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三次戰敗給項羽,為何還被稱為“國士無雙”?

京東李達康


韓信並沒有三次敗給項羽。他與項羽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交手,是垓下之戰。垓下之戰以後,項羽兵敗而死,退出了歷史舞臺。

韓信之所以被稱為“國士無雙”,是因為他化腐朽為神奇,把本來要失敗的劉邦集團變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第一次,韓信為劉邦集團打下了根據地。

當時,劉邦被迫於無奈的去了漢中,世人都以為劉邦已是死局。途中,劉邦集團籠罩在絕望的氛圍中。軍中士卒逃亡過半,被後世說的神乎其神的眾謀士也無一計可以破解危局。

就在這危機時刻,韓信神一般的出場了,被劉邦拜為將軍。韓信利用劉邦士卒思鄉的情緒,激勵士卒北伐,打回家鄉去。

然後,開始經典的操作,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但解了劉邦集團原本的死局,還擁有了關中這塊“帝王之資”。從此,劉邦有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本錢。

後來的楚漢之爭,名義上是劉邦與項羽之爭。實質上決定楚漢命運的是韓信。


第二次,韓信攻下了除了秦地和楚地之外的整個北方地區。

後來,劉邦帶著主力與項羽作戰。韓信帶著少量的軍隊,偏師經略北方的魏趙等地。多次以少勝多,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可是劉邦被項羽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於是就幾乎調走韓信的全部軍力。

於是,韓信利用剩餘的兵力為本錢,再次開始經略北方之路,軍隊又開始壯大起來。後來,韓信攻下了齊國。當初,項羽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徹底搞定的齊國。竟然被韓信搞定了,韓信從而幾乎佔據了整個北方地區。

第三次,韓信消滅了項羽集團。

韓信攻下齊國後,擁兵甚眾,兵力足以與項羽和劉邦抗衡,卻仍然效忠於劉邦。

韓信帥軍與劉邦會師,把項羽包圍在垓下。在垓下與項羽大戰,把一向無敵的項羽集團徹底消滅了。

此戰後,秦末亂世宣告終結。華夏大地復歸安靜,再無大的戰事,人們得以過上太平的生活。所以,韓信是有很大功績的。

儘管,韓信在垓下之戰後,因為被劉邦忌憚而退出了歷史舞臺。韓信再也沒有出現在戰場上,最後被劉邦集團所謀殺,讓人感到惋惜。但是,韓信的軍事才能已經充分發揮了出來,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後人感慨於韓信的才能和功績,對他多有讚譽。“國士無雙”就是這些贊益的一種,韓信也當得起這個讚譽。(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項羽不會用人,而劉邦有自知之明,項羽有范增,出謀劃策,但是項羽瞧不起他,劉邦自知不如其他人,手下3名大將,蕭何,韓信,張良,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羽可以說是一個將才,而不是一位帥才。自己衝鋒陷陣還可以,但不會用人。所以項羽失敗了。

項羽雖然剛愎自用,但胸懷坦蕩,不像劉邦那麼小人。並且重情重義,對虞姬的痴情,對江東父老的愧疚,都體現了項羽英雄的一面。

所以李清照才有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國史精粹


韓項對戰歷史上有記載的只有兩次,分別是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但歷史有時候有意識的地方就在這裡,兩次都不是純粹的兩人之間率軍對決。彭城之戰聯軍被殺的大敗而逃,傷亡慘重,其時韓信就在聯軍之中,史料未明確記載具體指揮聯軍作戰的統帥是誰,雖然說韓信時任漢軍大將軍,聯軍又以漢軍為盟主,但畢竟劉邦親征,很可能某些部署不會完全按照韓信的意思來辦,因此不能由此認定這次就是韓信敗給了項羽,第二次垓下之戰,那時天下除了楚地,基本都已在漢掌握之中,而且項羽後方也受到彭越,英布還有楚軍叛將的進攻,項羽失敗已經是大局已定,因此雖然垓下之戰最後圍殲項羽是由韓信具體指揮,但是同樣也不能就此認定項羽敗給了韓信。至於為什麼說韓信國士無雙,那是因為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再有政治智慧,手下功臣集團再怎麼給力,恐怕連關中都很難進去,沒有韓信,即使假設能夠得關中,但側面迂迴開闢第二戰場,最終包抄圍殲項羽的計劃恐怕也沒有像韓信那麼優秀的統帥人選去執行, 再一個就是韓信在這期間一系列的出色表現,最後一個原因,當時能和韓信平分秋色雙星閃耀的軍事統帥只有項羽,但項羽在時人和史學家的眼裡首先是王,是君主定位,其次才是軍事統帥,不能以士來定位項羽,哪怕是國士。 可惜韓信項羽一樣的軍事天才政治低能,最後都給劉邦做了一鍋米飯。借用一首詩來結束這次評論吧: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國士與重瞳;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


