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祯换成朱棣,时间点在崇祯上吊前一年,朱棣会怎么办?明朝会怎么演变?

手机用户3282769145


你提这个问题证明你太高看一个人在一段历史中起的做用了。

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大厦将倾独木难撑,一个国家要灭亡光靠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是拯救不了的。 一个人到了癌症晚期,你就算请世界上最顶级的治疗癌症的专家也回天无术了。

明末是各种亡国征兆都出现了,比如内忧外患,比如天灾人祸。再比如官场腐败,再比如国库空虚…这些问题但凡是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亡国,何况明朝面临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你能空口白话说服李自成和皇太极放下武器?好像不能吧,只能用武力解决,可是打仗就要花钱,钱从哪来?农民军打仗可以不花钱,因为他们可以杀富济贫,可以杀藩王和抄官员的家,崇祯不能这么做,他的军饷必须来自普通百姓。本来百姓就不堪重负,结果因为战争还要增加税负,这不是官逼民反吗?明知道这是头疼医头,可是崇祯还是这么做了,没办法不这么做明朝倒下更快。

在说回来确实朱棣确实雄才大略,假如把朱棣放在崇祯的位置上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江山,他又能采取什么手段让这个行将就木的巨人马上起死回生?好像没有那么厉害的人吧,即使有他也做不到短时间内就有效。这就好比一个人大病中,即使你用对了药,也不能马上使他恢复元气,至少还要静养一段时间。

所以我个人觉得就算是朱棣来也不可能马上挽救大明,而且崇祯朝堂上比朱元璋厉害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从明史上可以看到,当时朝中很多大臣确实雄才大略,比如洪承畴,周延儒,孙传庭,卢象升…这些人应该都算牛人吧,可是再牛的人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明朝就好比一台机器,已经到了报废边缘,一个朝代运行两百多年,积弊太多,大限已至,无力回天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其实吧,崇祯就是唱高调唱死的,他的实力远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即使在李自成接近北京的时候,果断处置他还是有救的。比如,

“封李自成西北王,世袭罔替。兼任河北大元帅,节制黄河以北各路人吗,并留守北京。赦免李和手下一切过往罪行,命他抗击满清。然后急调吴三桂全军南撤放弃山海关。自己率领愿意追随的大臣迁都南京。天下大势尚未知。

河北各军反正也带不走了,留给李自成打满清正合适。(实际上后来他们纷纷降清,是李自成速败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后李自成打败了满清,回过头来和崇祯争夺天下,这些人正好可以策反。

当时李自成未称帝,何况是他自己要的西北王,应该会接受册封。黄河以北所有附逆明军等于全部赦免,剩下不愿意南撤的明军也可以奉旨归降李自成。这是给李自成一个甜枣。放弃山海关,放清军进关和李自成争夺北京,这是在他背后放的冷枪。怕他不跟清军打,还可以封他一个“讨虏大将军”衔。

这个安排的核心是吴三桂。为了保证他奉旨,应给他加侯爵,还要加封其父吴襄为侯爵。派自己最信任的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起去山海关传旨,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当场拍板。”

这个方案是我刚刚在一个回答的评论里写的,大家看有没有道理?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虽说朱棣的性格、才能、眼界、手腕强过崇祯千倍,但仅凭一年的时间来翻盘可能性几乎没有。以下先逐一来说明亡的主要弊端,以崇祯和朱棣进行比对。

