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國也有春天?為何經歷慘痛戰敗的日本能夠在二戰後迅速崛起?

靜夜史


人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雖然日本、德國戰敗了,也死了幾百萬人,但剩下的幾千萬人依然是日本人、德國人,依然有其本來的優秀素質。無論是技術能力、公司架構還是整個社會的組織,都沒有失傳,都遠高於大部分沒有參加戰爭的國家甚至一些戰勝國。所以恢復起來很快,也就二十年時間。

說外部因素的,其實外部因素雖然重要,但遠遠沒有人本身重要。

日本確實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成了美國的重要基地,獲得了不少好處,然而就憑這些就能建立鈴木、本田、豐田、索尼、松下等公司?德國人二戰後崛起有這些好處嗎?不是一樣崛起了。

一個更極端的例子是以色列,以色列究竟有什麼優勢?沒有任何優勢,國防環境險惡,國土狹小,資源貧乏。然而人家的社會組織的很好,經濟科技都不錯。


白完家


美國的扶持是一方面,自身戰略和底子也是相當關鍵的。

記得以前還有個電影片段,講的就是戰敗後的日本,一個父親帶著他的兒子去偷自行車,被人捉住了,圍在街邊打,孩子在路邊絕望的哭著。

這個差不多當時的寫照,戰敗後的日本,就是一片廢墟。

重建日本最重要的功臣,就是麥克阿瑟。

今天的日本人懷念麥克阿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麥克阿瑟通過強有力的外部手段,強行將日本從天皇、貴族、財團獨裁的國家,拉入了民主國家。

對政治,經濟,教育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革,以較小的代價,完成了對日本的基本改造。隨後就是日本自己的戰略。

戰後的日本,連飯都吃不飽。按照道理說,發展農業才是燃眉之急。但是日本依然選擇了側重性的發展部分工業。

優先發展煤礦業,和鋼鐵產業。從而帶動全體工業的復甦。在這個期間,日本通過美國的大量的援助,抗住了最困難的階段。

到了50年,又是朝鮮戰爭。美軍的大量訂單,採購,進一步刺激了日本了工業發展,帶了日本的經濟。

到了差不多60年代的時候,日本奉行經濟外交。

通過經濟,作為外交手段。以此和各國交好(比如說援助),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擴大貿易市場。

到了80年代,日本又是產業升級。

通過掌握高端,先進的技術,來穩步提升自己的地位,進一步確認自己工業強國的地位。最好的證明,就是87年的東芝事件。


最後,就是比較客觀的了

日本的底子是非常不錯的,本身就是個工業國。而且人口素質(教育普及程度)也比較高,重建起來還是相當方便的。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世界上有兩種教育方式,一種是傳播仁愛的文明教育,教導人要懂得饒恕、寬容和仁愛,因為我們共同在一個藍天下;另一種是拉仇恨的愚昧教育,在誘導人如何仇視別人,怎樣牢記仇恨,因為總有人在惦記著害朕。這兩種教育所產生的結果,無需多問,肯定有著天壤之別。



二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騰飛,固然和日本原有的紮實工業基礎、較高的國民素質等有直接關係。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戰勝國的美國,並沒有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而是寬容大度、以誠相待,採用與老子“無為而治”近似的方法,只負責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在經濟發展方面,除了提供必要的幫助之外,其他所有一切則由日本人擔當主角,自由發揮。

有個畫面太美,實在是不敢想象:戰勝國老米來到日本,第一項工作是class劃分,在戰爭中的積極分子為一波,對天皇表過衷心的算一波,對麥肯阿瑟不感冒的又一波,態度還不錯的是好的一波……然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該批的批,該斗的鬥,該表彰的表彰。



接著是老麥把自己扮成無所不能的超人,從汽車、火車、輪船製造開始,一直到手錶、縫紉機、拉麵、壽司、動畫片……全部統籌兼顧,事必親躬,樣樣進行細緻指導。

然後是系列的meetings,一個接一個,制定plans,落實plans,一年挨著一年……從北海道,到沖繩島,全部動員起來。

還有一大幫從米國來的杜魯門、艾森豪威爾關係戶,戰場上老哥們兒的親友和孩子,手裡拿著條子找到麥肯叔,要項目、找資金……那麼多戰後重建項目,交給誰做還不都一樣嗎?



人和上天之間,添加任何人都是多餘的,大家需要社會管理者做的,只是提供一個法制、公平、公正的環境和平臺而已,因為眾人的創造力和智慧是無窮的,是少數一干人永遠無法想象得到的。現在如果你還是堅持說,後面那個畫面要比前者優越,比前者先進……別難為大夫,放棄治療吧,費時還費錢。


美藍的影音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日本能夠在二戰後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美國調整了亞太政策

美國曾經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垮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國民黨反動派敗退臺灣。美國不得不調整自己的亞太戰略,開始有意識的扶持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和美國是小弟和大哥的關係。沒有美國這個大哥的首肯和幫助,日本是翻不了身的。

抓住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機遇

冷戰時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發動了兩場大規模局部戰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由於戰爭的需要,美國要找一個既靠近前線,但是又足夠安全的後勤生產基地,來給前線作戰的部隊提供物資。不然所有物資都從美國本土發貨,高昂的運輸成本,就是美國也受不了。挑來挑去,日本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隨著美國軍需物資訂單的下達,日本的工業和經濟蓬勃發展。

