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的哪些历史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

冷酷的方程式


1、朱元璋是个吃货;

提起朱元璋,首先进入我脑海的印象就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君王形象。他从一无所有的贫僧,一路狂飙,最终逐一剪除汉族群雄,进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光复汉人天下,开创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逆天的传奇。而更让人深刻的,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开国功臣的血腥杀戮。洪武年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狱的接连发生,不仅有众多大臣受牵连,还让成千上万的人一并人头落地。

因此,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更像是一个暴君。但是,老朱他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原来他竟然是个吃货。

别看朱元璋年轻时忍饥挨饿,应该对吃没啥追求。但其实,他对吃是很讲究的,不一定要山珍海味,但必须得合他口味,只要他觉得做得不好吃,那么做菜的厨师,很可能就得拜拜了。所以,在洪武年间当御厨可以说是个高危行业。也许,今天熬的噶瘩汤淡了点,不好意思,咔嚓!或是,明天做的炒肉不够味,不好意思,咔嚓!

所以说,对于吃,朱元璋是有着不一样的执着的。以至于产生了许多与他相关的美食。比如:烤鸭,朱元璋可是用炭火烘烤鸭子的创始人,后来这种制作工艺也随着朱棣的迁都而来到了北京,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北京烤鸭。

而我们今天也有不少特色美食,说起来其实也和老朱有关,比如黄氏肚包鸡、八宝稀饭、濮阳壮馍、得胜饼、凤阳酿豆腐(洪武豆腐)等等。因此,朱元璋算是一枚很有追求的吃货了......

2、铁血陆游竟藏温柔的猫奴之心;

再说说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总是一副义愤填膺、忠君爱国的硬汉形象。然而,在陆游硬汉形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颗温柔的心。

原来,陆游居然是大宋的一枚骨灰级猫奴,他对猫咪的喜爱,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疯狂。陆游甚至会专门为自家的猫主子作诗,而且前后多达12首之多!

比如这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金戈入梦来。”

这首铁血爱国的风雨大作,大家想必也不陌生。但我们很多人恐怕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啊。事实上,这首诗的前半部画风完全不同。它是这样的:“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看到了吧,人家陆游一开始的意思,应该是说今天下大雨了,我(陆游)不出门,就躺在床上撸猫咪。嗯,顺便抒发下自己的爱国情怀......

3、冷面王雍正,原来一点都不能;

同样有着巨大反差萌的,其实还有我们的冷面王四爷——雍正。说到雍正,他的冷酷程度堪比朱元璋。作为大清的霸道总裁,雍正对付反对派的手段,那就是一个字,够狠!而且还相当的高效,尤其是对待自己的那些个兄弟,更是毫不手软!基本上不是削爵、就是圈禁。

但其实,雍正爷也和陆游一样喜欢小动物。不过,雍正不是猫奴,而是一枚合格的铲屎官。作为大清最优秀的铲屎官,雍正对于自己爱犬的照料,是无微不至的。

首先,每一只雍正的爱犬,都会获得皇上亲自赐名,而且名字还相当的吉祥,当然也贴地气。比如他最爱的两只狗狗,分别就是“造化”和“百福”。

既然是皇帝的爱犬,衣食住行自然不愁。但雍正还给自己的爱犬们当起了服装设计师和造型师,精心为自己的两只爱犬设计服饰,再要求画师给它们画专辑!此外,狗狗所用的每件东西都是皇家定制,比如狗笼、狗屋、狗垫......总之,狗狗们甭管用不用得上,一律悉心安排到位。


这些历史要读


1.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篮球,只是去看大腿——季羡林,国学大师也是男人,原来跟我们有同好。季先生还是个铲屎官,喜欢撸猫。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人,学生时代看过他写的很多散文。

后来他的《清华园日记》出版了,一时之间,全国争相拜读,然而,令很多国人大跌眼镜的是,季羡林大师为人诚实,真诚,把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爱美”之心理描写也印了出来。

正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1932年12月1日这天的记载中,曾有这么一句话:

“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原来季先生作为清华高材生,不是去看篮球,只是去看大腿。

这还没完,有免费的大腿可看,岂能只看一次?

