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明朝皇帝是昏君,明朝卻一直正常運轉,崇禎出現立刻就亡國了,說明什麼?

手機用戶3282769145


一、明朝皇帝是昏君?明朝十六位皇帝難道每一個都是昏君?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頂多是殺人殺上癮了。讓漢人擺脫了元朝的“四等人制度”,提出不徵之國,國力迅速增長,嚴懲貪官等等,這樣的皇帝是昏君?

朱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五次親征蒙古,遷都北京,收復安南,死都是死在回師的路上,這樣也是昏君?

還有那個開放了海禁的朱載垕,死前廢除殉葬制度的朱祁鎮,還有那個一生只娶張皇后,開創“弘治中興”的明孝宗朱佑樘。。。。難道這些都是昏君?

二、“崇禎出現就立刻亡國”,這是什麼意思?

1、要不是朱由校沒後代,會輪到朱由檢上位嗎?朱由校在位時,寵信魏忠賢,製造了“乙丑釗獄”“丙寅詔獄”,東林黨爭不斷,東林六君子先後往死,朱由校死的時候才23歲,在位7年,留給崇禎的明朝已是一個千瘡百孔動盪不安的王朝。而且在崇禎父親朱常洛時期明朝就已經衰落了,朱由校更是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2、崇禎是個年輕有為的皇帝,王世德《崇禎遺錄》:上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從無宴樂事。剛上位三個月,崇禎就智取魏忠賢。但是崇禎在位17年,沒有什麼名臣輔佐,而且17年內換了17任兵部尚書,54個內閣首輔,說明崇禎這個人是及其矛盾的。

3、“崇禎出現就立刻亡國”,這句話根本就有毛病。崇禎確實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登基時才18歲。皇爹和皇兄留給他的江山,天災人禍黨爭,內憂外患,是一個在刀尖上的王朝了。而且崇禎勤勤勉勉,上位17年,勵精圖治,盡心盡力匡扶王朝。崇禎是剛愎自用,多疑猜忌,但是他寧死也不遷都南京,遵守遺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自縊留有遺書“勿傷百姓一人”。苦苦支撐17年,這17年=立刻亡國?

4、崇禎是個勤奮皇帝,合不合格無法評價。崇禎能力有限,只是這個爛攤子有點大,難收拾。


三、明朝能正常運轉也是因為制度的問題。

要是說明朝皇帝是昏君,明朝還能因此正常運轉,那國亡應該是在朱元璋時期,或許這將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都不存在了吧?

寫在最後:這個問題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問題根本就是有問題的!


事說歷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崇禎皇帝朱由檢非常出名,不是因為他是歷史上多麼有功績,而是因為他是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所以站在一個風口浪尖上,因而家喻戶曉。但是明朝滅亡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朱由檢導致的嗎?其實並不是如此。

先天不足

朱由檢在十幾歲的時候,其實常年在宮外,根本不是一個從小在宮裡長大,受皇家薰陶,處理政務一點經驗都沒有,沒有老師教,就連登基也是倉倉促促的。

當了皇帝之後,朱由檢其實勵志做一番事業,拯救大明朝於水火,但是當時國庫都是空空如也,沒有錢,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士兵吃不飽,穿不暖,更別提打仗了。

後天努力

他在處理國家政務上,其實是非常用心的一位皇帝,甚至忙碌到天明,中間不休息,有一次連續兩天兩夜沒有睡覺,與大臣們商議國事,劉太妃見到他這個樣子,內心說不出的感覺,兩人紛紛落淚。

天災人禍

朱由檢其實休息的時間非常少,基本每天就是處理公務,更別提尋歡作樂,並且他一向節儉,在位期間,從來沒有動工修建過任何用來享用的花園和宮殿等等,他一心想做一個勤勉的皇帝,但是明朝末期天災不斷,國庫空虛,百姓肯定就是飢腸轆轆,民不聊生,政府更是沒有能力救濟他們,北方滿清虎視眈眈,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開始揭竿而起,內憂外患,最終大明亡國。


二魚說史


這麼說吧!大明王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在大明王朝之前中國的體制一直處於一種君臣共治的局面,百官以宰相為首,總是在限制君主的權利,而皇帝也總是通過各種辦法加強君主的權利,這種權利制衡延續了兩千年,到了明朝,朱元璋徹底廢除了宰相制,但是,朱元璋之後,其他皇帝沒有朱元璋那麼工作狂,這樣內閣實際上承擔了宰相的權利,由此衍生出了黨爭問題,其實,皇帝作為老闆,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讓地下的員工大臣們互相制衡,不至於一家獨大,造成尾大不掉,但是又能讓這些大臣各司其職,保證政府正常運轉,那個時候沒什麼議會,皇帝個人的才能能夠影響到他用人問題,但是,各方勢力互相作用,政府也不至於一下子就壞了,這些大臣也都是經過一些列爭鬥才能爬上高位,所以也都不是泛泛之輩,皇帝只要能把這些人管好,那就天下太平,皇帝吃喝玩樂,底下天下太平。腐敗很難免,現在中國的腐敗也很厲害,這才建國多少年啊!更何況大明王朝。所以,感覺明朝皇帝很昏庸,都不作為,實際上不作為才讓大臣更好的作為。而崇禎上來後,就想集權,因為民主也是有問題的,現在很多地方民主制都導致了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俄羅斯民主就沒搞成,才出了一個普京。問題是,崇禎以為他可以做秦皇漢武,結果這兄弟志大才疏,民主的平衡讓打破了,但是,他卻無法制約群臣的不作為,用人不明,用人多疑,導致原來的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更糟,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所以,他的勤奮恰恰是明朝滅亡的元兇。這就顯得明朝屬於無力迴天型王朝。其實不是。大明王朝的滅亡告訴我們,老闆如果能力不足,就把事交給有能力的人幹,不然自己會把公司玩倒閉的。


