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皇位更迭時大多政局不穩,為何皇帝不提前退位幫助繼承人穩定朝政?

吳昆明123------


中國古代皇權至高無上,皇帝們沒有退休制度,皇帝只要沒有被趕下臺或者暗殺掉就一直當到老死病死為止,無論老邁昏庸糊塗到何種程度都無法替換,實在是有極大的弊端和危害。

皇帝在位時會選擇好皇位繼承人(立太子),等到皇帝老死病死了太子才能繼位,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漢族王朝基本上都是遵循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講究個封建禮法。少數民族例如清朝採取擇優錄取的辦法,在眾多皇子當中選賢任能當太子,這辦法比漢族的立嫡立長制進步太多了。

中國歷史上也有皇帝生前退位當了太上皇,太子提前當了皇帝的例子。唐朝李淵讓位給兒子李世民是被脅迫的。“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享在將領擁戴下在靈武繼位,硬生生從老爹李隆基手中搶走了皇位。

有幾個王朝皇位更迭基本上全靠皇族親人之間互相殺戮了,比如五代後梁朱溫父子,金國皇室完顏家族,西夏李元昊家族,元朝中後期的皇帝們幾乎全憑發動宮廷政變弒君上位。

宋高宗趙構倒是自覺自願的讓位給了宋孝宗,自己飲酒划船享清福去了,清高宗乾隆是當了六十年皇帝,不敢超越自己的爺爺康熙保持的當皇帝六十一年的紀錄,讓位給了兒子嘉慶,但依然掌握實權直到駕崩。


明末總兵猛如虎


因為即便是皇帝提前退位的作用並不大,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一個在位多年的皇帝來說。底下的臣子對他自然是畢恭畢敬,也不敢有什麼太多的想法,但是一旦皇位發生了變動,老臣對新皇帝就會或多或少有些種不服氣,這不利於新皇帝的統治,所以在老皇帝準備交接位置的時候,通常會把那些老臣殺掉或者罷官,從而讓新帝提拔新人,組成新皇帝的政治班子。

其次對於新皇帝的大臣,如果老皇帝有所準備得話,肯定會準備一些大臣讓他們在新帝的手下這些大臣往往會在老皇帝死之前被下放,然後在由新帝提拔。從而保證這些大臣會對新皇帝忠心。

而題主說的提前退位,這種方法之所以沒有皇帝採用,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皇位更迭不只是位置的更換,還有權力的交接,而權力對人的誘惑普通人是抵抗不了的,更何況皇權。所以老皇帝多不願意放權,這是第一點。

第二,那就是文武百官的態度,如果老皇帝禪位又放權,那麼為了保證自己以後的路子,文武百官必然會擁護新帝,冷落太上皇。而歷史上太上皇雖然好聽,但是過的並不去皇帝好。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新帝擔心自己將來退位後會過的如此悽慘,也就不會主動放權。如果老皇帝讓位不讓權,那結果就和乾隆退位給嘉慶一樣,繼位的新皇帝不爽,退位的老皇帝過的也不爽。雖然看上去乾隆為嘉慶鋪了路子,但是除了一個錢罐子和珅以外,一個顧命大臣都沒給嘉慶留下,導致嘉慶不能也沒有能力和雍正一樣改革乾隆留下的爛攤子。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封建君主專制時期,無論是哪位掌握了皇權的皇帝,都不願將手中的權力拱手讓人,即便是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即便是自己生前就已經訂立的繼承人。皇位就像一把魔椅一樣,一旦坐上去除非是死,否則沒有人願意中途下來。皇帝是每個王朝的最高領導,而從皇位上退下的太上皇儘管地位尊崇,卻大多不再握有權力,這也是絕大多數皇帝不願在生前退位的最主要原因。下面,我就簡要分析一下皇帝生前不願退位的原因:


