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代,小楷寫得最好的是哪一位?

書法影響力


魏晉南北朝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是中國古代書法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書法中的篆、隸、草、行、楷五體已全部產生,並進一步走向成熟,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書法大家,各具特色,對書法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小楷寫得最好的當屬於“書聖”王羲之,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人會認為王羲之不是行書寫的最好嗎?而且還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行書寫的最好這的確沒錯,然而,作為“書聖”可不是隻會把行書寫的最好的,而是諸體皆善;


而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楷書光芒璀璨的時代,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說鍾繇是“楷書之祖”,他的《宣示表》《賀捷表》是楷書新書體的早期傑作,但是那時期的楷書並未完全成熟,鍾繇的小楷《薦季直表》用筆醇厚,意味密麗,楷筆中微含隸意,是楷書成熟過程中的重要標誌,值得注意了,是成熟過程中的重要標誌,也就是未完全成熟的意思,

然而,王羲之對楷書的完全成熟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鍾繇(151—230)王羲之(303—361),從兩人的出身時間來看,王羲之要比鍾繇晚一百多年,書法的發展到成熟也是要經歷很長時間的,而人的生命精力有限,故而鍾繇沒有完成楷書成熟的大任,直至到王羲之出現,



王羲之小楷書法的代表作《黃庭經》,通篇共100行,筆法婉勁,撩筆曳帶健朗,橫畫稍稍提起,渾厚而灑脫,結體靈秀光潤,此貼的行距疏朗,通篇錯落有致,自然和諧,可謂“氣充滿而勢俊逸”,書法三要素“用筆、結體、章法”處理發揮的井井有條,而《樂毅論》小楷法帖在王羲之的楷書之中排名第一。


詩夜城主


魏晉南北時的楷書最好的、最有欣賞價值的,筆者認為:

魏晉北派碑版的(魏碑),有著名的石刻楷碑:例如《鄭文公碑》、《龍門二十品》、《石門銘》、《刁遵墓誌名》、《張玄墓誌銘》,其代表人物(書家):崔越、趙文深、索靖、姚元標、沈馥、高遵等。

但魏碑(書法)在東晉末期,分為南北兩派。其北派的書法,帶著濃濃的漢隸遺型,筆法古拙勁正,風格方嚴質撲,多於榜書,這就是所謂的“魏碑”。而南派的書體,多疏放妍妙,多於尺牘。

因南北朝的地域差別,其個人習,書風也大不相同,北書為“剛強”、南書為“蘊藉”,這隻能是相比而言的,各有各的妙法,各有各的講究。康有為與包世臣兩位大家,積極推崇南朝書體,特別是北魏碑之書體,康氏到舉用“十全十美”之詞,來讚賞魏碑的書體。

謝謝大家!

請大家欣賞筆者書法作之精選。








祥禎


鍾繇,可以說兼善各體,尤其是楷書和隸書寫的相當精妙。他的字點畫之間妙趣橫生,結體自然,開拓了由隸書到楷書的新風貌,可以說是楷書的鼻祖了。從人們口中的“張鍾”和“鐘王”就可見其書法地位的。

只可惜歷史煙雲滾滾,他的真跡早已無存,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宣示表》等作品,都是出於後人的臨摹。歷代書家都奉以為法。其實說再多他的字有多好都是蒼白無力的,不如貼幾張圖片供各位看官欣賞。

曾經聽人說過,沒有楷書的基本功是不適合練鍾繇小楷的。因為練鍾繇的楷書需要有相當深厚的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紮實,直接去練鍾繇的小楷,只能是照葫蘆畫瓢,難得其神,只能得其表。因為在書寫過程中,很少有“寫”的成分,大部分是“畫”。也就是功力不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做不到線條流暢,結體自然,只能強行靠。所以就有網上的一些人不建議學生過早學習太高古的魏晉小楷,首先是把基礎打牢。比如基本筆畫、結構,等到有很紮實的基本功之後再去臨習。其實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從側面證實了鍾繇小楷的精神。





