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的哪些歷史人物,有著鮮為人知的一面?

冷酷的方程式


1、朱元璋是個吃貨;

提起朱元璋,首先進入我腦海的印象就是一個冷血無情的君王形象。他從一無所有的貧僧,一路狂飆,最終逐一剪除漢族群雄,進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光復漢人天下,開創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一生可謂是逆天的傳奇。而更讓人深刻的,是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對開國功臣的血腥殺戮。洪武年間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大獄的接連發生,不僅有眾多大臣受牽連,還讓成千上萬的人一併人頭落地。

因此,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更像是一個暴君。但是,老朱他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原來他竟然是個吃貨。

別看朱元璋年輕時忍飢挨餓,應該對吃沒啥追求。但其實,他對吃是很講究的,不一定要山珍海味,但必須得合他口味,只要他覺得做得不好吃,那麼做菜的廚師,很可能就得拜拜了。所以,在洪武年間當御廚可以說是個高危行業。也許,今天熬的噶瘩湯淡了點,不好意思,咔嚓!或是,明天做的炒肉不夠味,不好意思,咔嚓!

所以說,對於吃,朱元璋是有著不一樣的執著的。以至於產生了許多與他相關的美食。比如:烤鴨,朱元璋可是用炭火烘烤鴨子的創始人,後來這種製作工藝也隨著朱棣的遷都而來到了北京,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北京烤鴨。

而我們今天也有不少特色美食,說起來其實也和老朱有關,比如黃氏肚包雞、八寶稀飯、濮陽壯饃、得勝餅、鳳陽釀豆腐(洪武豆腐)等等。因此,朱元璋算是一枚很有追求的吃貨了......

2、鐵血陸游竟藏溫柔的貓奴之心;

再說說陸游,作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他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總是一副義憤填膺、忠君愛國的硬漢形象。然而,在陸游硬漢形象的背後,卻隱藏著一顆溫柔的心。

原來,陸游居然是大宋的一枚骨灰級貓奴,他對貓咪的喜愛,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瘋狂。陸游甚至會專門為自家的貓主子作詩,而且前後多達12首之多!

比如這首:“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金戈入夢來。”

這首鐵血愛國的風雨大作,大家想必也不陌生。但我們很多人恐怕是隻知其二,不知其一啊。事實上,這首詩的前半部畫風完全不同。它是這樣的:“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看到了吧,人家陸游一開始的意思,應該是說今天下大雨了,我(陸游)不出門,就躺在床上擼貓咪。嗯,順便抒發下自己的愛國情懷......

3、冷麵王雍正,原來一點都不能;

同樣有著巨大反差萌的,其實還有我們的冷麵王四爺——雍正。說到雍正,他的冷酷程度堪比朱元璋。作為大清的霸道總裁,雍正對付反對派的手段,那就是一個字,夠狠!而且還相當的高效,尤其是對待自己的那些個兄弟,更是毫不手軟!基本上不是削爵、就是圈禁。

但其實,雍正爺也和陸游一樣喜歡小動物。不過,雍正不是貓奴,而是一枚合格的鏟屎官。作為大清最優秀的鏟屎官,雍正對於自己愛犬的照料,是無微不至的。

首先,每一隻雍正的愛犬,都會獲得皇上親自賜名,而且名字還相當的吉祥,當然也貼地氣。比如他最愛的兩隻狗狗,分別就是“造化”和“百福”。

既然是皇帝的愛犬,衣食住行自然不愁。但雍正還給自己的愛犬們當起了服裝設計師和造型師,精心為自己的兩隻愛犬設計服飾,再要求畫師給它們畫專輯!此外,狗狗所用的每件東西都是皇家定製,比如狗籠、狗屋、狗墊......總之,狗狗們甭管用不用得上,一律悉心安排到位。


這些歷史要讀


1.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籃球,只是去看大腿——季羨林,國學大師也是男人,原來跟我們有同好。季先生還是個鏟屎官,喜歡擼貓。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人,學生時代看過他寫的很多散文。

後來他的《清華園日記》出版了,一時之間,全國爭相拜讀,然而,令很多國人大跌眼鏡的是,季羨林大師為人誠實,真誠,把自己年輕時的一些“愛美”之心理描寫也印了出來。

正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

季羨林先生的《清華園日記》,1932年12月1日這天的記載中,曾有這麼一句話:

“過午看同志成中學賽足球和女子籃球。所謂看女子籃球者實在就是去看大腿。說真的,不然的話,誰還去看呢?”

