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民族國家是指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擁有統一的文化和國內市場。中世紀後期,西歐主要國家的王權開始形成。王權在形成的過程中必須面對兩大勢力,一是天主教會,二是封建割據。當時天主教會控制著歐洲四分之三的地產,教會利用各國內部的封建勢力來干預國政。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君主們往往推行“重商主義”,發展工商業,鼓勵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在文化上不斷打擊天主教會的權力,直到進行宗教改革。到17世紀,歐洲除了德意志和意大利以外,其他國家基本完成國家統一,廢除了封建制度,走上了民族國家的道路。


(一)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伊利利亞半島原名為西班牙,是羅馬帝國的行省。476年,西羅馬滅亡,西班牙被日耳曼人佔領,後來又被信仰天主教的西哥特人佔據。711年北非穆斯林(伊斯蘭教)阿拉伯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滅亡。為了收復失地,哥特人發起“收復失地運動”,和穆斯林展開了幾百年的反覆爭奪。在反抗穆斯林統治的鬥爭中,逐漸形成了兩大中心,一是阿拉貢,在1143年實現獨立,建立了葡萄牙王國;還有一個則為卡斯提爾王國,後來演變為西班牙王國。1236年,卡斯提爾王國攻克阿拉伯人的首都科爾多瓦。1469年,伊莎貝爾女王與費迪南二世聯姻,實現了阿拉貢和卡斯提爾王國的合併,建立了西班牙王國。1492年,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攻克阿拉伯的最後一個據點,標誌著西班牙光復運動勝利。

西班牙建立後,成為歐洲最早的專制集權國家,伊莎貝爾女王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削弱了貴族權力,實現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西葡建立後,兩國走上了海上擴張的道路,領導了新航路開闢。但是兩國在宗教上卻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

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伊莎貝爾

和西班牙遙相呼應,歐洲東部的奧地利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天主教國家。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為帝國國王。隨後,魯道夫一世佔領了奧地利,這裡便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哈布斯堡家族不斷和歐洲各國聯姻,因而有機會繼承其他國家的王位。1438年,奧地利國王阿爾布雷希特陸續兼任德意志、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1482年又獲得勃艮第和尼德蘭。

1516年,查理五世又兼任了西班牙國家,至此,哈布斯堡王朝成為歐洲的霸主。1522年,查理五世將部分領土封給其弟斐迪南。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分為奧地利-德意志和西班牙-尼德蘭兩支。奧利地和西班牙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由於兩國的土地都是對外擴張而來,因而羅馬教皇無法干涉兩國內政。同時,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還打著天主教會的旗號進行爭霸戰爭。

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哈布斯堡王朝版圖


(二)英法民族國家形成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王統中斷,華諾瓦家族腓力六世繼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1328—1589)。但同時,英國的愛德華三世也要求繼承法國王位,於是雙方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史稱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百年戰爭對英法人民都是大災難,期間又逢黑死病爆發,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戰爭後,英國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英法百年戰爭地圖


“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又爆發了爭奪王位的內戰——紅白玫瑰戰爭(1455—1485),最終蘭開斯特家族取得勝利,亨利·都鐸建立了都鐸王朝(1485—1603),稱亨利七世。在這場戰爭後,封建貴族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割據一方,因而英國建立了強大的王權。此後,英國形成了以倫敦為中心的統一市場,以倫敦方言為基礎的統一語言——英語。英國也開始將擴張方向從歐洲大陸轉為海上擴張,開始實行“大陸均勢”政策。這一切都有利於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亨利七世在位期間,建立了君主專制統治。該時期資本主義在英國興起,亨利七世為了發展經濟,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大力扶持海外貿易。在亨利七世的支持下,英國的資本主義和航海業迅速發展起來。亨利八世在位期間,建立了英國國教,脫離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1558—1603),英國君主專制達到極盛,她自稱“人間上帝”,防止議會評論干預國家大事。她繼續沒收教會資產和推動圈地運動,1563年頒佈《徒工法令》,規定無固定職業者必須成為僱工,為手工工場提供勞動力。他推行海盜政策,鼓勵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並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海軍。

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伊麗莎白女王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王室的領地不斷擴大,民眾也逐漸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戰爭之後,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全力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封建勢力。到15世紀末,法國基本實現了政治統一。為了加強經濟實力,法國政府陸續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措施,加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法國境內各民族逐漸融合為法蘭西民族,以巴黎為中心的法語成為全國統一語言。法國開始成為民族國家。

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期間,法國君主專制制度基本建立。他建立一了一支強大的常備軍,並以此為後盾進行徵稅。法蘭西斯還在和天主教會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他1516年,法國和教皇簽訂《波倫亞條約》,規定法國的大主教等教會職位均由國王任命,法國教會的大部分收入歸王國支配,支持,法國教會成為國王控制的工具。法蘭西斯一世還大力鼓勵工商業發展,扶持民族手工業。


三,其他國家


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英國、法國以外,北歐的丹麥和瑞典,中歐的波蘭也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這個時代,整個西歐除了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和意大利半島以外,其他的西歐國家都基本完成了統一。

中世紀的後期,北歐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也逐漸走上的民族國家道路,其中丹麥和瑞典是比較的重要的國家。丹麥的瓦爾德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在位期間就已經建立的專制統治。1397年丹麥、挪威、瑞典三國組成為了以丹麥為首的“卡爾馬聯盟”,丹麥稱霸了北歐。1523年,瑞典獨立,隨後北歐的格局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通過一系列的戰爭,瑞典逐漸成為了北歐的霸主。

波蘭建國於1025年,這一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但是好景不長,12世紀中葉後,波蘭陷入了200年的封建割據時代。直到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在次統一波蘭,波蘭才開始形成一個民族國家。波蘭附近的立陶宛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一個公國。1385年,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和立陶宛合併,開始強大起來。1505年,波蘭通過憲法限制了君主的權力,1569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立,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西歐近代民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當今歐洲的政治版圖基礎

1648年的歐洲

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近現代歐洲的政治格局,對歐洲近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經濟上,各國採取重商主義,鼓勵殖民擴張,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崛起;文化上,打擊了天主教會的權威,傳播了人文主義,導致文藝復興和自然科學的興起。而神奇的是,歐洲近代最早的思想解放運動發生於分裂的意大利和德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