何以嗔簫墨


  鍾繇是三國時期著名書法家,魏明帝時升遷太傅,又稱“鐘太傅”。

  他早年曾師從擅長篆隸的曹喜、行書的劉德升和八分的蔡邕,融會眾長,逐漸轉化成小楷,自成一家,以小楷《宣示表》為代表,現雖僅存宋朝以來的法帖刻本,但卻保存了鍾繇楷書的大致風貌,一樣彌足珍貴。

  楷書雖然在東漢末已經有了雛形,但最後使楷書與隸、篆有明顯區別成型,鍾繇功不可沒。

  鍾繇楷書省革除了隸書蠶頭燕尾,增加了關鍵筆畫鉤挑,修改結字體勢,創制書寫法規,使楷書從隸書中徹底分離出來。

  鍾繇不僅是書法家,還是國家重臣,是最早提倡用新書體楷書寫文章和奏摺的人,正因為他的政治地位,才使得楷書被官方認可,得以推廣,成為正規合法的書體。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南北朝時代,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被稱為“四賢”,以後長期與王羲之合稱“鐘王”。








紅日4472


魏晉南北朝時代,小楷寫的最好的人是楷祖鍾繇。

大家都知道,魏晉時期的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高峰。誕生了對中國書法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一大批優秀書法家。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就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人物。


楷書在鍾繇的時代,尚未完成形成。他在隸書的基礎上,創立了這種書寫更趨簡便的書體,被後世公認為楷書的創造者。歷代書論中,都視鍾繇的楷書為第一。

有朋友會說,楷書又不是隻有小楷,還有中楷,大楷,榜書……。古人所說的楷書,就是以小楷為主。小楷是他們常用的書體。並非和我們現在學習書法,都是大楷一樣。


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時,稱張芝為草聖,鍾繇的隸書冠絕天下。可(隸書在當時和楷書同屬一類)。梁武帝認為學王獻之如畫虎,學鍾繇書則如畫龍。他說鍾繇之書,有十二種意:‘’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並稱其書為‘’雲鵠遊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梁武帝的評論,就成了後世人對鍾繇書法的最高評價。

王羲之曾說:‘’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抗行就是並排肩並肩而行,雁行則如大雁飛行一樣,輪流領頭,不分伯仲。懷素卻不這麼認為。有《真不過鍾帖》為證。
懷素這樣寫到:‘右軍雲吾真書過鍾而草故不減張。僕以為,真不如鍾,草不及張。所為世之所重以其能。懷素書之不足為道,其言當不虛也‘’。

懷素所說,真不是虛妄之言。


子衿書法


公認是王羲之,其次鍾繇。

詳情可參看我寫的《我們現在用的楷書是如何定型的?又跟王羲之有關?!》以及《他是楷書之祖,卻被黑了兩千多年》。


飛刀一笑


不存在誰的小楷寫的最好的問題。我認為古樸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論古樸當推元常(鍾繇)。王羲之父子的書法(含小楷)成就最為突出,這是繼承與發展的問題,他們父子使魏晉小楷趨於成熟,但是在書法藝術上越是不太成熟,越是有藝術性,發展的空間更為廣闊。


史事鉤沉


魏晉南北朝時代,小楷寫得最好的……“最”字用在藝術上是不恰當的,藝術不是技術,技術可以有“最”,例如這個人修車的技術最好。藝術因為有不同的風格,不同風格之間很難說誰是最好的。喜歡古樸風格的朋友,會很喜歡鐘繇的書法。而王羲之說:張芝的草書比我好,楷書和鍾繇並行或者說超過他。王羲之的小楷風格是既古樸又優美。而王獻之的小楷《洛神賦》,又有後人評價為小楷極則。


美好手記


鍾繇的巜宣示表》名氣大,普及廣,是小楷中的經典


朦朧1226


書法藝術有時候很難評論誰寫的最好,可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時代不同,各有所長,魏晉南北朝時期,小楷寫的最好,若以古來公論當屬鍾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