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禎換成朱棣,時間點在崇禎上吊前一年,朱棣會怎麼辦?明朝會怎麼演變?

手機用戶3282769145


你提這個問題證明你太高看一個人在一段歷史中起的做用了。

我們知道一個詞語,大廈將傾獨木難撐,一個國家要滅亡光靠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是拯救不了的。 一個人到了癌症晚期,你就算請世界上最頂級的治療癌症的專家也迴天無術了。

明末是各種亡國徵兆都出現了,比如內憂外患,比如天災人禍。再比如官場腐敗,再比如國庫空虛…這些問題但凡是一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有可能亡國,何況明朝面臨這麼多問題。怎麼解決?你能空口白話說服李自成和皇太極放下武器?好像不能吧,只能用武力解決,可是打仗就要花錢,錢從哪來?農民軍打仗可以不花錢,因為他們可以殺富濟貧,可以殺藩王和抄官員的家,崇禎不能這麼做,他的軍餉必須來自普通百姓。本來百姓就不堪重負,結果因為戰爭還要增加稅負,這不是官逼民反嗎?明知道這是頭疼醫頭,可是崇禎還是這麼做了,沒辦法不這麼做明朝倒下更快。

在說回來確實朱棣確實雄才大略,假如把朱棣放在崇禎的位置上面對的是千瘡百孔的江山,他又能採取什麼手段讓這個行將就木的巨人馬上起死回生?好像沒有那麼厲害的人吧,即使有他也做不到短時間內就有效。這就好比一個人大病中,即使你用對了藥,也不能馬上使他恢復元氣,至少還要靜養一段時間。

所以我個人覺得就算是朱棣來也不可能馬上挽救大明,而且崇禎朝堂上比朱元璋厲害的人大有人在,我們從明史上可以看到,當時朝中很多大臣確實雄才大略,比如洪承疇,周延儒,孫傳庭,盧象升…這些人應該都算牛人吧,可是再牛的人也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明朝就好比一臺機器,已經到了報廢邊緣,一個朝代運行兩百多年,積弊太多,大限已至,無力迴天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其實吧,崇禎就是唱高調唱死的,他的實力遠沒到非死不可的地步。即使在李自成接近北京的時候,果斷處置他還是有救的。比如,

“封李自成西北王,世襲罔替。兼任河北大元帥,節制黃河以北各路人嗎,並留守北京。赦免李和手下一切過往罪行,命他抗擊滿清。然後急調吳三桂全軍南撤放棄山海關。自己率領願意追隨的大臣遷都南京。天下大勢尚未知。

河北各軍反正也帶不走了,留給李自成打滿清正合適。(實際上後來他們紛紛降清,是李自成速敗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後李自成打敗了滿清,回過頭來和崇禎爭奪天下,這些人正好可以策反。

當時李自成未稱帝,何況是他自己要的西北王,應該會接受冊封。黃河以北所有附逆明軍等於全部赦免,剩下不願意南撤的明軍也可以奉旨歸降李自成。這是給李自成一個甜棗。放棄山海關,放清軍進關和李自成爭奪北京,這是在他背後放的冷槍。怕他不跟清軍打,還可以封他一個“討虜大將軍”銜。

這個安排的核心是吳三桂。為了保證他奉旨,應給他加侯爵,還要加封其父吳襄為侯爵。派自己最信任的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起去山海關傳旨,他有什麼要求可以當場拍板。”

這個方案是我剛剛在一個回答的評論裡寫的,大家看有沒有道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雖說朱棣的性格、才能、眼界、手腕強過崇禎千倍,但僅憑一年的時間來翻盤可能性幾乎沒有。以下先逐一來說明亡的主要弊端,以崇禎和朱棣進行比對。