第一:朝廷因商税问题每年岁入少,开支大,赤字高,以致于出现朝廷发不出饷银给军队的情况。 明太祖在开国年间因为天下战乱多年,民生凋敝为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把税率调到了三十税一。后来到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减轻国用来减少农民负担便又把税率下调至1.5%,都立国二百年了当时的工商业发展程度较之开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恢复,还下调呢?没办法谁让明朝的税基是田赋呢。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税率这么低,是为了发展工商业,如今下调税率就违背了明太祖的初衷。那为啥因为危害到东林党的利益了,很多东南地区的富商巨贾,在朝堂上都有自己的代言人,自己的收入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就是朝堂上某位部堂级高官的家族在经营。举个例子,在当时晋商会资助自己地区的一些有潜力的贫寒士子,一旦他们高中,投桃报李自然会为这些商人说话。那这样一来在前宋承担税收70%的工商业在明朝只承担了5%,国家一年的税收在四百万两左右,怎么维持开支,何况宗室,经营辽东那可都是无底洞。所以朱棣在崇祯的位置上和永乐年间相比最不利的第一点:永乐年间卫所制度尚未糜烂,军户也没有大量逃离,宗室人口数量低,财政开支没有崇祯时期大,军户自行耕种产生的粮食可以支持朱棣进行五征漠北,其次朱棣有一个会理财的管家夏元吉,崇祯没有。



第二:崇祯时期卫所制度已经糜烂,军队多是老弱病残或者跟实际造册登记的人数严重不符,大批成建制的军队兵额被勋贵阶级顶替,吃“吃空饷”,“喝兵血”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次军户出现大批逃亡的现象。军户制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违背了明太祖:“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粟”的初衷。变成了某些寻求私利的工具,武将们敲骨夺髓般的压榨,让军户大量逃亡。这样一来,崇祯缺少是一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大军,而不是一支遇倭寇望风而逃的军队。支撑朱棣当时横扫漠北的两大底牌已去其二,所以在对外在后金的问题上,收复辽东成为了纸上谈兵,经营辽东每年还是会耗费朝廷大量的银子。对内能打的将领卢象升,孙传庭已死,唯一可堪大用的洪承畴此时也已经降清,军队无强军,将领无良将。



第三:庞大的宗室规模让朝廷越来越负担不起。明太祖自开国后分封自己的子孙为王,以周秦时期的诸侯国名来命名。以王爷为例,第一代离明太祖最亲获封亲王,嫡长子继承,庶子封郡王,庶子的庶子封侯,侯爵下有伯子男等爵位,庶子的庶子到没有爵位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封奉国中尉。一代代下来这数量得有多么庞大,再加上历代皇帝封自己的其他儿子为王呢?他们产生的宗室又有多少?到了明末已达百万之重。有数据显示宗室最低一级奉国中尉每年从国家获得的工资是内阁首辅的三倍,你说这还是最低的。倘若朱棣对宗室下手,宗室肯定不答应,作为宦官的魏忠贤早被崇祯自废武功给干掉了,文官还不一定站在皇帝这边,你朱棣能耐再大,没人听你的,大家对你阳奉阴违的你能有什么办法。



第四:烂到骨子里的基层官僚队伍不是杀一两个贪官就能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的。陕西连年大旱,朝廷调拨给陕西的赈灾粮食,层层盘剥到地方官手上时只剩一半,可这些贪婪的县令跟江淮一带的商人勾结,反手就将朝廷的赈灾粮食倒卖出去,你杀一个,下一个还是会,这种烂到骨子里的官僚队伍靠杀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可是陕西的干旱仍会继续,湖广的地震还是频频发生,京师一带又是雪灾频繁,这些都需要粮食赈灾,可是朝廷经营辽东,赡养宗室,已经没钱了。那么灾民数量还是会不断增加,渐渐变成流民加入起义的队伍。



第五:较之永乐年间,人口得到快速的增长,超过了社会生产力承受的的峰值。土地兼并程度越来越严重,快到了一个忍无可忍的临界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满足不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饥荒,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易子相食的惨况。其次土地兼并,建国初元勋的后代和宗室成为土地兼并的第一批人,通过科举考取不同层次功名的读书人成为土地兼并的第二批人。他们风调雨顺时低价购进粮食进行囤积,逢天灾时便哄抬物价高价售出粮食,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将赖以为生的土地用来换取生存所需的口粮。数以代计他们通过此等方式获得了多少土地,再以极高的价格租给老百姓,往往老百姓每年收货后交完租子便所剩无几,如逢灾年时颗粒无收的话,这些地主阶级逼着老百姓用房子,儿女来抵租。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纷纷背井离乡来逃避赋税,地主租子。朝廷调拨的赈灾粮食还被层层盘剥,到了地方上又被官商勾结的官员倒卖一部分,最后到老百姓手中的粮食所剩无几,出现了饿殍千里的景象,地方官员的做法极大的激化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朱棣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消除两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吗?简直不可能。