原來季先生作為清華高材生,不是去看籃球,只是去看大腿。

這還沒完,有免費的大腿可看,豈能只看一次?

到了這個月的21日,朝氣蓬勃的季先生忍不住又去看女子籃球賽了。

“看清華對附中女子籃球賽。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其實不是去看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搞笑的是,季先生你都免費看了,還嫌人家“女同學大腿倍兒黑”。

說實話,作為山東人,季先生年輕時,長得還是很帥很清秀的,一點也不像我們山東大漢。

另外,季先生也喜歡擼貓。

他總共養過好多隻貓。

第一隻叫虎子,因為這隻貓脾氣比較暴躁。

第二隻貓是隻波斯貓,取名咪咪,咪咪去世以後,季先生很傷心,託人又收養了一隻波斯貓。

這第三隻貓仍取名咪咪。所以季先生稱第二隻為老咪咪,稱新來的這隻為小咪咪。

後來季先生養的貓越來越多,據他的兒子季承說,“最多的時候竟達到八隻”。

2.無奸不商,打擊異己,妄圖搞壟斷——發明大王愛迪生,把電影大師梅里愛逼破產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學習愛迪生的故事。在人們印象裡,他是個勵志的發明大王。

誠然,愛迪生是個成功的商人,為人類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但是,他身為一個商人,內心深處是逐利的,為了這個目的,他也做過不少齷齪事,坑害對手。

特斯拉曾是愛迪生的員工,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並看到其更強的實用性和巨大前景,然而當時社會上是以愛迪生髮明的直流電為主,愛迪生幾乎壟斷了市場。交流電一旦投入應用,他的直流電幾乎無用武之地,這是多大的市場,會損失多少利潤?

愛迪生一個商人,自然是有十個心眼的,他在公眾面前用交流電電死小貓小狗和大象,誇大交流電的危險性,還發到報紙上。但是這個舉動,阻擋不了社會前進的車輪,反而使愛迪生像個十足的跳樑小醜。

喬治.梅里愛的經典作品《月球旅行》在英國放映被愛迪生看到,愛迪生動起了歪腦筋,他把這部電影偷偷拷貝,拿到美國放映,賺的盆滿缽滿。

當時沒有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梅里愛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自己的勞動沒有獲得分文的回報,最後電影公司破產,梅里愛窮困潦倒,病死在老人院。

3.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頑固分子——康有為,娶六個太太,喜歡嫖娼,以救國的名義斂財

康有為因為戊戌變法為世人熟知。大眾都認為他是先進分子,變法急先鋒。殊不知這個人,有著齷齪猥瑣的一面,後來還成為清廷的孝子賢孫,極力阻止共和制。

康有為讚美西方制度,提倡一夫一妻制,認為中國婚姻制度是封建糟柏。然而他自己娶了六個太太,還喜歡嫖娼,對此他振振有詞,引以為榮。

辛亥革命推翻清廷之後。康有為極力反對共和制,鼓吹君主立憲制,張勳的辮子兵復辟清朝,就有康有為的支持。袁世凱稱帝,也得到康有為大力支持和讚賞。

康有為逃到日本期間,利用變法救國的名義斂財,卻用於個人的吃喝玩樂。

每個人都有陰陽兩面,哪怕是大人物,我們應該全面客觀的看待。

4.錐子放進口袋,鋒芒畢露——自薦的毛遂,後來帶兵打仗卻損兵折將,拔劍自殺

長平之戰後,秦國大軍壓境,趙國都城邯鄲危如累卵。再次危急存亡之際,平原君趙勝選出幾個能言善辯之士,共同出使楚國,合縱抗秦。 一向默默無聞的毛遂登場了,他有理有據,折服了平原君。毛遂來到楚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陳述利害關係,終於勸服楚王出兵援趙。解了趙國燃眉之急。名揚天下。

然而之後,毛遂如同蒸發了一般,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那麼他結局如何呢?

