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面臨外敵侵略亡國之際,帝王是考慮皇家利益多一些,還是考慮民族利益多一些?

中囯觀察家


就中國古代來看,無論哪朝肯定都還是考慮自家皇族利益多一些。中國古代講究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簡單地理解,就是全天下都是皇帝的私產。

每當外敵入侵而中原政權不能抵擋的時候,當權者往往選擇犧牲部分利益(割地、賠款等)換取自己皇位的穩固。

舉幾個例子:如永嘉之亂後和五胡亂華,東晉朝廷選擇偏安江南,把北方漢人留給異族,淪為兩腳羊,知道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方漢人才得以翻身。

到了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為了向吐蕃和回紇借兵以穩固皇位,也是放棄了西域漢人。

宋朝也是,自朱溫出賣燕雲十六州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北方漢人淪落異族之下數百年。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宋高宗為了與金國媾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

明朝是個稍微好點的朝代,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了,寧願換個皇帝也不願低頭。

到了清朝,那就是連臉都不要了,割地賠款就不說了,慈禧太后甚至喊出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口號。歸根結底,清朝和元朝一樣,是以小族而臨大國,至始至終沒有把天下百姓視為一家人,打的算盤是:能撈多久撈多久,有一天形勢不好了,退回他們來的地方就行了。

總的來說,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中國古代的民族意識很淡薄,講究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改朝換代都不過是換了個統治者罷了。真正的民族意識覺醒要在鴉片戰爭以後了。甚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有些偏遠地方的百姓還以為日本人打來了不過是換了一個收稅皇帝罷了。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在古代國家和民族觀念都不強的背景下,要皇帝做到犧牲皇家利益換取民族利益是很難做到的。


歷史小跟班


任何朝代更迭和民族危亡都是人民自救,什麼時候帝王考慮都是自己的統治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團最大化這是人性。


蒼茫大地一棵草


南北宋時期,靖康之恥之後,末代皇帝就是不抵抗,就是跑,都跑海上去了,縱觀歷史沒有一個管貧民的,打丈老百姓小兵死的最多,


用戶608956392151


雖然孟子提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治國思想,可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面對外族侵略時想的還是皇家利益站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