第六:也许是朱棣能改变的一点,迁都南京,徐徐图之,东山再起,可是即使迁都到南京以崇祯十六年的情况也改变不了什么,商税收不上来,东林党们还是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官僚队伍还是腐化,宗室需要赡养。从朱棣当时在北京靠装疯卖傻来骗过建文帝派去监视他人来看,朱棣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性格,为了从大局考虑他会效仿当时迁都北京的时的情况,不同意迁都北京,那我就在北京建造行宫,我每年都去北京巡幸,突然在一次巡幸的过程中宣布定都北京,六部百官不过来,不勉强,那我就在重新设立一个北京六部,之前的六部百官不要了,留在南京吧,这次也一样突然去到南京,反正南京还有个现成的六部不差人。也许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李自成妥协,拖延时间,可是为时已晚,解决不了如此尖锐的阶级矛盾,招降一个李自成,还会有无数个张自成,赵自成出来。东林党们依旧是我行我素,可是朱棣已经没有时间去培养一个制衡他们的宦官了。一年的时间已经改变不了什么。



总结:如果是崇祯初年也许还能挽大厦于将倾,可是到崇祯十六年能用之臣寥寥无几,可战之将被崇祯杀光了,军队没有可战之兵,东林党失去了宦官的制衡一家独大,宗室不思报国,还在发国难财。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回天乏术,独木难支了,明朝灭亡的大势已经形成,不会因为一个人而产生改变,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欢迎各位共同交流,指点斧正。


墨韵清苑


他一样没办法,永乐年间的唐赛儿起义也差点打到京城来了。



阮景东


朱棣也会没办法,明成祖朱棣吊打世界和文官集团靠的是强大的武力,而崇祯十六年皇帝手里根本没有可堪一用的军团。如果崇祯刚登基时换成明成祖朱棣还是有可能挽大厦之将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崇祯皇帝是东林党为了毁灭阉党而扶持上去的,所以崇祯一上位就把东厂和锦衣卫给废了,这就等于自废武功,别看崇祯好像杀大臣杀了不少,但是没有真正伤害到东林大佬,也没有触动到东林党代表的东南地主阶级的利益。




未来3区科技


朱棣也没有办法 实际上祟祯是因为志大才疏

被东林党骗了 杀了魏忠贤 不杀他就是不管事

明朝也不会灭亡 如果朱棣有3到5年时间还有一线希望 但只有一年时间 东林党在内部以经统一了意见 就是降清 儒家人大都如此 这个时候不想亡囯也不行了


超超9918


历史一般不容假设。朱棣成为朱棣,是在随朱元璋征战中成长,在与元斗争中状大,在夺嫡中发展。性格是能力都是在实践里培养的,如果李自成有其性格和报负志向,可能历史会大不同。

崇祯后期己是内外交困,君臣异心,国力凋零。如果崇祯经历政治斗争复杂些才上位,对平衡之道更有心得,脸皮厚有担当,历史或有改变。否则朱棣生成崇祯,不过是一样结果。


蜀中快客


古代马匹来回都得几个月,一年太短。人心涣散,人才走光,剩下几个酒囊饭袋。崇祯就是那些假正经人下场的代表


Marine宋57869985


这时的明朝都已经病入膏肓,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了。就把朱棣放在这个位置,他也不能力挽狂澜于危亡。历史也没有这个假设性。


大王叫我来巡山7174


你把朱棣换成崇祯会有靖难之役吗,崇祯能否以区区数百家丁起家打败当朝皇帝夺天下呢?但凡有点作为的皇帝都不会把一手好棋下得稀巴烂,崇祯这点和建文帝很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