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哪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最長?是秦國嗎?

腐腐腐腐腐女-


很明顯是楚國,楚國八百年曆史,與周的歷史是一樣的!周也是八百年曆史!

不同的是楚國800年過程中國土不斷增加,地盤不斷增加,楚國的歷代國君尤其春秋與春秋之前的,每年都要打幾場仗,如果國君在位一年沒有打過什麼仗國君會認為是奇恥大辱!

春秋時期楚國前期與齊國爭霸,後面與晉國爭霸,並在楚莊王時稱霸!除了楚莊王,楚國還有幾位幾乎成為霸主的國君,楚成王,楚共王,還有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楚靈王,前期的楚文王,楚武王等等,有南方小國逐漸成為佔地周王朝天下領土一半的強國!

戰國時期楚國依然是強國之一,一直是秦國,齊國比較害怕的諸侯國!疆域是其他六國之和!

而周就不是了,西周加在一起400年左右,周幽王之後徹底一蹶不振,移至東周!進去春秋時期,各諸侯國越來越不把周王當回事!五霸爭雄!名義上尊周王!戰國之後更是沒了氣勢,七雄紛紛稱王,和周王儼然已經同等低位,周王室之地越來越小!最後被秦始皇滅掉!

齊國呢,戰國初期田齊代姜!近600年曆史!晉國此時三家分晉!秦國是在春秋時期才被封國的!燕國是老牌的西周初年分封的!楚國是商末就開始的!

楚國時間久,國力強大!👍


鵬程日誌


題主問戰國諸侯誰存在時間最長問題,如果問自周初封建至秦統亡且只計國別不計姓氏,是一種答案;如果計較國君姓氏持續不斷,則又是另一答案。

一、按國名不計姓氏更替排名

1、齊國,前1045一一前221年,計824年;

2、燕國,前1045一一前222年,計823年;

3、楚國,前1045一一前223年,計822年;

4、秦國,前770年一一前221年,計549年;

5、魏國,前403年一一前225年,計178年;

6、趙國,前403年一一前221年,計172年;

7、韓國,前403年一一前230年,計163年。

以上均按初侯大概推算,稱王早晚不計入。至於西周初封在何年,學界意見並不一致,不影響計算。戰國三家分晉均按《資治通鑑》的前403年,不論三家稱王早晚,不影響計算。秦統一後的十多年當另計。

第二、按國君姓氏排名

1、姜齊僅有666年,田齊158年。姜田合計才計入第一。單純姜齊應據楚和燕國之後。

2、燕國也因讓王換姓,時間較短。如果按國君姓氏,燕國應該排第一位。

3、其餘5國則楚排3;秦排4;魏排5;趙排6;韓排7。楚、燕兩國國祚相當。

大家喜歡那種排法,可另行計算。這些只能是概算,僅供參考。周初封建之年有異議,戰國分期點有異義情況下,不能清楚算出準確年份。也無必需太精確。歷史研究中不算要事。



左說春秋


戰國七雄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應該是燕國,秦國並不是西周最早一筆分封的諸侯國,實際出現比較晚。

下面我存在時間長短,為大家排列一下。

燕(前1044年~前222年)

是戰國七雄中僅存的姬姓諸侯國。

公元前1044年,周朝建立。周武王將弟弟姬奭(shì),又名召公或邵(shào )公封在燕地,以“地在燕山之野,故國取名焉”國號為燕國。

公元前7世紀的時候,開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併吞並薊國,建都於薊(今北京)。

公元前222年,被秦始皇派大將王賁所滅,國祚823年。

楚(?—前223年)

楚國只是從爵位上來說應該是七國中最低的,只是子爵。

其先民生活在荊楚地區,被中原視為“蠻夷”。其酋長鬻熊在商衰周興時,準確的把握了機會,率全族投靠周文王,在前1115年被封為子爵。

但是楚國真正被周王室封爵建國,大概是在周成王時期,約前1010年。

並且在其後與周王室之間衝突不斷,也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稱王的諸侯國。

公元前223年,被秦名將王翦所滅。如果從實際意義上來說,楚國立國有893年,要超過燕國。但是因為正式被曾任是公元前1010年前後,所以大概只有788年。

秦(前770年~前207)

