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歷史:閔採爾起義

16世紀初,德意志教會力量橫行無忌,他們以出售神職為由,應詐勒索,貪汙受賄,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他們巧立名目、中飽囊,聚斂暴行引起社會的極大憤慨;而各封建主仗著自己的權勢,恐佔土地,亂設高額稅賦,擄掠民財,橫行霸道,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和財產逐漸集中到教會和封建貴族手中。窮困的生活和繁重的勞役引起農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他們紛紛組織起來,掀起了農民反抗教會與封建主的起義高潮。

話說歷史:閔采爾起義

隨著德意志內部矛盾的日益尖銳,燃燒著對宗教勢力和封建主怒火的農民,在南部秘密成立了“鞋會”,他們以畫著一隻鞋子的旗幟為會旗,開始了對穿著長靴的貴族的對抗。他們每年都聚集到一起殺貪官和貴族、砸教堂、均分財產和土地。但是,每一次都被封建主和教會殘酷鎮壓了,這更激發了德意志農民對他們的仇視。

托馬斯·閔采爾是一位下層的神甫,他目睹了教會上層的腐敗和墮落,堅決反對教皇的放任自流和奢侈,反對一切壓迫和剝削。他積極傳播自己的思想,信徒遍佈許多城鎮。1524年,封建主和教會對農民的奴役更為殘暴,農民無法忍受非人的勞役,於是在托馬斯·閔采爾的領導下,士瓦本南部的農民拒絕了貴族們的勞役,集結在一起,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他們衝進封建主的莊園,佔領和搗毀寺院與城堡,強迫封建主交出糧食和土地。他們以推翻封建制度為口號,提出了自己的綱領—《書簡》。士瓦本貴族們對農民的起義極為恐慌,他們假意與農民談判,暗地裡卻調集軍隊,鎮壓起義軍。閔采爾知道上當後,立即拒絕了談判,指揮起義軍攻佔城市,搶奪敵人的武器,殺富濟貧。周邊的農民及農奴聞訊紛紛來投,不久起義軍席捲士瓦本地區,人數猛增至4萬人。1525年3月,起義軍領袖們在閔采爾的領導下,於梅明根集會,制定起義軍的鬥爭綱領《十二條》。綱領規定收回貴族霸佔的農民土地,恢復被壓迫農奴的人身自由,限制地租和勞役等。這個綱領部分地反映了農民的利益要求。

話說歷史:閔采爾起義

閔采爾又來到圖林根,在繆爾豪森城領導起義。起義軍一舉衝進貴族們的庭院,攻佔了教堂、城市、城堡和修道院,焚燒封建主的建築,分掉了貴族的土地和財物,推翻了繆爾豪森城內的貴族統治。閔采爾在這裡建立了沒有領主,財產公有,人人平等的“永久議會' 。閔采爾被選為主席,繆爾豪森城成為了德意志中部農民起義的中心許多騎士開始加入到起義軍的隊伍裡,許多城市也倒向起義軍。

封建主和教會見農民起義軍的發展勢頭迅猛,極為驚慌,他們集結軍隊,在特魯赫澤斯的率領下,開始對起義軍進行圍鎮壓,狡猾的特魯赫澤斯看到起義軍隊伍分散,並且組成人員極複雜,於是他一面拉只想利用起義來實現自己利益、對起義態度不堅決的人,進行假談判,爭取時間;一面組織武力對付起義軍,使起義軍隊伍人心換散,戰鬥力大為削弱,特魯赫澤斯孤住時機,採用突然襲擊、各個擊破的策略,向起義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本來思想動搖的土兵紛紛背叛起義。弗蘭科尼亞等地的起義被鎮壓。 閔采爾率領8000餘起義軍於1525年5月在爾豪森和封建主5萬大軍展開最後的決戰。

話說歷史:閔采爾起義

面對兵力處於絕對優勢的敵人,採爾毫不畏懼,率領起義軍一馬當先向敵人衝去。由於起義軍沒經過系統訓練,武器落後,最後寡不敵眾,敗於敵軍。 閔采爾被浮後被處以極刑,起義失敗。

德意志農民起義,從根本上動搖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促進了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的深人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