到了这个月的21日,朝气蓬勃的季先生忍不住又去看女子篮球赛了。

“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搞笑的是,季先生你都免费看了,还嫌人家“女同学大腿倍儿黑”。

说实话,作为山东人,季先生年轻时,长得还是很帅很清秀的,一点也不像我们山东大汉。

另外,季先生也喜欢撸猫。

他总共养过好多只猫。

第一只叫虎子,因为这只猫脾气比较暴躁。

第二只猫是只波斯猫,取名咪咪,咪咪去世以后,季先生很伤心,托人又收养了一只波斯猫。

这第三只猫仍取名咪咪。所以季先生称第二只为老咪咪,称新来的这只为小咪咪。

后来季先生养的猫越来越多,据他的儿子季承说,“最多的时候竟达到八只”。

2.无奸不商,打击异己,妄图搞垄断——发明大王爱迪生,把电影大师梅里爱逼破产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爱迪生的故事。在人们印象里,他是个励志的发明大王。

诚然,爱迪生是个成功的商人,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他身为一个商人,内心深处是逐利的,为了这个目的,他也做过不少龌龊事,坑害对手。

特斯拉曾是爱迪生的员工,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并看到其更强的实用性和巨大前景,然而当时社会上是以爱迪生发明的直流电为主,爱迪生几乎垄断了市场。交流电一旦投入应用,他的直流电几乎无用武之地,这是多大的市场,会损失多少利润?

爱迪生一个商人,自然是有十个心眼的,他在公众面前用交流电电死小猫小狗和大象,夸大交流电的危险性,还发到报纸上。但是这个举动,阻挡不了社会前进的车轮,反而使爱迪生像个十足的跳梁小丑。

乔治.梅里爱的经典作品《月球旅行》在英国放映被爱迪生看到,爱迪生动起了歪脑筋,他把这部电影偷偷拷贝,拿到美国放映,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梅里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自己的劳动没有获得分文的回报,最后电影公司破产,梅里爱穷困潦倒,病死在老人院。

3.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顽固分子——康有为,娶六个太太,喜欢嫖娼,以救国的名义敛财

康有为因为戊戌变法为世人熟知。大众都认为他是先进分子,变法急先锋。殊不知这个人,有着龌龊猥琐的一面,后来还成为清廷的孝子贤孙,极力阻止共和制。

康有为赞美西方制度,提倡一夫一妻制,认为中国婚姻制度是封建糟柏。然而他自己娶了六个太太,还喜欢嫖娼,对此他振振有词,引以为荣。

辛亥革命推翻清廷之后。康有为极力反对共和制,鼓吹君主立宪制,张勋的辫子兵复辟清朝,就有康有为的支持。袁世凯称帝,也得到康有为大力支持和赞赏。

康有为逃到日本期间,利用变法救国的名义敛财,却用于个人的吃喝玩乐。

每个人都有阴阳两面,哪怕是大人物,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看待。

4.锥子放进口袋,锋芒毕露——自荐的毛遂,后来带兵打仗却损兵折将,拔剑自杀

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压境,赵国都城邯郸危如累卵。再次危急存亡之际,平原君赵胜选出几个能言善辩之士,共同出使楚国,合纵抗秦。 一向默默无闻的毛遂登场了,他有理有据,折服了平原君。毛遂来到楚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陈述利害关系,终于劝服楚王出兵援赵。解了赵国燃眉之急。名扬天下。

然而之后,毛遂如同蒸发了一般,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么他结局如何呢?

燕国曾被赵国征伐,秦国退兵第二年,燕王趁赵国疲敝,出兵攻击,平原君力推毛遂为主帅,赵王因为之前的事对毛遂也是刮目相看,觉得这位爱卿为人低调,实在有通天彻地的才能,堪当大任。

毛遂深知行军打仗不是自己所长,极力推辞,赵王认为毛遂谦虚,只是不允。无奈之下,毛遂勉为其难,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结果一战被燕军杀的大败,损兵折将。毛遂感觉有负重托,内心羞愧难当,拔剑自杀。


西堤君


鲁迅先生虽然名留千史,但是,他始终是辜负了自己的原配妻子。

1902年,古道长亭,一个清瘦冷淡的少年对一个女子说:“你叫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这个女子把这句话暗暗记在心里。

4年后,少年和女子成婚。女子贤惠,照顾了少年一辈子;但少年孤傲,辜负了女子此一生。

这个少年,便是鲁迅;而这个女子,便是鲁迅真正意义上的原配夫人,朱安。

若是不爱,从一开始便不要娶。

我敬佩鲁迅先生,但是,以我的价值观来看,他待朱安,鲁迅先生真的是渣!

为讨他关心,朱安充做大脚,往鞋子里塞棉花;为他洗衣做饭,为他照顾家小,为他守护名声。

她最落魄的时候,她曾想变卖鲁迅的遗物,被人抨击指责,她说:“要保护鲁迅的遗产,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也是鲁迅的遗产!”