秦人的祖先伯益,是顓頊帝之後,因輔佐舜帝馴服有功,被賜嬴姓。伯益後代造父為周穆王駕車,並在平定徐偃王之亂中有功,被封在趙城,從此以趙為姓。

後來周孝王時期,非子因養馬有功,孝王想讓他繼承其父大駱的爵位。但是大駱的正妻是申侯的女兒,生有嫡子成,所以遭到申侯的反對。周孝王於是把非子從大駱一脈中分出,恢復嬴姓,以繼承伯益的宗脈,封在秦地,才有了秦嬴。

但這是後秦還不算諸侯之一。非子死後,在其曾孫秦仲時期,正是周厲王在為,因其無道,導致西戎反叛,犬丘的大駱一脈被滅族。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即位後命令秦莊公攻擊西戎,後因功被封為西垂大夫,並獲得犬丘的封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殺,秦襄公因救周有功,又於次年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賜予岐山以西土地,正式成為諸侯。

前221,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秦朝之維繫了14年,便於前207年滅亡。

因此秦國從實際立國來說,國祚只有564年。

齊國(前1044年~前386年)(前386年~前221年)

大家也許會認為齊國立國時間應該很長,如果但從國號“齊”來說的確是這樣。但是齊國在春秋末期經歷了一次田氏代姜,姜太公建立的齊國嚴格來說已經滅亡,取而代之的是田氏齊國。

前1044年,姜太公因輔周滅商有功,被封在今山東省一代,建立齊國,史稱姜齊。前386年被田氏取代,國祚659年。

田氏在齊國的先祖田完,是陳厲公媯躍之子,因在陳國遭到排擠,出走齊國。因為在古代陳、田同音,所以到齊國後,陳完便改姓田。

田氏在齊國繁衍五代,逐漸強盛,並廣收民心,開始逐漸在齊國專權。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為諸侯,正式取代姜氏,歷史上被封為田齊。

前221年,齊王建向嬴政投降,齊國滅亡,田齊國祚166年。

PS:因為齊的傳承中間有改變過所以放在這,如果只論田齊,是齊國中存在時間最短的。

趙(前403年~前222年)

趙國和秦國一樣都是伯益之後,傳至叔代,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無道,離周入晉,是晉國趙氏的開始。

後趙衰因陪同晉文公重耳流亡有功,回國後成為晉國執政。但因趙氏長期專權,凌駕在晉國諸卿之上,被誣告謀反,幾近滅族。後趙武在韓厥等親近趙氏的諸卿幫助下,重新繼承趙氏爵位和封地,這即歷史上著名的趙氏孤兒。

前445年,三家分晉。前403年,與魏、韓一起被封為諸侯,趙國正式建立。

前222被秦國所滅,國祚182年。

魏(前403年~前225年)

魏國原是周成王時期分封的諸侯之一,姬姓。但在公元前661年,被晉國吞併,土地被封給了畢萬。畢萬從此改姓魏,這便是晉國魏氏的開始。

畢萬之孫曾隨晉文公流亡,因此被封為大夫,史稱魏武子,成為了晉國諸卿之一。公元前445,三家分晉。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魏國立國,便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

前225年,被秦國所滅,國祚179年。

韓(前403~前230年)

韓國先人為晉國大夫,姬姓,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封在韓原,因此得姓為韓。

韓氏世代為晉國望族,後與韓魏三家分晉,於前403年建立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也是最早被滅的國家,但是其弩聞名天下,有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前230年被秦所滅,國祚174年。


潘不安講究史


諸侯國中,衛國的存在,是最長的,據說有一千多年。因所問為戰國七雄,衛國那樣的小國,還上不了七雄這個檔次,所以,衛國第一次海選,沒資格。

按傳統分法,晉分三家,韓,趙,魏三家,如果同時加上晉的存國時間,其實較秦的存國時間長。如果按三家獨立時間算,那就比較短了,跟秦國的存國都沒法比。

再說楚,這一國,其實存國,基本上週存在時,楚國就存在了,只是,周天子在內的中原諸國,不認可這個蠻荒之國而已。而齊國,首任是老薑,傳說中的那個子牙,只是,到了後期,出現田齊政權,其所謂的齊國,就斷了檔。存國時間,已大打折扣。

