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諡號文成,這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Libo


張良乃漢初三傑之一,字子房,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為韓國貴族。

韓國滅亡後,他心存亡國之恨,並立志於反秦。

在秦末的各路反秦義軍中,他投身於劉邦賬下效力,深得劉邦的尊重。


劉邦誅殺過韓信、彭越和英布,也曾關押過蕭何,但唯有對張良以先生稱之,也由此可見張良對劉邦的影響之大。

在項羽擺設的鴻門宴上,張良憑藉特有的機智使劉邦化險為夷,順利脫身。

在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之中,張良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生前被冊封為留侯。


在君主制時代,中國的舊文化對於有一定身份的人一般都講究追封諡號,諡號是生者對已逝的人的功過評估,有褒也有貶不一而足。

一般來說,已經過世的皇帝都會得到後世的追封,而一些對皇族有功的大臣或將軍也能得到追封。

由於張良對劉漢的貢獻,在他死後被追封為文成,以此來表彰他對漢朝傑出的貢獻。

文成者,中國文人的巔峰,千百年來是文人仰視的最高度。


東方中華不敗


諡號,是古人根據逝者生前的善惡美醜之所作所為,給予一個概括性的稱號。

一般是帝王、將相王侯或有社會地位的人才會有諡號的。帝王將相等有爵級和官職的逝者的諡號是由朝廷來蓋棺定論的,除此之外是由民間給予的。


諡號是有褒貶之別的,如褒諡:文、武、成、桓、昭、穆、景,這些都是最高褒揚的諡號。又如貶諡:厲、幽、暢等是貶義的諡號。

諡號的評定是有標準的,拿張良的諡號“文成”來說,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成:安民立政曰成。

張良對漢室的立業安邦是有赫赫功勳的,“文”和“成”是最能概括張良一生評價的。


鏟史倌


諡號,是後代統治者對某人生前功過的整體評價。在唐朝以前沒有形成完整的諡號體系,唐朝以後諡號體系才完整建立,並且有了等級。比如“文貞”是文臣的最高諡號,再往下是“文忠”、“文襄”等。“忠武”是武將的最高諡號。到了宋朝,因避諱宋仁宗趙禎字諱,將“文貞”改為“文正”,從此以後“文正”成了文臣最美諡號。明朝李東陽將死之際,聽說皇帝封他“文正”諡號,安心的嚥下最後一口氣。

但是唐朝之前的諡號很單純,沒有體系,沒有等級,完全是根據當事人生前功過進行評定。比如周幽王的“幽”,“殘民暴義曰幽”,“淫德滅國曰幽”,很符合周幽王的品性與過失。再比如隋煬帝的“煬”,“逆天暴民曰煬”,也是個很不好的諡號。

張良的諡號為“文成”,他的封號為“留侯”,後世可以稱他為“留文成侯”,這與“漢武帝”是一個意思。“經緯天地曰文,慈惠愛民曰文”,“安民立政曰成,道兼聖智曰成”,“文成”組在一起是個極美諡號,很適合張良。



寒江秀儒


漢代的諡號應是不分等級的,大部分都是美諡,文官諡號等級形成是在唐宋興起,宋後文官諡號排名分別是:正忠恭成 端恪襄順。在漢以前,只有王才能有諡號,漢也只有王跟侯才有諡號,張良諡號是文成侯,不是文成。文成侯是死後追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