Safely17


韓信敗給項羽是網絡小仔的意虐罷了。

韓信就沒有在項羽身邊顯能,是塊料。所以才落到劉邦手裡。

韓信,夏侯嬰推薦給項羽,項羽給了小官未得到重用,夲是當兵。沒有人脈資源和財富資本不會一下當將,必然要從立功開始升級。肖何向劉邦保舉韓信開始也沒有重用,才有肖何月下追韓信,任何有才能人才,也不能一步登天。就算中國崇尚神話,更信使得韓信成為兵仙,神帥。從實際講。

韓信也是從老兵開始,從頭跟隨項羽的叔叔項梁起兵,參加了起義的所有戰鬥,項梁在濮陽勝利後,驕傲自滿,鬆懈大意。

被章邯所率二十多萬主力軍團合圍偷襲全軍覆沒大敗身亡。兵敗後,韓信又跟隨項羽,參加鉅鹿之戰,當時楚人,是報著刻骨銘心仇恨,有必死決心,才打勝戰爭。

秦國有二十萬訓練有素,精兵勇將都投降了項羽。那有韓信出頭之日,韓信才跑到劉邦隊伍當了個管倉庫小官,還出了大事故,論罪當斬,同事們都被夏侯嬰殺了。韓信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何為斬壯士”肖何聽到他語氣不同凡響,有真才學,就讓夏侯嬰放了他。又和他深談,看相貌威武,很有智慧,又推薦給劉邦,劉邦並沒有重用他,還是糧餉官職,是肖何部下。肖何多次同韓信交談,才更信自己找到人才,十分賞識他。

劉備有張良,肖何相助。

項羽在關中長安燒殺搶擄時,劉邦早就派酈商率軍隊攻破巴蜀佔領漢中,以南鄭為根據地,要準備爭霸天下,劉邦成為漢王,去南鄭時,韓信要離開劉邦,肖何才月下把他追了回來,要不然,韓信何以成名。也不知逃到那裡去,從此無名。是肖何一推再推,才把他推到成為大將軍。為此劉邦聽到肖何也逃走大為憤怒,如失去左右手一樣痛苦。是的。劉邦是看重是肖何,才導至看重韓信,作了大將軍。

以曹參,樊噲為先鋒,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襲擊章邯,平定三秦,劉 邦得到關中之地。率漢軍出潼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歸漢。又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擊楚,佔領了彭城。卻被三萬項羽突然殺回大敗而還。

韓信在劉邦失敗後復收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項羽追兵,大敗楚軍於滎陽,成皋之間。使漢軍才得以重振旗鼓。

劉邦兵敗後,使自已征服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齊王田榮,趙王歇也反叛自已,卻和項羽勾結。魏王豹還以探母為由,回國封鎖黃河關口,切斷漢軍退路,劉邦多次勸魏王不成,才任命韓信率兵擊魏。韓信是打敗魏王豹了,平定了魏國,卻也是肉包子打駒一去不回。軍隊沒有迴歸漢營,自立率軍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說是為了戰略包圍,實際脫離劉邦的控制,避免項羽主力碰撞向軟弱的代趙燕開拓,開始在北方戰場自立了。

劉邦在失敗之時,無兵有將,又能如何 ,也只能由他去了,當時正是劉邦的妻子,老子,孩子都被項羽捉去時候,也就是為什麼呂后如此仇恨,要殺韓信的原因。

韓信離開劉邦,去開闢北方戰場,不是劉邦夲意。韓信用漢國強兵雄將在北方收拾了代,趙,燕。開始率軍東擊齊王田廣。準備稱王。從平原渡口渡過黃河。劉邦已經令酈食其己經勸說齊國歸降劉邦。形成戰略聯盟但是蒯通還是勸韓信要稱齊王,韓信聽從,打敗了齊國曆下守軍,直打到齊國都臨淄。也使齊王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而煮殺他,派使者到楚國去請求救援兵。齊國反而投入楚國懷報。

項羽派將領龍且率領號稱二十萬大軍,前來援救齊國,在高密與齊王軍隊會師,由於龍且認為漢軍無處取得糧草,會不戰而投降。粗心大意,得意忘形,齊楚兩國人多勢重,就等漢軍投降。沒有想到韓信命人夜裡用裝滿沙士包代投堵濰水的上游,然後率領少半數軍隊渡河襲擊龍且部隊,當碰撞後就假裝戰敗往回奔逃。龍且還在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如鼠嘛。率軍渡濰水追擊韓信軍隊。韓信放開堵塞大水,濰水如萬馬奔騰,傾瀉而下。龍且的軍隊正在河裡,軍隊都被大水淹死變成魚蝦王八口食,韓信又迅速組織反擊。殺了龍且。阻擊留在濰水東岸楚軍,使楚齊聯軍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逃走了。韓信隨即追逐敗兵,到了陽城俘獲了田廣。漢軍將領灌嬰捉住了齊國守相田光,進軍到到搏陽,田橫自立齊王,灌嬰又打敗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到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再滅齊將田吸,曹參在膠東滅田既,全部平定齊地,韓信也在齊地成為齊王。應該說濰水之戰。韓信勝得僥倖。換個楚將,項羽的歷史也許會改寫。由於龍且全軍覆沒,使項羽戰略形勢發生根夲性轉變,漢軍東線從楚國後方完成戰略性包圍有利局面,形成楚軍必敗一面倒局勢,不是韓信幫助劉邦打下江山,是龍且這個人,為劉邦全面進入戰略反攻,創造幹載難得機會。是的,