最後的答案,落在燕國上。燕國的首任君主,叫召公,與姜尚一樣,是武王的追隨者。燕國一直存在著,中間無權卿來把持朝政,無斷篇,合計800多年,與周的存活時間,大致一體。



穿越中的書生


首先,大家不要再提衛國了,人家提問的是七雄當中的諸侯,誰國祚最長。基於這個,我們在這七國中逐一來看。

那麼,我們可以先排除三晉的趙魏韓三國,因為他們是戰國時代才誕生的,三家分晉就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所以,三晉比其他老牌諸侯就少了好幾百年的國祚。



接著可以排除秦國,雖然秦國滅了六國,一統天下,發展成為大秦王朝。但秦朝國祚短暫,只有14年。

秦的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為附庸。注意,此時的秦還不是諸侯國,而是周天子的家臣,和趙魏韓的前身性質是一樣的。而秦真正成為諸侯國,是在東周初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而後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至此,秦才正式立國。

也就是說,從公元前768年——207年,秦國的國祚也只有561年。



所以,七雄中齊楚燕的國祚是最長的。

接著我要排除齊國,誠然姜齊和田齊是同一個國號,而且疆域也大至相同,但統治者卻是完全不同的。田氏代齊,其實已經標誌著姜齊的覆滅,而田齊應該說是齊地新生的諸侯政權。而且,田氏與陳國諸侯同出一系,從血緣上來看,我覺得田齊更像是陳國的延續。

如果我們硬要把姜齊和田齊算在一起,那齊國的國祚是公元前1044年——前221年,是823年,是比燕國要長一年。因為,燕國是前1044年——前222年,和齊國同時立國,卻比齊國先一年滅亡。



但個人覺得燕齊也都沒有楚國曆史長, 的確,如果我們從周成王時封熊繹為子爵開始算,那麼楚的國祚就是公元前1042年 ~ 前223年,原則上確實比燕齊兩國要短几年。

但是,楚早在西周以前其實就已經存在了,當時就有楚國了。而後楚國在周文、武之時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



因此,楚人很早以前就應該算是一個部族諸侯,而幅員遼闊,實力強大。而楚雖接受周的分封,但卻一直遊離於分封體系以外。因為周不過給他們個子爵,這顯然不厚道。所以,楚人也一直不服周,自己很早就稱王了,並在自己的疆域內也搞了一套分封體系。楚還有自己獨特的楚文化,和中原的周朝及其諸侯顯然不一樣。

而如果我們從楚族開始算,那麼,楚國曆史應該是公元前1115年——前223年才是,其國祚明顯超出其他幾個周以後才分封出現的諸侯。


這些歷史要讀



秦國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之後,才被封為諸侯。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作為諸侯國的秦國晉升為秦朝。嬴政也從一個諸侯升格為天子。秦國的歷史是549年。再加上秦朝的歷史,也只有564年。

而齊國和燕國在周王朝建立之初,就被封為諸侯。邵公奭之子被封為燕國。姜太公被為齊國。齊國從前1045至前221年,計824年。燕國從前1045至前222年,計823年。

雖然齊國比燕國多一年。但燕國政權沒有更迭。齊國則又分為姜齊和田齊。姜齊有666年,田齊有158年。

姜齊與田齊合計,齊國是824年。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

若將姜齊與田齊分開。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則是燕國,達823年。


楊朱學派


在我國,戰國七雄指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那麼戰國七雄裡,秦國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麼?事實上,很顯然不是。戰國七雄裡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是燕國和齊國。

秦國成立於周孝王時,秦非子被封為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而燕國和齊國是周王室早期分封的重要諸侯國。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齊國建立,史稱呂齊;而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燕國才是戰國七雄裡存在時間最長的諸侯國。


源稚生


這個題目,僅限制於戰國七雄的七個國家了,東方六國以及秦國,都在相差不太遠的時間裡滅亡,因此它們結束時間差不多,這就要比誰建立的早了。周王朝較早分封的小國,都排除掉。剩下的齊楚燕秦趙魏韓裡,三晉首先被去掉了,他們仨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屬於最晚的。剩餘的四個裡,楚國早年並不在周王朝管轄範圍內,那時不是一個諸侯國,也排除掉了,不過也有爭議,楚國在商朝後期,受到過華夏系統外的商朝冊封。


