪不舒服?”

面對老婆提出的“送命題”,綿羊系老公楊光絞盡腦汁,總算勉強及格,在被懷疑出軌的懸崖邊上堪堪撿回了一條“小命”。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在《逆流而上的你》中,這是再常見不過的場景。在短短的十幾集內容中,劇集已經陸續上演了懷孕、失業、買房、經濟困難等等困擾著都市人群的種種難題。

但有意思的是,劇中由潘粵明和馬麗組成的“破產夫婦”雖然已經倒黴的喝涼水都塞牙,但不論面對怎樣的難題和危機,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哈哈哈”的彈幕中,可見觀眾對於這種套路的喜聞樂見。但夾雜在小品式輕鬆搞笑的劇情中,種種爭議也在鋪面而來——“這也太懸浮了吧”。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紮根於生活又超越生活,本是文藝創作的基本要求。都市男女面對的婚姻、職場謎題,歷來是影視劇的創作源泉。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劇情設置,在“符合現實”的鄭重標籤下為劇集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又該何去何從呢?

現實與喜劇碰撞

危機還在繼續。

楊光與劉艾組成“破產夫婦”,剛剛雙雙度過失業的危機,就又要再次面臨還房貸的生活難題。而在觀眾日復一日的期待中,“閃婚夫婦”也終於有了離婚的苗頭,期待的“追妻火葬場”即將上演。另一方面,小姨高大上和醫生王大全之間的針鋒相對還未決出結果。看似風平浪靜的大家庭,實則危機四伏。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而觀眾,就在這暗藏洶湧的故事發展中,在主角們啼笑皆非的選擇和舉動獲取笑點。

這樣的喜劇效果,在生活的無奈與掙扎中誕生,帶著點“當你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夠糟糕的時候,它總能變得更糟糕”的自嘲意味,在嬉笑怒罵的誇張中體現著人情冷暖。

事實上,對於都市輕喜劇而言,這樣的創作並不是偶然。知乎上有位網友這樣定義都市輕喜劇——就是那種”生活就是那樣”,讓人會心發笑的影視劇,區別於爆笑那種故意搞笑,特別區別於那些情景劇。

不同於地道的喜劇中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或是現實主義正劇的厚重的故事、激昂的情緒、複雜的人物,都市輕喜劇往往以輕鬆的題材、熱鬧的故事、誇張的劇情,呈現不同群體對待生活的不同想法。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不可否認,當忙碌的工作節奏讓都市男女開始對“真愛”感到不耐煩,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都市片的“套路”感到麻木,在都市情感劇的劃分中,輕喜劇這一類型開始盛行。它不僅折射出了都市男女的情感訴求,同時也是都市劇本身的類型突破。

因此,都市輕喜劇向來是爆款劇的題材勝地。曾經有《奮鬥》、《男人幫》,現在有《老男孩》、《逆流而上的你》。

但伴隨著近兩年現實主義的崛起,都市輕喜劇也在面臨著質疑,例如《逆流而上的你》中被批判所缺少的生活感。那些刻意製造的笑點與衝突是否是在把現實生活的場景當作現實主義精神,飄在表面,深不下去?

兩種爭議

半是現實半是魔幻

關於都市輕喜劇的標準答案,從不具體。藝術可以挖掘和展示人性中的善惡,雖然它並沒有直接審判的義務,但這並不代表著觀眾不能討論作品的價值取向問題。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關於都市輕喜劇的爭議,其實是現實派魔幻派的較量。

前者認為都市輕喜劇將現實進行誇張化處理,與“都市”“現實”的標籤相悖論。後者則認為這樣地設置無可厚非,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剝離現實,但在輕鬆娛樂劇情中劇內自成一套邏輯。

事實上,都市輕喜劇中的“喜劇”,更多是都市劇元素中的調料,而非主菜。在百度百科中,輕喜劇這樣定義:指喜劇味不是很濃但會讓你感到溫馨,劇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的情節和諷刺意味。

其所強調的社會現象諷刺意味才是都市輕喜劇的重點,而這也恰恰是情節誇張的都市輕喜劇與懸浮劇的最大差異之處。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但許多國產現代劇中一味追求的笑點與話題,就容易走入對於笑點的誤區,尤其是影視劇與輿論話題大幅掛鉤之後,許多都市輕喜劇的看點流於表象化、膚淺化。在觀眾看來,只貢獻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劇目很容易就淪為對於編劇智商嚴重滑坡的鞭笞。

由之觀望中國都市輕喜劇這方領地,都市劇和現實生活無時差,但是由於部分角色無支撐的動機,情節缺少情境感,許多故事開展起來缺乏細節,只展現框架式的劇情,讓觀眾產生與現實的脫離感。

時代審美下

都市人群的自審和陪伴

因此,經典的都市輕喜劇一定是真實地反映時代特徵的產物,同時也只有真實,才不會被觀眾貼上套路化的標籤,人物的行為才可能被觀眾理解,創作者們才有可能在影視劇中討論反思社會的話題。

回顧十二年前的《奮鬥》,“扶不起的阿斗”向南與有著公主病卻沒有公主命的楊曉芸,在戀愛、結婚、離婚、復婚的循環中,留下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感情經歷。但十二年過去了,這一段在現實生活中看來喜劇效果十足的感情,仍是不少觀眾的愛情啟示錄。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追本溯源,其所輸出的價值觀、對於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跨越時間的浪潮,仍然可以持續性走紅。

因此,相比於一味的播撒笑點,都市輕喜劇天然地揹負著都市人群自審和陪伴的職責,像一場跨越屏幕的對話,劇中人向觀眾敘述著自己的故事,觀眾一笑而過,卻思在心裡,並螺旋式上升地成為著都市群體的力量。

例如《奮鬥》時期所探討的80後都市青年從校園步入社會後,面對愛情、親情與夢想的抉擇和取捨;《媳婦的美好時代》時代特徵下關於“婆媳矛盾”的爭議;《咱們結婚吧》中被放上臺面的“剩女”與“恐婚”;《老男孩》中關於單親家庭的父子相處等等。

“現實觀”與“戲劇化”共存,都市輕喜劇如何避免懸浮?

這些劇目都是延續都市年輕人成長的命旨,試圖為觀眾搭建一個又一個更為多元而包容的新的對話空間,反饋至都市輕喜劇本身,便是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依舊有經久不衰的魅力。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