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書法五大流派 —— “李派”李瑞清

李瑞清與"李派"

李瑞清的書學熔鑄古今,不偏不倚,至博且精,勇開風氣,所播深遠直至當代。

1. 開近代高等師範手工圖畫科的第一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李氏出任設在南京的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1906年赴日本考察學務。為造就美術專業的教育人才,特於學堂內開設圖畫手工科。除中國畫由中國教師傳授外,全請日本教師擔任,沿用西方國家學制與教學方法。開了全國美術教育之先河,飲譽國內外。為"李派"形成奠定基礎。此時尚侷限在文化教育與學術界。

2. 辛亥革命後的"清道人"

1912年後,李氏遁居上海王家灣,掛牌訂潤以鬻書畫自給,身著道服,別署清道人。因賣字而多寫多思,改變了以往視書法為餘事的傳統觀念。他的創作與理論研究由此進入轉折期。與此同時,他的書名響徹全國、深入民間。

3. 有針砭時弊的理論主張

在當時揚碑抑帖的形勢下,李氏力主碑帖並重,二者不可偏廢。並接受沈曾植等友人納碑入帖的建議,對帖學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自"二王"順流而下,旁擷唐宋,直至趙孟頫、董其昌等一切行草書。後集成《清道人臨閣帖》問世,廣為流傳。

4. 率先提出以器分派

李氏認為,"大凡篆書與地理有關係,即在成周,各國有各國之風氣,故書法不同。餘欲著一書,以各國分派見。書未成,今只得以器分派。"此乃近代書法家率先立言者。

5. 入室弟子皆學界名流

例如胡小石、呂鳳子、張大千等,雖不同科,但皆為兩江師範學堂畢業生,先後又成了李氏入室弟子;李健原是侄兒,朝夕相處,所學更多。這幾位皆久在高等學校任教,弟子、再傳弟子不計其數。

毋庸贅言,"李派"的影響主要在教育界。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承傳與發展,恰好是書法藝術從文人餘事發展到學科化、體系化的有力佐證。


民國書法五大流派 —— “李派”李瑞清


李瑞清寫予李鴻章的書法作品

李瑞清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其父李必昌,字慕蓮,號益生,又稱榮祿公,在湖南為官三十年,曾任長沙司馬攝武陵縣令,李瑞清從小在長沙生活,“少治《公羊》學,為文學司馬遷、範蔚宗,詩宗漢魏古直蒼涼……”;其高祖李宗瀚是清乾隆、道光時期著名書法家、鑑賞家兼收藏家,其叔祖李聯琇(李宗瀚之子)是清咸豐年間進士、國子祭酒、國史總纂,鐘山山長。


民國書法五大流派 —— “李派”李瑞清


李瑞清 臨碑 四屏


民國書法五大流派 —— “李派”李瑞清


李瑞清 書法 四屏

1891年,李瑞清在湖南參加鄉試,因不合鄉籍被註銷。1893年回原籍參加江西鄉試中舉,1894年中進士(另說是光緒二十一年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分發江蘇候補道,署江寧提學使,1905—1911年任兩江師範學堂(49年更名南京大學)監督,即校長。 並一度被委任為江寧布政使、學部侍郎,官居二品。晚年寓滬。去世後,南高師校長江謙為褒揚李瑞清的功績,在校園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間,取名梅庵,並懸柳詒徵手書李瑞清所定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民國書法五大流派 —— “李派”李瑞清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詩書畫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