楚國

商朝後期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楚國國君羋姓熊氏。始封此國者商王盤庚,創始年為公元前14世紀末葉。而圍繞楚國的出身,則出現了太多的版本,比如顓頊後代,祝融氏後代,華夏系統說,東夷系統說,土著說,西來說,融合說。楚國的身世實在是太過複雜,因此楚國暫且先排除掉。


齊國

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創始年前11世紀。齊國是周武王的第一批冊封,是一個重要被選。但是齊國存在一個硬傷,就是田氏代齊,使得傳統意義上的齊國變成了兩個時期。


燕國

西周的到春秋戰國的一個諸侯國。始封此國者周武王,創始年前11世紀。燕國始封的具體時間,在西周初年武王克殷至周成王親政之間,封宗室召公於燕,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並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消滅了薊國、孤竹等。燕國的歷史直到春秋時代,記載得很少。因比齊國多出一個周武王到周成王之間,因此暫且放在齊國之後。


秦國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王到了戰國末期開始自稱嬴姓趙氏。秦自稱先祖為商紂王時代的蜚廉,但並不能作為封過起始時間。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養馬,因此將其封於秦,作為周朝分封國。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始封此國者:一,周孝王封非子為附庸。二,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創始年前770年。因此秦國時間比齊燕晚。


從上邊的具體分析來看,名義上只有齊燕具有比較確鑿的爭奪時間最早的資格。鑑於燕國資料甚少,加上在武王克殷時,姜尚的名望,本應把最久的諸侯國給齊國,但是齊國中途更換,實際上已經是新的田氏。不過他維持了齊國的國號,繼承了姜氏的侯爵爵位。所以歷史上還是將齊國作為了連貫的一個諸侯國看待。


博古又通今


戰國七雄中韓趙魏來自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時間最晚。

秦國是東周建立的時候秦襄公有功得封的。

楚國是西周建國的時候周成王封的子爵國,地位很低。

燕國是戰國七雄裡面唯一的姬姓諸侯,是武王伐紂之後封的。

齊國是西周建立的時候封給姜子牙的,是武王伐紂之後第一個分封的諸侯國。

所以戰國七雄先後順序是,齊≈燕>楚>秦>趙=魏=韓


大老虎遊戲賺錢


結論:

戰國七雄中,齊國存在時間最長。另外韓國存在的時間最短(苦哈哈)。

分析過程:

首先,戰國是屬於周朝的一個時期,周朝本身又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成了兩段,春秋和戰國。戰國時代開始的標誌歷史事件是趙、韓、魏三家分晉。所以先排除了趙國、韓國、魏國。

秦國:

秦國首封諸侯於東周平王東遷,此時燕國、齊國、楚國早已經存在於西周時期三四百年。雖然秦國最終掃六合統一天下,但是祖龍在皇帝位也就是二十多年崩,秦二世在位兩年天下大亂,秦王子嬰在位兩三個月即投降劉邦。秦國只不過比其他諸侯國晚滅了三四十年而已,但是始為諸侯國的時間要比除了趙、韓、魏三家外其他諸侯國要短了三四百年,綜上可以排除秦國。

燕國:

老牌諸侯國,戰國七雄中唯一的與周天子同姓的。西周開國封周公旦於魯國,封在燕國的就是與周公齊名的召公奭(shi),他們都是武王姬發的兄弟。燕國遠流長,最後祖龍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比齊國滅亡時間早,排除燕國。

楚國:

楚國一直被中原諸侯視為南蠻,飽受歧視。一般認為是西周建立後被周天子所封。所以可能會稍稍晚於齊國或者燕國,頂多與齊燕封國時間相同。早於齊國滅亡,排除楚國。

齊國:

西周開國分封諸侯,封太公姜尚於齊國。雖經歷田氏代齊,但依然歷久彌新。封國時間最早,直到齊王建舉國投降秦國,滅亡時間最晚。

所以,齊國存在時間最長。

三晉之一韓國,開始為諸侯國的時間最晚,同時又是第一個被秦國吞併置為潁川一郡。因此韓國存在時間最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