一、不願喪失手中權力: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就是為了爭權奪利,尤其是處於權力頂峰的皇帝。皇帝如果貿然放權,可能會有很多人遭殃,甚至可能還是自己。權力拿起來雖然容易,但是想放下其實是相當困難的,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新皇帝繼位,必然會重用自己的人馬,而不會再繼續用太上皇的人,那麼這些舊臣很有可能會利用太上皇的名義對抗新皇帝,兩種勢力之間會產生很大的矛盾。


二、皇帝壽命普遍不長,也沒有退休的傳統: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數量雖然很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皇帝的壽命不長,很多皇帝甚至沒有活到成年或者還未及生子就去世,這樣的情況使他們根本沒有讓位的機會。並且,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有退位讓權的傳統。

三、父子關係不同於普通人:

皇帝和皇子背後都是不同的勢力,稍有不慎,則政治動盪。帝王在活著時候傳位給兒子,基本上是凶多吉少,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乾隆皇帝傳位給嘉慶,還能夠繼續掌控大清帝國,但是像趙武靈王一類的比比皆是,最後下場極為悽慘。除此之外,戀權是古代帝王的一個通病,在有權力時期,說話是金口玉言,但是在放棄權力之後,就不再有人會聽自己的話,因此絕大多數的帝王都不太願意在活著的時候放棄權力。


歷史上退位的太上皇能得善終的非常少,像乾隆皇帝那樣退而不休的更是少之又少。人們都不願意失去自己手中擁有的,皇帝也是人,而且是比一般人擁有的更多更高的人,所以,皇帝不願意退位也是人之常情。


歷史課課代表


自秦漢以來,中國歷史上的帝制政權的性質,都是專制獨裁,為了鞏固皇權的獨尊地位,無論是相權、還是宗教、宗族等,都無一例外地趨於沒落,因此中古以來的中國政權是單極、不受任何制衡的皇權體制,在這樣背景下的皇帝,不論其是賢明之君,還是庸碌、甚至昏悖之君,都在實質上成為了國之獨夫,他為了自身的利益及安全,不得不警惕任何有威脅皇權獨尊的人或勢力。而這其中,自己的儲君(即所謂東宮太子),雖然是自己的至親骨肉,卻往往成為野心家們擁戴以作反對自己的首領。因此,歷朝歷代的皇帝與儲君,雖是父子,卻常常關係微妙乃至緊張,歷史上儲君被廢殺,或弒父篡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由此可知,孤家寡人的帝王對自己的繼承人多有猜忌、防範,而提前扶持其登基,而將自己迫入太上皇的做法,自然罕有出現。除了清代乾隆帝退位不放權,得以安然故去外,其它的太上皇難有不遭磨難者。

在歐亞大陸交界處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由於傳承自羅馬帝國的“共治皇帝”的體制的存在,倒是使得不少皇帝因畏懼自己去世後,繼承者難以順利掌握政權的顧慮,而在自己大權在握時,就將自己認定的皇位繼承人冊封為自己的“共治皇帝”,這樣確實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皇位更替時,國家發生變亂內戰的危險。


史海悠遊閭春暉


縱觀兩千餘年的封建史,很少有皇帝主動退位的情況發生,只有極個別的幾個,唐高祖李淵(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脅迫)。武周皇帝武則天(神龍政變大臣脅迫)。宋高宗趙構(退位後大權在握)。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後被監禁)。清乾隆(退位後大權在握)。

皇帝這個位子充滿了意外,大部分皇帝不到死的那天不會放下手中的權力,而且在任中突然病逝的也不在少數。比如秦始皇東巡路上突然駕崩,趙高李斯矯詔立胡亥為皇帝,賜死長子扶蘇,將軍蒙恬。再比如明朝武宗正德帝落水感染風寒突發疾病駕崩,太后下詔命興獻王子朱厚熜即位,明光宗泰昌帝即位十天後突發疾病,內侍崔文升開了方子,皇帝服用後大瀉不止,昏迷不醒,鴻臚寺卿李可灼進獻仙丹,皇帝服後迴光返照,第二次服用後一命嗚呼(這就是明末紅丸案)。