當時韓信在北方一戰擊敗代趙,降服了燕國。劉邦在此時,還是非常艱難時候和項羽戰爭,屢戰屢敗。只是知人善任,允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創造人間奇蹟。終於從反敗為勝。不是劉邦本意,要韓信為齊王,要如此。

公元前203年10月,楚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韓信也沒有回來歸漢,他是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確立自己為齊王。

劉邦本想退兵,消息傳來,卻在張良陳平提醒下,又全力追擊楚軍,劉邦在垓下大勝,打敗楚軍主力軍,斬殺了項羽的大將曹咎,已經俱備有了戰略性勝利先決條件,才召集觀戰的,韓信,彭越,英布,劉賈等等各路諸侯,給他們封王

為侯,在垓下展開了包圍楚軍的決戰,楚軍大敗,退入垓下堅守,被重重包圍,軍心瓦解潰散。項羽見大勢已去,南逃烏江兵敗自刎。

劉邦如果說依靠韓信得天下,不如說是劉邦放任韓信成就輝煌。從楚漢戰爭中劉邦都在一二再三滿足韓信的要求,當然滿足的結果是為了最後勝利,這就是劉邦的用人高明之處,團結起一切力量,沒有直接去控制韓信,就算他獨立,也不樹敵。

韓信率三萬兵去打魏國,兵勝應該回營,是軍事常事,韓信都在劉邦大敗下,自主行動,直致自立為齊王,換個人不會同去意和同起同座。

在劉邦最後滅楚軍精銳主力,為讓大家都享受勝利結果。和彭越,英布,劉賈,韓信等等同盟軍共同消滅項羽,享受勝利果實。是張良,肖何高明的智慧,讓大家都快速來歸附的劉邦。

當然也是大勢所趨的形勢,必然的結果。所以劉邦戰後,沒有殺韓信,呂后卻殺了他,滅了三族,劉邦對韓信是尊敬的,認為他勞苦功高,韓信也認為“漢終不奪我齊門。但蒯通早就知道,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曾相勸過韓信。但終究扺不過歷史潮流,要中央集權。不管異姓王,劉姓王都必須在中央管理之下,這個目標不論有血緣無血緣都不會有絲毫同情。大漢是統一的。韓信,樊噲,肖何,英布,還是呂家,劉家都要符合這個社會條件,另外有想法,就會成犧牲品。沒有幻想,也不論是不是叛亂。結果都一樣。










ww3721王建文


劉邦或韓信能指揮動56萬聯軍純屬扯淡,據司馬遷記載的五路聯軍丫根湊不出56萬兵力,以當時劉邦、陳餘、魏王豹、和兩失地的所謂秦王無論怎麼湊都湊不出56萬兵力,後三者都未必能湊出6萬兵力,然後剩劉邦、陳餘兩人就得湊出50萬兵力,每人25萬,項羽為當時最強諸侯王,各位給他算多少兵力合適?劉邦新佔地盤還有章邯為患,這麼一算劉邦得有30萬兵力才行,項羽更強一點,以司馬遷的計算法35萬都不為過,那三十幾萬打個齊地都有三次未能取勝,真的帶個三萬就能如何如之何嗎?


風雨柔情876


彭城之戰,項羽三萬鐵騎把劉邦幾十萬大軍,打的潰不成軍。

劉邦落荒而逃,沿途佈置部下死戰,遲滯項羽,又策反英布轉移項羽視線。趁機重整隊伍,劉邦認識到項羽騎兵的威力,組建了以灌嬰為首的騎兵5千。

隨後的京索之戰,是灌嬰統帥騎兵打敗項羽,龍且也是灌嬰潰其精銳,項羽的三萬無敵鐵騎也是灌嬰消滅,項羽逃跑也是被灌嬰追擊而死。和韓信關係不大,項羽是敗給灌嬰。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都是因為出身不好,沒有划進一個階級隊伍。

第一次是在項羽手下幹伍長時敗了。

第二次是在項羽手下幹都尉時敗了。

第三次是在項羽手下幹校尉時敗了。

敗了三次升了三次官,嫌官太小發揮不了才能,判逃了,找劉邦去了,劉邦只是個十里亭長出身,頂多算個派出所所長,他倆是半斤對八兩,情投意合。


大秦子民141245586


一個謀戰派一個勇戰派在兵力都不大的時候勇肯定比謀要強,兵力越加越多勇肯定不如謀。韓信一生出漢中敗章邯,然後滅魏,趙,燕齊這些足夠他的國士無雙四個字。況且韓信敗給霸王一點都不委屈他,霸王只有一個


紅旗飄飄310123


因為項羽死於它的自負、韓信能忍常人不能忍勝不驕 敗不餒、越戰越勇、最後擊敗項羽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就夠了


什麼鬼起名這難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從出道以後從無敗績的將軍,不知道你是在那個史書上看到韓信敗給項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