第一:朝廷因商稅問題每年歲入少,開支大,赤字高,以致於出現朝廷發不出餉銀給軍隊的情況。 明太祖在開國年間因為天下戰亂多年,民生凋敝為了鼓勵工商業的發展把稅率調到了三十稅一。後來到萬曆年間朝廷為了減輕國用來減少農民負擔便又把稅率下調至1.5%,都立國二百年了當時的工商業發展程度較之開國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恢復,還下調呢?沒辦法誰讓明朝的稅基是田賦呢。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稅率這麼低,是為了發展工商業,如今下調稅率就違背了明太祖的初衷。那為啥因為危害到東林黨的利益了,很多東南地區的富商巨賈,在朝堂上都有自己的代言人,自己的收入和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甚至就是朝堂上某位部堂級高官的家族在經營。舉個例子,在當時晉商會資助自己地區的一些有潛力的貧寒士子,一旦他們高中,投桃報李自然會為這些商人說話。那這樣一來在前宋承擔稅收70%的工商業在明朝只承擔了5%,國家一年的稅收在四百萬兩左右,怎麼維持開支,何況宗室,經營遼東那可都是無底洞。所以朱棣在崇禎的位置上和永樂年間相比最不利的第一點:永樂年間衛所制度尚未糜爛,軍戶也沒有大量逃離,宗室人口數量低,財政開支沒有崇禎時期大,軍戶自行耕種產生的糧食可以支持朱棣進行五徵漠北,其次朱棣有一個會理財的管家夏元吉,崇禎沒有。



第二:崇禎時期衛所制度已經糜爛,軍隊多是老弱病殘或者跟實際造冊登記的人數嚴重不符,大批成建制的軍隊兵額被勳貴階級頂替,吃“吃空餉”,“喝兵血”的現象比比皆是。其次軍戶出現大批逃亡的現象。軍戶制度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違背了明太祖:“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粟”的初衷。變成了某些尋求私利的工具,武將們敲骨奪髓般的壓榨,讓軍戶大量逃亡。這樣一來,崇禎缺少是一支久經沙場,能征慣戰的大軍,而不是一支遇倭寇望風而逃的軍隊。支撐朱棣當時橫掃漠北的兩大底牌已去其二,所以在對外在後金的問題上,收復遼東成為了紙上談兵,經營遼東每年還是會耗費朝廷大量的銀子。對內能打的將領盧象升,孫傳庭已死,唯一可堪大用的洪承疇此時也已經降清,軍隊無強軍,將領無良將。



第三:龐大的宗室規模讓朝廷越來越負擔不起。明太祖自開國後分封自己的子孫為王,以周秦時期的諸侯國名來命名。以王爺為例,第一代離明太祖最親獲封親王,嫡長子繼承,庶子封郡王,庶子的庶子封侯,侯爵下有伯子男等爵位,庶子的庶子到沒有爵位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封奉國中尉。一代代下來這數量得有多麼龐大,再加上歷代皇帝封自己的其他兒子為王呢?他們產生的宗室又有多少?到了明末已達百萬之重。有數據顯示宗室最低一級奉國中尉每年從國家獲得的工資是內閣首輔的三倍,你說這還是最低的。倘若朱棣對宗室下手,宗室肯定不答應,作為宦官的魏忠賢早被崇禎自廢武功給幹掉了,文官還不一定站在皇帝這邊,你朱棣能耐再大,沒人聽你的,大家對你陽奉陰違的你能有什麼辦法。



第四:爛到骨子裡的基層官僚隊伍不是殺一兩個貪官就能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的。陝西連年大旱,朝廷調撥給陝西的賑災糧食,層層盤剝到地方官手上時只剩一半,可這些貪婪的縣令跟江淮一帶的商人勾結,反手就將朝廷的賑災糧食倒賣出去,你殺一個,下一個還是會,這種爛到骨子裡的官僚隊伍靠殺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可是陝西的乾旱仍會繼續,湖廣的地震還是頻頻發生,京師一帶又是雪災頻繁,這些都需要糧食賑災,可是朝廷經營遼東,贍養宗室,已經沒錢了。那麼災民數量還是會不斷增加,漸漸變成流民加入起義的隊伍。



第五:較之永樂年間,人口得到快速的增長,超過了社會生產力承受的的峰值。土地兼併程度越來越嚴重,快到了一個忍無可忍的臨界點。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滿足不了人口的快速增長,所以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出現饑荒,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易子相食的慘況。其次土地兼併,建國初元勳的後代和宗室成為土地兼併的第一批人,通過科舉考取不同層次功名的讀書人成為土地兼併的第二批人。他們風調雨順時低價購進糧食進行囤積,逢天災時便哄抬物價高價售出糧食,老百姓沒辦法,只能將賴以為生的土地用來換取生存所需的口糧。數以代計他們通過此等方式獲得了多少土地,再以極高的價格租給老百姓,往往老百姓每年收貨後交完租子便所剩無幾,如逢災年時顆粒無收的話,這些地主階級逼著老百姓用房子,兒女來抵租。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紛紛背井離鄉來逃避賦稅,地主租子。朝廷調撥的賑災糧食還被層層盤剝,到了地方上又被官商勾結的官員倒賣一部分,最後到老百姓手中的糧食所剩無幾,出現了餓殍千里的景象,地方官員的做法極大的激化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朱棣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消除兩者之間的階級矛盾嗎?簡直不可能。



