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中的神童,四川的驕傲,這位創作型歌手寫的詞知名度古今第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神童中的神童,四川的驕傲,這位創作型歌手寫的詞知名度古今第一


這首氣勢恢宏的點睛之詞一字不改地被放在《三國演義》卷首,中央電視臺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將之標註為羅貫中原創。恩,這個錯不能怪央視,要怪就怪毛宗崗。

按照現在的標準,不加引用,不標原作者,毛宗崗的天下知名的“毛批三國”實錘被抓抄襲剽竊。

整個明朝近三百年,神童才子輩出,江南四大才子,徐文長,解縉…..名單會很長,很多都如雷貫耳,但是在這些名單裡,如果他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他是神童中的神童,才子中的才子。

原詞正版作者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

十五世紀,東羅馬帝國滅亡,漫長的歐洲中世紀終於結束,整個世界馬上要進入大航海時代。

在古老的東方,大明也正在走向中興,史稱“弘治中興”。

大明弘治元年,1488年12月8日,北京孝順衚衕,楊慎出生了。

和大多數小孩一樣,呱呱落地,必須開啟“自檢程序”模式, “哭一哭”更健康。其他的小孩都是抱一抱,哄一鬨,給顆糖…… 就與這個世界和解了。

楊慎卻不,他一直哭,誰哄都沒用,什麼招都不好使(至夜,不吃喝,盡啼哭),直到他父親楊廷和朗聲高讀《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小楊慎才止住啼哭。

多試幾次,發現這招真管用,那就每晚給小楊慎讀。這可比現在流行的胎教管用多了,讀著讀著,《中庸》自然是從小就滾瓜爛熟了,而且2歲半識字後更可“日記數卷”。

五六歲時,小楊慎在家鄉新都河邊泡澡游泳,恰好縣令鳴鑼開道經過。楊慎遊得正歡,哪懂啥叫回避,照遊不誤。

縣令很沒面子,又不能欺負一個小孩,於是抖了一下機靈,讓城管把他的衣服掛到樹上,說:“我出一上聯,你若能對,我就放你,讓你穿上衣服。若對不上,就要打你的板子。”

“千年古樹為衣架。”

小楊慎稍一思索就答道: “萬里長江作澡盆。”

縣令“就這樣被你征服”,心想:這小孩是個bug一樣的存在。

對詩的地方從那以後就被稱為“娃娃堰”,新都的本地人都知道“娃娃堰”。以後去成都,又多一個景點可以自嗨下了。

七歲時,他已經能背誦無數古詩。

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然後跟隨祖父學易經,結果才花了二十天就能一字不漏背下《易經》。

十二歲時,擬作《弔古戰場文》,其中“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 一句傳遍天下,被人稱為揚雄再世。

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紅看了極為讚賞,覆命擬《過秦論》,其祖父讀了之後,自矜謂:“吾家賈誼也”(陳文燭《楊升庵太史年譜序》)

還是十二歲時,楊慎另一個叔父楊廷宣,帶了唐朝王維的畫《迎客松》來奇畫共欣賞,順便帶了道題考神童:“‘景之美者,人曰似畫;畫之佳者,人曰似真。’哪個說法正確?”

楊慎以詩作答:“會心山水真如畫,名手丹青畫似真。夢覺難分列禦寇,影形相贈晉詩人。”

完美!

後兩句來自《列子》一書,才十二歲呀,就對“真”與“畫”、“形”與“意”有如此辯證的見解,不但有審美的意趣,還有哲學的高度。

楊廷宣更是嘆道:“只此四句,大勝前人矣。”『詳見楊慎年譜』

十三歲時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等詩,其中《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領袖、內閣首輔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並稱楊慎為“小友”。

十九歲,楊慎回到新都參加鄉試,拿下第一。

二十一歲時,參加會試,兩位考官都覺得他是個奇才,己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為卷首。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燒壞,楊慎就這樣與會元擦肩而過。不過沒關係,真正的才華哪裡藏得住。

只是要多等三年罷了,二十四歲時,殿試第一,高中狀元。這是有明一代四川唯一的狀元。


神童中的神童,四川的驕傲,這位創作型歌手寫的詞知名度古今第一


真正的才子,一定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楊慎自然也是,他善彈琵琶,而且還是位創作型“歌手”,其最具盛名的長篇彈唱敘史之作是《二十一史彈詞》,千古絕唱,流傳至今,《臨江仙》就是其中的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狀元及第後,在長安街上,在夏日的夜晚,楊慎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琵琶美酒,痛飲高歌,那個年代沒有城管,彈到通宵達旦也無所謂。(其實即使在九十年代,朱八八在深夜的長安街上,依然也可以高歌跳舞,那時候真是車少馬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