燕國曾被趙國征伐,秦國退兵第二年,燕王趁趙國疲敝,出兵攻擊,平原君力推毛遂為主帥,趙王因為之前的事對毛遂也是刮目相看,覺得這位愛卿為人低調,實在有通天徹地的才能,堪當大任。

毛遂深知行軍打仗不是自己所長,極力推辭,趙王認為毛遂謙虛,只是不允。無奈之下,毛遂勉為其難,硬著頭皮頂了上去。

結果一戰被燕軍殺的大敗,損兵折將。毛遂感覺有負重託,內心羞愧難當,拔劍自殺。


西堤君


魯迅先生雖然名留千史,但是,他始終是辜負了自己的原配妻子。

1902年,古道長亭,一個清瘦冷淡的少年對一個女子說:“你叫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這個女子把這句話暗暗記在心裡。

4年後,少年和女子成婚。女子賢惠,照顧了少年一輩子;但少年孤傲,辜負了女子此一生。

這個少年,便是魯迅;而這個女子,便是魯迅真正意義上的原配夫人,朱安。

若是不愛,從一開始便不要娶。

我敬佩魯迅先生,但是,以我的價值觀來看,他待朱安,魯迅先生真的是渣!

為討他關心,朱安充做大腳,往鞋子裡塞棉花;為他洗衣做飯,為他照顧家小,為他守護名聲。

她最落魄的時候,她曾想變賣魯迅的遺物,被人抨擊指責,她說:“要保護魯迅的遺產,你們有沒有想過我也是魯迅的遺產!”

她說自己的生活“雖感竭蹶,為顧念汝父名譽”,“故寧自苦,不願苟取”。

她是個有原則的人,是一個有骨氣的女人。

正是由於朱安的悉心照料,魯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遺物才得以完整保存。

她沒有文化,又無所依託,卻也堅定了自己的原則過了一輩子。從1906年嫁給魯迅,到1947年她孤獨離世,她活活守了41年的寡。

魯迅真的辜負了她!


辭爻爻


孔融,你不知道的一面。

孔融東漢末年人,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家喻戶曉,“孔融讓梨”基本上每個孩子小時候必知的內容。《三字經》裡提到“融四歲,能讓梨”,足見其影響之大。

出身名門,小小年紀即懂得大道理,名滿天下,是世人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但,孔融還有人不知道的另一面。


是什麼呢?

《後漢書·孔融傳》裡有這麼一段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什麼意思?大概意思是——父親對於孩子,有什麼親情可言,究其根本,不過是情慾激發後,偶然的結果而已。孩子對於母親不也是這樣嗎?就好像是把一件東西放在罐中,東西拿出來了,就和罐沒有關係了。

這段話看了之後真是驚世駭俗啊。李贄被人稱作“離經叛道”,和孔融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漢朝以孝治天下,衡量世人的標準就是孝廉,符合條件的才能做官。孔融的這段話在漢代就是大逆不道,妄為孔子後代。不得不說這是對漢代的諷刺啊。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這話也是大逆不道的。這也成為他被殺的一個原因。

孔融的另一面你知道嗎?你怎麼看?


人文行天下


我能想到的如下:

司徒雷登

毛主席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讓司徒雷登在中國家喻戶曉,似乎其就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十惡不赦的罪人。但是除去其作為美國駐華大使的那幾年,司徒雷登還是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學(1919年創辦)校長的27年裡,燕京大學成長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等教育學府,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如費孝通、冰心等。

戊戌六君子

提到戊戌變法,我們總會想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本來可以逃跑,卻選擇慷慨赴死,用自己的鮮血喚醒麻木的國人,乃真君子也。但是剩下的五人,康廣仁、楊銳、劉光弟、林旭、楊深秀等,基本是被康有為吹噓出來的“君子”,因為他們有的是受牽連“中槍”,有的和康有為政見不一,和譚嗣同不是一個層次,沒那麼君子也沒那麼偉大。