她说自己的生活“虽感竭蹶,为顾念汝父名誉”,“故宁自苦,不愿苟取”。

她是个有原则的人,是一个有骨气的女人。

正是由于朱安的悉心照料,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遗物才得以完整保存。

她没有文化,又无所依托,却也坚定了自己的原则过了一辈子。从1906年嫁给鲁迅,到1947年她孤独离世,她活活守了41年的寡。

鲁迅真的辜负了她!


辞爻爻


孔融,你不知道的一面。

孔融东汉末年人,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家喻户晓,“孔融让梨”基本上每个孩子小时候必知的内容。《三字经》里提到“融四岁,能让梨”,足见其影响之大。

出身名门,小小年纪即懂得大道理,名满天下,是世人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但,孔融还有人不知道的另一面。


是什么呢?

《后汉书·孔融传》里有这么一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什么意思?大概意思是——父亲对于孩子,有什么亲情可言,究其根本,不过是情欲激发后,偶然的结果而已。孩子对于母亲不也是这样吗?就好像是把一件东西放在罐中,东西拿出来了,就和罐没有关系了。

这段话看了之后真是惊世骇俗啊。李贽被人称作“离经叛道”,和孔融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汉朝以孝治天下,衡量世人的标准就是孝廉,符合条件的才能做官。孔融的这段话在汉代就是大逆不道,妄为孔子后代。不得不说这是对汉代的讽刺啊。即便是放在现代社会,这话也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成为他被杀的一个原因。

孔融的另一面你知道吗?你怎么看?


人文行天下


我能想到的如下:

司徒雷登

毛主席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让司徒雷登在中国家喻户晓,似乎其就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是除去其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那几年,司徒雷登还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学(1919年创办)校长的27年里,燕京大学成长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教育学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如费孝通、冰心等。

戊戌六君子

提到戊戌变法,我们总会想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来可以逃跑,却选择慷慨赴死,用自己的鲜血唤醒麻木的国人,乃真君子也。但是剩下的五人,康广仁、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等,基本是被康有为吹嘘出来的“君子”,因为他们有的是受牵连“中枪”,有的和康有为政见不一,和谭嗣同不是一个层次,没那么君子也没那么伟大。

万历皇帝

在位48年,有30年不上朝,几百年了,一般大家都认为是懒惰,怠政,明史更是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专业人士会说不上朝的原因是他和文官集团不和,但是在打开万历的定陵墓之后,专家发现了万历腿上肌肉萎缩,这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释。毕竟对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走路不雅被臣子看见,有损天子威仪。

海瑞

一般人提起海瑞,都会认为他是个刚直不阿,两袖清风的大清官,和包拯齐名,皇帝应该重用。但是真实的海瑞在明朝官场可是很受排挤的,他的性格比较偏执,一根筋,朋友同僚都对他敬而远之,怼首辅,怼皇帝。。。

唐太宗

魏征死时,太宗痛苦流涕,“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善于纳谏,从善如流,这一对君臣给后世树立了典范。但就是这样的明君,在魏征死后派人把魏征的墓碑砸了,没错,是砸--了。再有一个是打破惯例,更改自己 的起居注,这个是做啥亏心事怕成这样,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以上这些任务你怎么看

我是sam弓长,欢迎大家提意见共同探讨。


sam弓长


汪精卫,一个爱国青年的变质。

大家都以为汪精卫是一个大汉奸,大卖国主义者,但其实汪精卫年轻时也是一个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爱国主义青年,下面就为大家说说汪精卫不为人知的一面。

首先,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人。生于1883年。汪精卫生的气宇轩昂,一表人才,与当时的青年才俊周恩来,顾维钧并称民国三大美男子。周恩来自然不必介绍了,顾维钧就是那个代表中国参巴黎和会的著名外交官。这三人能够并称,可想而知汪精卫也是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的。来感受一下年轻的汪精卫。


汪精卫在国外时就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为中国富强而奔走,最重要的就是刺杀清摄政王载沣。汪精卫带人埋伏在载沣必经之路的桥下。守候了整整一夜,可以刺杀未遂,还被抓进了大牢。汪精卫也是积极革命,积极要推翻清政府,刺杀摄政王这是需要多大勇气。大家可以想像当时这个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和爱国之心。

狱中的汪精卫再等待秋后问斩,期间陈璧君每天都来看他,这个南洋富商的女儿倾慕他的才华,胆气,更多的是容颜,最终清王朝覆灭,汪精卫得以活了下来。



至于后来,一个爱国青年蜕变,有个人的因素,当然也有时代的原因,后面的故事就不多说了,大家要知道,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所以汪精卫这不为人知的一面。这英勇的过往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各位看官,请点个“赞同”再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小生谢过啦!


