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虎二則,(王太,楊真,原文加譯文)

古代志怪,虎二則,(王太,楊真,原文加譯文)

王太

海陵人王太者與其徒十五六人野行,忽逢一虎當路。其徒雲:“十五六人決不盡死,當各出一衣以試之。”至太衣,吼而隈者數四。海陵(“陵”字原缺,明抄本補。)多虎,行者悉持大棒。太選一棒,脫衣獨立。謂十四人:“卿宜速去。”料其已遠,乃持棒直前,擊虎中耳,故悶倒,尋復起去。太揹走惶懼,不得故道,但草中行。可十餘里,有一神廟,宿於樑上。其夕,月明,夜後聞草中虎行。尋而虎至廟庭,跳躍變成男子,衣冠甚麗。堂中有人問雲:“今夕何爾累悴?”神曰:“卒遇一人,不意勁勇,中其健棒,困極迨死。”言訖,入座上木形中。忽舉頭見太,問是何客,太懼墮地,具陳始末。神雲:“汝業為我所食。然後十餘日方可死。我取爾早,故中爾棒。今以相遇,理當佑之。後數日,宜持豬來。以己血塗之……”指庭中大樹,“可系此下,速上樹,當免。”太后如言。神從堂中而出為虎,勁躍,太高不可得,乃俯食豬。食畢,入堂為人形。太下樹再拜乃還。爾後更無患。(出《廣異記》)

【譯文】

海陵人王太。和他的十五六個同伴一起在野外走路,忽然遇上一隻老虎攔在路上。他的同伴說:“十五六個人,絕不能都死,應該各出一件衣服試一試。”輪到王太的衣服,那虎又吼又彎曲身形四次。海陵虎多。走路的人都拿著大棒子。王太選了一根結實的木棒,脫去衣服獨自站在那裡,對同伴們說:“你們應該馬上離開。”估計夥伴們已經走遠,他便拎著棒子上前,一棒子打在老虎的耳朵上,虎就倒下了,不一會兒又站起來走了。

王太打完老虎之後轉身就跑,由於害怕,慌不擇路,就沒走原先的老路,只在草地上奔跑。跑出十幾裡,有一座神廟,他就宿到神廟的樑上了。那天晚上月色明亮,入夜以後聽到草地上有老虎走路的聲音。不大一會兒老虎走進廟的院子中來,一蹦高兒變成一個男子,衣帽很象樣。堂中有人問道:“你今晚為啥這麼狼狽?”虎神說:“突然碰上一個人,沒想到這人又勇又猛,被他打了一棒子,睏倦得要死。”說完,他走進座上的木形中,一抬頭看見了王太,忙問道:“客人是誰?”王太嚇得掉下來,詳細地陳述了始末。

虎神說:“你已經是我的食物了,但是你得十幾天以後才能死。我取你取早了,所以讓你打了一棒子。今天已經相遇,理應保佑你。幾天以後,你弄一頭豬來,用你自己的血把豬塗一下……”他指了指院子裡的一棵大樹說:“可綁在那下邊,你趕快上樹,應該能免除。”王太后來照他的話做了,虎神從堂中出來變成虎,用力跳躍,王太在樹上吃不到,就俯身把豬吃了。吃完之後,入堂內又變形人形。王太從樹上下來,又行禮拜謝之後才回家。這以後就更不怕了。

古代志怪,虎二則,(王太,楊真,原文加譯文)

楊真

鄴中居人楊真者家富。平生癖好畫虎,家由甚多畫(“畫”字原缺。據明抄本補。)虎。每坐臥,必欲見之。後至老年,盡令家人毀去所畫之虎。至年九十忽臥疾,召兒孫謂之曰:“我平生不合癖好畫虎,我好之時,見畫虎則喜,不見則不樂。我每夢中多與群虎遊。我不欲言於兒孫輩。至晚年尤甚。至於縱步遊賞之處,往往見虎。及問同遊人。又不見,我方恐懼。尋乃盡毀去所畫之虎。今臥疾後,又夢化身為虎兒。又夢覺既久,而方復人身。我死之後,恐必化為虎,兒孫輩遇虎,慎勿殺之。”其夕卒,家方謀葬,其屍忽化為虎,跳躍而出。其一子逐出觀之,其虎回趕其子,食之而去。數日,忽家人夜夢真歸謂家人曰:“我已為虎,甚是安健。但離家時,便得一人食之,至今猶不飢。”至曙,家之人疑不識其子而食之,述於鄰里。有識者曰:“今為人,即識人之父子。既化虎,又何記為人之父也。夫人與獸,豈不殊耶?若為虎尚記前生之事,人奚必記前生之事也。人尚不記前生,足知獸不靈於人也。”(出《瀟湘記》)

【譯文】

鄴中有個叫楊真的居民,家裡挺富。他平生酷愛畫虎。因此他家裡畫的虎特別多,不管是躺著還是坐著,一定能看到。後來他到了老年,讓家人把家裡所畫的虎全都毀掉。到他九十歲的時候,他突然病倒了。他把兒孫們找到跟前說:“我平生不應該那麼喜歡畫虎。我那時候見了畫虎就高興,不見就不高興。我常常在夢裡和一群老虎遊玩,我不想對兒孫們講。到了晚年就更厲害,一到任意遊賞的時候就能看見老虎。等到我問同遊的人,人家還沒看見。這才害怕。不久我就把畫的虎都毀了。這回病倒以後,又夢見我自己變成一隻虎,夢醒之後老半天,才恢復人的身形。我死之後,恐怕一定要變成老虎。兒孫們遇上老虎,可千萬不要打死它。”

那天晚上,老楊真就死了,家裡正為他張羅葬禮,他的屍體忽然變成一隻老虎,跳躍著跑出去。他的一個兒子竄出去看,他回來把兒子吃了才離去。幾天之後,家人忽然夢見楊真回來對家人說:“我已經變成老虎,身體很安康,只是在離家的時候吃了一個人,便直到現在也沒餓。”

到天亮,家裡人懷疑楊真是因為變成老虎以後不認識兒子了才把兒子吃了,就向鄰人說了這件事,一個有知識的人說:“現在的人,即使是認識自己的兒子,已經變成了老虎,又怎麼能記得自己是誰的父親呢?人和獸不是有不同麼?如果做老虎還能記得前生的事,那麼人也一定能記得前生的事。人尚且不能記得前生,可想而知,獸的靈性還不如人呢!”

古代志怪,虎二則,(王太,楊真,原文加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