萬曆皇帝

在位48年,有30年不上朝,幾百年了,一般大家都認為是懶惰,怠政,明史更是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專業人士會說不上朝的原因是他和文官集團不和,但是在打開萬曆的定陵墓之後,專家發現了萬曆腿上肌肉萎縮,這給了我們另外一種解釋。畢竟對九五之尊的皇帝來說,走路不雅被臣子看見,有損天子威儀。

海瑞

一般人提起海瑞,都會認為他是個剛直不阿,兩袖清風的大清官,和包拯齊名,皇帝應該重用。但是真實的海瑞在明朝官場可是很受排擠的,他的性格比較偏執,一根筋,朋友同僚都對他敬而遠之,懟首輔,懟皇帝。。。

唐太宗

魏徵死時,太宗痛苦流涕,“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善於納諫,從善如流,這一對君臣給後世樹立了典範。但就是這樣的明君,在魏徵死後派人把魏徵的墓碑砸了,沒錯,是砸--了。再有一個是打破慣例,更改自己 的起居注,這個是做啥虧心事怕成這樣,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以上這些任務你怎麼看

我是sam弓長,歡迎大家提意見共同探討。


sam弓長


汪精衛,一個愛國青年的變質。

大家都以為汪精衛是一個大漢奸,大賣國主義者,但其實汪精衛年輕時也是一個胸懷天下,心繫國家的愛國主義青年,下面就為大家說說汪精衛不為人知的一面。

首先,汪精衛原名汪兆銘,祖籍浙江山陰人。生於1883年。汪精衛生的氣宇軒昂,一表人才,與當時的青年才俊周恩來,顧維鈞並稱民國三大美男子。周恩來自然不必介紹了,顧維鈞就是那個代表中國參巴黎和會的著名外交官。這三人能夠並稱,可想而知汪精衛也是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可的。來感受一下年輕的汪精衛。


汪精衛在國外時就積極參加各種愛國活動。為中國富強而奔走,最重要的就是刺殺清攝政王載灃。汪精衛帶人埋伏在載灃必經之路的橋下。守候了整整一夜,可以刺殺未遂,還被抓進了大牢。汪精衛也是積極革命,積極要推翻清政府,刺殺攝政王這是需要多大勇氣。大家可以想像當時這個年輕人的一腔熱血和愛國之心。

獄中的汪精衛再等待秋後問斬,期間陳璧君每天都來看他,這個南洋富商的女兒傾慕他的才華,膽氣,更多的是容顏,最終清王朝覆滅,汪精衛得以活了下來。



至於後來,一個愛國青年蛻變,有個人的因素,當然也有時代的原因,後面的故事就不多說了,大家要知道,歷史是由成功者書寫的,所以汪精衛這不為人知的一面。這英勇的過往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各位看官,請點個“贊同”再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小生謝過啦!


文體知道分子


也正因為紀曉嵐的相貌和當時乾隆皇帝的審美觀,乾隆皇帝內心是不太喜歡紀曉嵐的。乾隆皇帝喜歡用有才有能力而且相貌好看的臣子,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王剛扮演的和珅了,其實歷史上的和珅是一個非常有才而且高大英俊的男人。說起和珅,紀曉嵐和和珅年齡差距還是很大的,紀曉嵐要年長和珅好多歲,至於兩人死對頭也沒有那麼嚴重,正常上各持己見而已。紀曉嵐很明確的看清自己的位置,他的一生主要貢獻在文學上,也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文人而已,而和珅在玩政治,治國理政上要遠遠超過自己,所以在紀曉嵐那個年紀,處事方式上也不可能和和珅死磕。這一段算不算無意中又多說了和珅鮮為人知的一面。



