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5,春秋五霸,從尊王攘夷到互相吞併(上)

這回我們說說春秋五霸。

歷史——5,春秋五霸,從尊王攘夷到互相吞併(上)

要說春秋五霸,必先從西周的分封制說起。

話說西周的開國天子周武王覺得原來的內外服制度不靠譜,這些地方上的方伯一個個的發展起來之後都想著幹掉老大,自己當老大。遠的商湯滅夏不說,就說當時武王自己,就是典型的地方方伯做大,轉過頭來幹掉自己的老大。

所以為了維持周王室的統治,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治理,周武王把自己家的宗室親戚和功臣分封出去,為祖國建設邊疆添磚加瓦。想著將來有一天周王室倒黴了,這些親戚能夠轉過頭來拉自己一把。

但是我們知道,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姓姬的諸侯比之外姓諸侯也靠譜不到哪裡去。

周幽王時期,不管“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總之,周王室破落了。犬戎打進了鎬京城下,西周天子周平王都嚇得待不下去了,把西周故地分封給秦伯,自己轉身跑到了東邊的洛陽。

西周當年為了保證周王室中央政府對於地方諸侯的壓制,也可謂是費盡苦心了。不但在軍事實力上做了規定,保證了周王室軍事上面的壓制性力量。更是確立禮樂制度,從文化和制度上對諸侯進行忠君愛國教育。

可是等到周王室敗落的時候,這幫諸侯可不消停。“尊王攘夷”的有,“問鼎中原”的也有。連孔老夫子都得感嘆“禮崩樂壞,瓦釜雷鳴”,“八倄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歷史——5,春秋五霸,從尊王攘夷到互相吞併(上)

作為當時,華夏文明的共主,西周王室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牽頭組織諸夏文明的諸侯對抗遊牧民族。比如說當時的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

但是周王室自己都被犬戎打跑了,諸侯都不怎麼看得起他,就更別說少數民族了。地方上的少數民族的日子那叫一個水深火熱啊,一出門就遇見夷狄。

大家覺得這麼下去不行,所以就有一個偉岸的男子站了出來,告訴大家我們要“尊王攘夷”。

這個人叫齊桓公,他本是齊國的公子,叫做小白。後來齊國發生內亂,他跟齊國另外一個公子糾爭奪王位,在這場王位爭奪賽中間,他被公子糾的大臣管仲射了一箭。管仲的射箭技術不咋地,沒射死,最後公子小白跑得快,成功的回到了齊國,繼位齊公。

齊桓公繼位之後,接受手下大臣鮑叔牙的勸諫,重用管仲(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倆之間的友情發展成一個成語——管鮑之交)。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變法,盡魚鹽之利從而實現富國強兵。

歷史——5,春秋五霸,從尊王攘夷到互相吞併(上)

富國強兵之後的齊桓公轉過頭來一看,光我富不行,我要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

所以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多次會盟北方諸侯國,大家組織起來討伐遊牧民族和不尊重周王室的諸侯國。後來連周王室也派遣代表參與會盟,承認齊桓公霸主的地位。

所以齊桓公就是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歷史——5,春秋五霸,從尊王攘夷到互相吞併(上)

後來齊桓公去世之後,孔老夫子給與他和管仲很高的評價:“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

可惜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發生了內亂。下一任霸主開始閃亮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