還有明太祖培養的接班人太子朱標,竟在皇帝之前病逝,悲傷不已的洪武帝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帝殯天之後燕王靖難攻佔南京城即位大統。

終其原因,皇帝是孤家寡人,是不可能在活著的時候放棄手中的權力,有的時候又突發事變去世,天家無親情。


叫我李白把丶


自秦始皇兵吞六國之後,建立皇帝制度後,皇帝權力巨大,沒有特殊原因不會退住,中國古代太上皇屈指可數。皇帝生前明確太子人選,不會發生大亂。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四處巡狩,結果死在巡狩路上。太監趙高與李斯勾結,竄改始皇遺言,讓秦二世繼位。

扶蘇材能突出,有較強的治國能力。扶蘇不會容忍趙高,趙高為自保。

李斯怕在扶蘇面前不受重用,跟趙高秘謀讓秦二世上臺。秦二世什麼都不懂,便於控制,便假詔逼死了扶蘇。因為秦始皇並未立太子為扶蘇,才給二人可趁之機。
最後李斯也被逼獄中自盡,可悲,至此天下大亂,秦朝滅亡。


後來朝代有嫡長子繼承製,立太子,基本不出現混亂局面。只要明確太子人選,所有人都服從太子。隨著君主專制加強,清朝建立秘密立儲制,皇帝死後大亂局面不存在。



淡晚6


你辛辛苦苦從別人手裡搶來的江山;或歷經艱辛鬥敗了自己兄弟們,從老爹手裡繼承來的江山。……不管哪種,都屬於得來不易,能輕易撒手嗎?當然不能。

當了皇帝,牛逼哄哄,一言九鼎,誰都得仰視自己,那種感覺,爽!而且,後宮佳麗三千,個個都是美女。再退十萬步,對屋裡的不滿意,還可以出去撩貓逗狗,美其名曰南巡、西巡啊等等。

種種美妙的感覺,怎可輕易放棄,即使是自己兒子也不行!

當然,歷史上也有太上皇,不過呢,都不是自願讓位的,被逼無奈的。唯一的例外是乾隆同學,他當太上皇是自願的,不過,他的太上皇和皇上也沒啥區別,這個名譽董事長把董事長都壓的喘不過氣來。

回答完畢!


文史不假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上有諸多王朝在更迭之時,都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動亂叛變,謀權篡位,等諸多事宜,這些事情難道都不可避免嗎?為什麼很多皇上不提前退下皇位,來幫助自己的繼承人穩固皇位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的是封建王朝中,所有的皇帝權利集中在手中,可以說是天下之下自己最大,所有的世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而不是神仙,身為帝王,一夜之間就從高高的皇位下來,退居幕後,難免會不適應的。況且這個時候,皇帝往往還處於觀望狀態,畢竟皇帝想把天下傳給自己最喜愛的孩子,和最有能力的孩子。畢竟是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或是繼承祖輩的江山,沒有一個皇上想要就這樣把自己的天下拱手相讓。


在著又說,天下這個時候不在自己手中,手握大權的後輩難免會在有些事情上去自己不和,甚至背道而馳,這個時候曾經的皇上因該怎麼辦呢,發動自己曾經的權臣讓太子下位嗎,這樣也不合適,所以所有的太子小的時候都有太子傅來教導,然後皇上從眾多的皇子中挑選賢能,按理來說是立嫡長子為太子的,但是有的皇上立長立賢也是可以的。從種種原因來看,凡事有利都有弊。


不管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後輩的原因,既然歷史是這樣發展的,那麼就一定有其道理,我們在這也只能是根據歷史進行猜測,諸位是如何看待的?


江上孤舟



濟世論事


縱觀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有幾個統治者是主動提前退位的?可以說是廖廖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