第六:也許是朱棣能改變的一點,遷都南京,徐徐圖之,東山再起,可是即使遷都到南京以崇禎十六年的情況也改變不了什麼,商稅收不上來,東林黨們還是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官僚隊伍還是腐化,宗室需要贍養。從朱棣當時在北京靠裝瘋賣傻來騙過建文帝派去監視他人來看,朱棣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性格,為了從大局考慮他會效仿當時遷都北京的時的情況,不同意遷都北京,那我就在北京建造行宮,我每年都去北京巡幸,突然在一次巡幸的過程中宣佈定都北京,六部百官不過來,不勉強,那我就在重新設立一個北京六部,之前的六部百官不要了,留在南京吧,這次也一樣突然去到南京,反正南京還有個現成的六部不差人。也許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向李自成妥協,拖延時間,可是為時已晚,解決不了如此尖銳的階級矛盾,招降一個李自成,還會有無數個張自成,趙自成出來。東林黨們依舊是我行我素,可是朱棣已經沒有時間去培養一個制衡他們的宦官了。一年的時間已經改變不了什麼。



總結:如果是崇禎初年也許還能挽大廈於將傾,可是到崇禎十六年能用之臣寥寥無幾,可戰之將被崇禎殺光了,軍隊沒有可戰之兵,東林黨失去了宦官的制衡一家獨大,宗室不思報國,還在發國難財。這樣的情況已經是回天乏術,獨木難支了,明朝滅亡的大勢已經形成,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產生改變,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歡迎各位共同交流,指點斧正。


墨韻清苑


他一樣沒辦法,永樂年間的唐賽兒起義也差點打到京城來了。



阮景東


朱棣也會沒辦法,明成祖朱棣吊打世界和文官集團靠的是強大的武力,而崇禎十六年皇帝手裡根本沒有可堪一用的軍團。如果崇禎剛登基時換成明成祖朱棣還是有可能挽大廈之將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崇禎皇帝是東林黨為了毀滅閹黨而扶持上去的,所以崇禎一上位就把東廠和錦衣衛給廢了,這就等於自廢武功,別看崇禎好像殺大臣殺了不少,但是沒有真正傷害到東林大佬,也沒有觸動到東林黨代表的東南地主階級的利益。




未來3區科技


朱棣也沒有辦法 實際上祟禎是因為志大才疏

被東林黨騙了 殺了魏忠賢 不殺他就是不管事

明朝也不會滅亡 如果朱棣有3到5年時間還有一線希望 但只有一年時間 東林黨在內部以經統一了意見 就是降清 儒家人大都如此 這個時候不想亡囯也不行了


超超9918


歷史一般不容假設。朱棣成為朱棣,是在隨朱元璋征戰中成長,在與元鬥爭中狀大,在奪嫡中發展。性格是能力都是在實踐裡培養的,如果李自成有其性格和報負志向,可能歷史會大不同。

崇禎後期己是內外交困,君臣異心,國力凋零。如果崇禎經歷政治鬥爭複雜些才上位,對平衡之道更有心得,臉皮厚有擔當,歷史或有改變。否則朱棣生成崇禎,不過是一樣結果。


蜀中快客


古代馬匹來回都得幾個月,一年太短。人心渙散,人才走光,剩下幾個酒囊飯袋。崇禎就是那些假正經人下場的代表


Marine宋57869985


這時的明朝都已經病入膏肓,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了。就把朱棣放在這個位置,他也不能力挽狂瀾於危亡。歷史也沒有這個假設性。


大王叫我來巡山7174


你把朱棣換成崇禎會有靖難之役嗎,崇禎能否以區區數百家丁起家打敗當朝皇帝奪天下呢?但凡有點作為的皇帝都不會把一手好棋下得稀巴爛,崇禎這點和建文帝很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