再說說紀曉嵐的三大嗜好,第一個是好煙,像現代人大多數男人一樣,紀曉嵐是抽菸的,而且煙癮還非常大,可以說是煙不離手,一日不抽就煙癮難耐,這點電視劇上到提現的很真實。第二個就是好吃,現在美其名為美食家,那時候紀曉嵐典型的吃貨,《蟲鳴漫錄》中有記載,他每天得吃五斤豬肉,五斤啊!把紀曉嵐的吃勁,拿現在做大胃王直播絕對也小網紅。還有第三好色,紀曉嵐一妻六妾,翻看資料真是好色到一朵奇葩一樣的存在,這個就不具體說了,說多了不好意思,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下。


簡單的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大家也不知道紀曉嵐還有鮮為人知的這一面,如果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喜歡的點個關注吧。


追記歷史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當年少的我們讀到這首詩時曾經是怎樣的熱血沸騰,恨不得生在黃巢造反的年代。可我們不知道這首詩是他考進士落弟後失意所寫。後來當黃巢攻入長安時他真的是穿著黃金甲坐著黃金大轎進入長安城的。

黃巢被趕出長安後繼續流動作戰,但桹食問題得不到解決,黃巢命軍隊建造舂磨砦巨碓,也就巨大的石磨將俘虜及百姓釆用機械化方式,將活人輾碎以人肉作軍糧,以保證他起義軍的戰鬥力。黃巢的作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駭人聽聞的程度即是中國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史書記載,巢圍陳州一年,三千巨碓同時開工至少吃掉三十萬百姓和俘虜。黃巢起義時,中原本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到他敗死之時,這裡已是縱橫千里全無人煙,一片焦土。


崑崙風9988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參加過甲午黃海大戰

甲午黃海大戰中絕大多數北洋官兵在敵強我弱的嚴峻情況下都英勇作戰,包括四名管帶在內的水師官兵大多殉國。

其中民國女作家冰心(本名謝婉瑩)的父親謝葆璋是北洋水師“來遠艦”的槍炮二副。他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甲午黃海大戰的時候,謝葆璋妻子的堂侄子也和謝葆璋一起參戰。戰火猛烈,這位堂侄被炮彈炸死,腹部的腸子都飛了出來。其中一塊腸子飛到了滾燙的煙囪上並粘在上面。

在猛烈的炮火中,謝葆璋含著眼淚把堂侄腸子殘片取下來塞回死者腹部,給了對方一個全屍。周圍來遠艦上的官兵看到這慘不忍睹的情況後沒有絲毫膽怯,仍舊繼續作戰。


一隻活著的假面


三國時代曹操超乎想象的權謀大戲――曹操刺殺董卓

曹操為什麼要刺殺董卓?是為了剷除國賊,匡扶漢室?還是另有所圖?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董卓入主漢廷,宰割天下。但很顯然董卓的所做所為是無法長久的,漢廷崩潰已經成為定局,天下即將進入群雄逐鹿的局面,對時局有敏銳判斷力的曹操當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可是眼下的情形對曹操相當不利。

當時曹操作為京官,已無實權。漢廷大亂,有實權的是指袁紹袁術之類的封疆大吏,手上有一方軍權,有一方政權作為根據地。這樣的人才能叫群雄,所以曹操當時的處境是不能讓他成為群雄中的一員。

曹操此前雖然在官場上小有成就,但是並不出眾。面對這種局面,要想扯起一面大旗,是相當的困難。

所以曹操必須去博天下之大義大名,有大義大名再扯起大旗,對聚集人才有決定性因素。

所以經過仔細謀劃,曹操決定挺而走險去刺殺董卓,好讓天下人皆知,曹某人還是有理想有報復有立場的人。

但是曹操清楚的知道,當時如果真的殺死了董卓,自己根本就逃不出洛陽。那時候光有大義之名但是並無有用之身,何談理想和報復?

所以曹操並未真正想殺死董卓!試問,如果一個人真的想殺你,並且已經拿出了武器,你會感覺不到殺氣?如果曹操真的想殺死董卓,難道還把睡夢中的董卓殺不死?

曹操頂著刺殺董卓的天下之大義,再出來組織義軍,成為一方諸侯,難度就大大減小了。所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豈是外人能夠真正探知強者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