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2018年保健品行業風雨飄搖。

先是美國“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被判鉅額賠償,這一“經典”理論竟被曝出是驚天騙局。到年底,束昱輝和他的權健帝國又站上風口浪尖,成為眾人口誅筆伐的靶心。保健品業似乎已成為廣受社會爭議的“問題”行業。

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曾有人列數保健品業九大騙局:“專家”義診免費講座;大肆宣傳療效;產品“包治百病”;“慢性病也能治癒”;“進口、專利、高科技”;“免費旅遊”、“贈送體檢”;“陪聊”搞感情促銷;步步設套,最後“走人”;“買保健品能發財”等。

那麼,保健品業因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保健品業這個本應該代表陽光、健康、正能量的行業為什麼會蛻變成騙子橫行,槽點滿地,跟謊言,貪慾和墮落幾乎要畫上等號的一個“問題”行業呢?通過保健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現實觀察,可以初見端倪。

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邊緣產業

保健食品處於食品和藥品的邊緣,既非一般食品,也非藥品。是具有保健意義而不具有治療價值的食品。其他保健品也具備類似的特徵。正是由於處在大行業的邊緣,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也給從業者留足了想象力施展的空間。在其中能夠大展宏圖者,必然可以在這一邊緣產業中,找到法規和監管的邊緣,尋到大眾認知的邊緣,在看似微小的縫隙中游刃有餘,開疆拓土。

此行業對聰明絕頂之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在這裡,僅憑一個閃念,一個不成熟的小想法都足以影響和改變世界。無數“東方神水”,“萬能神藥”以及附贈的“科學理論”,無不閃耀著他們智慧的光芒。他們的”閃念“包裝成”善念“,”想法“轉換為”愛心“,一方面大肆吸金,一方面還偽裝成流淌著科學和道德的血液。有人說,他們是混進羊圈裡的狼,實際上他們壓根不認為自己是在羊圈裡,或是在狼窩裡。

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以小博大

據統計,中國從事保健品生產的企業普遍投資規模較小。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僅佔1.45%,多數企業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下,中小型企業佔絕對多數,其中有的小企業僅有價值1萬元的生產設備。曾有人調侃說造鱉精的公司,三年沒用完一隻鱉。這種情況跟保健品行業的特點有關,保健品生產企業不像藥品生產那樣面臨嚴苛的工藝規範,也不像一般食品企業那樣面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保健品業內,“一招鮮,吃遍天”的神話比比皆是,“以小博大”,“一夜暴富”的神蹟彷彿司空見慣。

由此,保健品業變成冒險家和夢想家的樂園。史玉柱靠它3年內還清2.5億欠款,束昱輝靠它從陪跳廣場舞的小青年變成百億企業的掌門人。這些故事裡面,有東山再起的傳奇,也有屌絲逆襲的驚喜,像陽光一樣照射進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們的心靈深處。人們渴望著複製這些成功,以小博大的保健品業成為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

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心理魔術

當然,保健品能夠出彩,一炮而紅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如何打造“賣點”,如何讓人相信“賣點”,如何能讓人掏出銀子來購買“賣點”,成為保健品業的最大著力點。有些人依靠“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變成真理”的邏輯,重複播放惡俗但有效的廣告;有些人依靠自上而下的一套“洗腦”策略,建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制度;還有人依靠與中醫,西醫,科學套近乎,掛上一隻大“羊頭”,搖身一變變成大溼,叫獸,以“科普”和“健康”的名義行帶貨之實。

眾多商業奇才,不斷表演技高一籌的心理魔術。將自己的產品成功地概念化之後,也將自己本身變得更虛妄。在這種虛幻的氛圍裡,“魔術師”本人也深深陷入其中,以至於認為虛妄就是現實,金錢就是真理。然而,再奇幻絢爛的泡沫終究裝不下整個世界,總有一天,“魔術師”聽到砰然破碎的聲音。

保健品業為何“玄學大師”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權健帝國的故事還在繼續,尚不知會有怎樣的結局。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一些“天才”的糟糕表現,而全盤否定所有保健品的價值以及整個保健品行業。只是要警惕有些所謂的成功者和成功哲學,不是所有的成功者和成功商業模式,都配得上鮮花和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