霶霈


明朝從他誕生的第一天起從隱藏著災難。明朝的政治制度,除了內閣制好點其他都非常的差。

1 明朝的皇帝差 明朝各種奇葩的皇帝都有。喜歡煉丹,幹木匠的,玩女人的,喜歡打仗的,好猜忌的。除了明孝宗還好點,其他都不行。

2 設置特務機構,東廠,西廠。

3 國家財政耗費巨大。明朝一直都缺錢,主要有軍隊人數過於龐大,數量原超清朝。宮中太監,宮女數量過於龐大,開銷嚴重。封地藩王聚斂錢財土地。以上三點嚴重製約著國家財政。

4 太監干政。太監干政,造成國家腐敗,陷害忠良。

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政府財政虧空,農民多有餓死,朝廷在內外決策方面嚴重失誤。朝廷文臣,遇事退縮,膽小怕事。武將意見不一,相互猜忌,亂了陣腳,皇帝不分黑白,聽信讒言,錯殺袁崇煥,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有治理國家的心,卻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在重大問題上連續出現三大錯誤,農民軍沒有處理好,殺了袁崇煥,沒有遷都南京反而自殺以謝天下,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希望之草


一個政治白痴和一群政治流氓的組合能不亡嗎?皇權被完全架空成為一個傀儡,崇禎一朝換了好多個首輔換那一朝首輔是能輕易換的嗎?換的一個比一個無能,從這一點就看出崇禎完全是個傀儡皇帝,天天被文官集團洗腦控制住,能不亡才怪,歷代亡國之君都是臣強主幼,而他完全是被臣子玩死的,臣下沒有造反的心思,而明一朝從朱元璋開始制定的規劃執行下去萬世不可能百世應該很輕鬆,一到崇禎這兒重要的都被撤銷能不亡嗎……


穹宇青鋒


崇禎在位17年,在明朝來說算是比較長的了,怎麼能說是他出現就立刻亡國呢?

他雖然勤勉,但不能掩蓋無能,明朝不是沒有挽回的機會,但都被他自己一一葬送。不要聽什麼清人說“明實亡於萬曆”,他哥在位的時候,國家還是好好的,魏忠賢雖壞,但他能做事,而且是做實事,國家被打理的還算順暢。崇禎上臺後幹掉了閹黨,讓東林黨獨大,結果都看到了。


紅黑聖西羅


明朝滅亡是“北虜南闖”兩面夾擊的情況下,崇禎皇帝處置失當,最後亡國。李自成之亂最急迫,但是明軍很大部分力量在山海關之外與後金作戰,沒有多餘兵力南下剿闖。崇禎皇帝一度設想在關外與後金割地講和,但是他自己不想主動提,想讓大臣先開口,大臣們裝糊塗,也不先開口,最終議和作罷。

李自成兵進北京,崇禎戰逃搖擺不定,最終失去出逃時機,吊死煤山。假如要是學唐代明皇幸蜀,德宗遇到朱泚之亂出奔奉天,天下事未可知。

崇禎皇帝過於自信,剛愎自用,對待臣下十分苛刻,大臣們的忠誠度不高。李自成進北京後,沒有大臣死社稷,可見一斑。


魯廟之器


有人吃了七個饅頭,他飽了。然後感慨,如果只吃這第七個,不是也飽了嗎?前六個白吃了!

崇禎就是這最後一個饅頭,代代都產生問題,到他當政時終於抗不住就亡國了。當然,崇禎要是優秀一些,大明多堅持幾年是有可能的。

這和人生病一樣,病了幾十年的人大限到來通常是多年病痛積累的結果,最後一年的生活狀況好不好往往不重要。


pegasus1


對呀,為什麼?

難道道德經說的應驗了?無為而治!有為反而不好?


乙丙丁6


每個朝代都會走向滅亡,並不是明朝每個皇帝都是昏君,但是崇禎在位時打破了權利的平衡,再加上天災人禍,和農民起義與清軍的兩面夾擊才導致明朝滅亡,雖然崇禎殺了魏忠賢,直到最後才明白魏忠賢的重要性,但是我個人覺得,明朝的滅亡也不能全怪崇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