日本自身底子厚

日本在二戰時就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工業國家,雖然比不上美國,德國。不過實力也不容小覷,畢竟不是誰都能造出“大和”戰列艦。雖然由於二戰的原因,日本損失不小,但是還是有大批科研人員、工程師、技術工人存活了下來。這些人的存在,是日本能夠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基礎。

跟了美國,獲得更大的市場

二戰之前,各國的市場都是比較封閉的。外國商品和資本,很難進入另一個國家和它的殖民地市場。為了爭奪市場,原料及殖民地,德國不惜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前,日本只有本土、朝鮮、中國東北等少數的市場,市場體量不大,發展自然就慢。

二戰後,舊的世界體系被打破,美國成為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主導力量。日本通過抱美國的大腿,輕而易舉的就進入並打開了美國、歐洲等廣大市場,從此日本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同時,日本還能比較容易的從其他國家獲得先進技術。

軍費開支減少

二戰後,日本雖然要分攤駐日美軍費用,以及自己養一支自衛隊(現在自衛隊挑費也不少)。但是與二戰前和二戰中,要供養規模龐大的軍隊比起來,花費就少的多。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更好的發展經濟。


美國幫助日本減免了很多戰爭賠款

二戰結束後,日本面臨沉重的戰爭賠款壓力。結果在美國出面斡旋,幫日本減免了很多戰爭賠款。國民黨政府率先響應,取消了對日的戰爭賠款。

大力投入教育,教育立國

二戰後,日本對教育的投入特別大。高素質人才的不斷湧現,成為了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助推器。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打個廣告,喜馬拉雅APP搜索“王存旺”,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聽一下。


東斯坦因


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之一,在其發動的侵略戰爭中給中國、朝鮮以及東南亞諸國帶來了難以統計的經濟損失和難以癒合的精神創傷,在1945年,這個罪惡的政權終於在各方的壓力之下,無條件投降了,這不能說不大快人心。正是因為這一段侵略歷史,中國對日本的感情便複雜起來(尤其是近幾年來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無理要求),但是,不可否認,日本從當初的戰敗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上的奇蹟。這其中的原因,還確實值得我們深思的。

二戰後的日本

日本的崛起,和美國的扶持是分不開的。美國佔領日本以後,並沒有想著摧毀這一個曾今的敵人,而是在當時冷戰的序幕下,想要通過扶持日本,在東亞地區對蘇聯以及紅色中國進行遏制。於是乎,美國幾乎是對日本進行灌血式的培養,在短短數年間便向日本提供了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而原先準備進行肢解的日本大財閥,如三菱、三井等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使得日本原已經接近癱瘓的工業體系再度運轉起來。而且,日本作為20世紀初期亞洲地區工業化最高的國家,其工業體系、經濟系統都比較完善,恢復時間也比較短。

戰敗後的日本

其二,戰勝國減免了日本的戰爭賠款,大大減輕了日本的經濟壓力,促進了日本的崛起。二戰結束以後,按照國際法,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都可以向日本提出戰爭賠款要求,但是戰爭結束後不久,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都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款要求,順便提一句,當時是國民政府當政,之後內戰勝利後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出於對日本人民的善意,也決定免除日本的戰爭賠款。之後日本的戰爭賠款總額是22.3億美元,相當於中國1901年庚子賠款的12.6倍(庚子賠款為4億5千萬兩白銀)。而如果中美等國不放棄戰爭索賠的話,這個數字可能還要上升3到4倍不止,這對日本的壓力,可就有點大了。不過,中國的一番好心,最後卻活生生養出一個白眼狼。日本一部分人,包括日本政府內部,都始終還在否定日本對中國犯下的戰爭罪,早知如此,當初該要的戰爭賠款,真的該一分不少的拿走。

麥克阿瑟

第三,日本自身,也在國家困危之際,上至政府,下到普通百姓,都在為日本的富強而努力著。日本的右翼政府被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將軍解體後,雖然最後還是保留了天皇的職位(其實按照國際法,裕仁天皇是屬於實打實的頭號戰爭犯,直接槍斃了他都不過分,無奈各方利益紛爭,最後卻讓他免除了戰爭罪),但是日本之後重組的政府體系,也算是符合“西式民主”了,負責制政府的運行,也為日本的復興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總而言之,日本的崛起雖然令人驚歎,但背後還是有一定的特定條件的,我們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便不覺得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裕仁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日本韓國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與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對峙的前沿陣地。為了體現西方制度的優越性,在美國打造的經濟體系中刻意的扶持了西歐與日韓臺的經濟發展。蘇聯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種經濟戰略誘惑中解體了,東德也被西德的經濟發展誘惑的推倒了柏林牆。


戰略天下會


美國扶持出來在亞洲的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03c25e99321dc3d2e9346c7c6691847a\

獅子嶺的天空


二戰後曰本得以崛起,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主要得到美國的扶植和援助。


窺球


戰敗後的日本,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主要有這樣幾條。第一,戰前對人的文化科技教育基礎還在,人才還在;第二,工業化的管理、經驗、技術水平還在;第三,舉國民眾奮發圖強,努力奮鬥的結果;第四,依靠美國並得到美國大力支持的結果。


李渝泉1


日本本來是工業強國,雖然被打敗,物質上一無所有,但還有人才,技術,公司管理方式,以及日本人工匠精神。

國際局勢,日本成為美國對付東方的橋頭堡和馬前卒,美國自然大力支持。

長期被美軍佔領,使日本在戰後穩定,一心發展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