文体知道分子


也正因为纪晓岚的相貌和当时乾隆皇帝的审美观,乾隆皇帝内心是不太喜欢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喜欢用有才有能力而且相貌好看的臣子,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王刚扮演的和珅了,其实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非常有才而且高大英俊的男人。说起和珅,纪晓岚和和珅年龄差距还是很大的,纪晓岚要年长和珅好多岁,至于两人死对头也没有那么严重,正常上各持己见而已。纪晓岚很明确的看清自己的位置,他的一生主要贡献在文学上,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文人而已,而和珅在玩政治,治国理政上要远远超过自己,所以在纪晓岚那个年纪,处事方式上也不可能和和珅死磕。这一段算不算无意中又多说了和珅鲜为人知的一面。



再说说纪晓岚的三大嗜好,第一个是好烟,像现代人大多数男人一样,纪晓岚是抽烟的,而且烟瘾还非常大,可以说是烟不离手,一日不抽就烟瘾难耐,这点电视剧上到提现的很真实。第二个就是好吃,现在美其名为美食家,那时候纪晓岚典型的吃货,《虫鸣漫录》中有记载,他每天得吃五斤猪肉,五斤啊!把纪晓岚的吃劲,拿现在做大胃王直播绝对也小网红。还有第三好色,纪晓岚一妻六妾,翻看资料真是好色到一朵奇葩一样的存在,这个就不具体说了,说多了不好意思,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下。


简单的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大家也不知道纪晓岚还有鲜为人知的这一面,如果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喜欢的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滿城尽带黄金甲。”当年少的我们读到这首诗时曾经是怎样的热血沸腾,恨不得生在黄巢造反的年代。可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是他考进士落弟后失意所写。后来当黄巢攻入长安时他真的是穿着黄金甲坐着黄金大轿进入长安城的。

黄巢被赶出长安后继续流动作战,但桹食问题得不到解决,黄巢命军队建造舂磨砦巨碓,也就巨大的石磨将俘虏及百姓釆用机械化方式,将活人辗碎以人肉作军粮,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黄巢的作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骇人听闻的程度即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史书记载,巢围陈州一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至少吃掉三十万百姓和俘虏。黄巢起义时,中原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他败死之时,这里已是纵横千里全无人烟,一片焦土。


昆仑风9988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黄海大战

甲午黄海大战中绝大多数北洋官兵在敌强我弱的严峻情况下都英勇作战,包括四名管带在内的水师官兵大多殉国。

其中民国女作家冰心(本名谢婉莹)的父亲谢葆璋是北洋水师“来远舰”的枪炮二副。他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甲午黄海大战的时候,谢葆璋妻子的堂侄子也和谢葆璋一起参战。战火猛烈,这位堂侄被炮弹炸死,腹部的肠子都飞了出来。其中一块肠子飞到了滚烫的烟囱上并粘在上面。

在猛烈的炮火中,谢葆璋含着眼泪把堂侄肠子残片取下来塞回死者腹部,给了对方一个全尸。周围来远舰上的官兵看到这惨不忍睹的情况后没有丝毫胆怯,仍旧继续作战。


一只活着的假面


三国时代曹操超乎想象的权谋大戏――曹操刺杀董卓

曹操为什么要刺杀董卓?是为了铲除国贼,匡扶汉室?还是另有所图?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董卓入主汉廷,宰割天下。但很显然董卓的所做所为是无法长久的,汉廷崩溃已经成为定局,天下即将进入群雄逐鹿的局面,对时局有敏锐判断力的曹操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眼下的情形对曹操相当不利。

当时曹操作为京官,已无实权。汉廷大乱,有实权的是指袁绍袁术之类的封疆大吏,手上有一方军权,有一方政权作为根据地。这样的人才能叫群雄,所以曹操当时的处境是不能让他成为群雄中的一员。

曹操此前虽然在官场上小有成就,但是并不出众。面对这种局面,要想扯起一面大旗,是相当的困难。

所以曹操必须去博天下之大义大名,有大义大名再扯起大旗,对聚集人才有决定性因素。

所以经过仔细谋划,曹操决定挺而走险去刺杀董卓,好让天下人皆知,曹某人还是有理想有报复有立场的人。

但是曹操清楚的知道,当时如果真的杀死了董卓,自己根本就逃不出洛阳。那时候光有大义之名但是并无有用之身,何谈理想和报复?

所以曹操并未真正想杀死董卓!试问,如果一个人真的想杀你,并且已经拿出了武器,你会感觉不到杀气?如果曹操真的想杀死董卓,难道还把睡梦中的董卓杀不死?

曹操顶着刺杀董卓的天下之大义,再出来组织义军,成为一方诸侯,难度就大大减小了。所以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岂是外人能够真正探知强者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