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跨界開發的底線和紅線是什麼?

據報道,近日西安鐘樓旁的一處“變臉兵馬俑”裝置引起民眾熱議。這是一種交互式體驗設備,民眾可以通過電腦掃描臉部照片,將自己的面部表情投影到巨型“兵馬俑”的屏幕上,如同自己變身為“兵馬俑”一般。特殊的體驗效果、風格迥異的形象,令其照片、視頻在網絡迅速走紅。孰料此裝置剛一樹立,就有不少人吐槽其造型“嚇人”“驚悚”,甚至指責“有損文化主題”。由於爭議太大,主辦方已經把能夠變臉的秦俑拆除。

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本來就是一個大IP。在西安,有關兵馬俑的文化符號和文創產品隨處可見。兵馬俑的重要特徵是“千人千面”,每尊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有所差異,因此成為我國古代雕塑高超技藝的代表。而在此前已經有“尋找兵馬俑”的互動小遊戲,即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比對遊客的面部特徵,獲取與之最相似的兵馬俑面部照片,同時可以通過定位確定此兵馬俑的出土位置和精確介紹,遊客在瞭解文物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全新的數字化學習體驗,很受歡迎。

遺憾的是,本來創意甚好,又融匯了高科技和娛樂性的“變臉秦俑”沒有得到公眾的好評,不得不早早謝幕。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前期準備不足。“變臉秦俑”體量大,又設置於遊客經常到訪的地區,事前沒有考慮與周圍的環境是否協調。二是燈光互動裝置和麵部呈現方式的設計有缺陷。從網友曬出的圖片看,“兵馬俑”面部色彩雜亂,尺寸比例失衡,給人以不和諧的感覺。

“變臉秦俑”不是孤例。前段時間也有兵馬俑主題酒店大膽“創新”,既不考慮兵馬俑的歷史文化,也不考慮客人的感受,房間裡到處都有兵馬俑。主題倒是鮮明瞭,文化也很突出,其結果卻是吐槽聲一片。

筆者認為,出現的這些問題與設計者的審美修養有關。文創產品設計開發,不是簡單的穿衣戴帽和符號移植,也不是簡單地堆疊高科技,還需要有對文化基底的深入瞭解,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既能發現、感知、欣賞和評價美,也能夠生成和創造美。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考慮受眾的接受度。也許“變臉秦俑”和秦俑主題酒店的設計者覺得是美的,奈何與遊客對“美”的理解不同,難以引發審美共鳴。

在依託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文物開發文創產品的過程中,更要有對文化的敬畏,講究娛樂性,跨界開發要有底線和紅線。千萬不能持“萬物皆可盤”的想法。否則,受眾不買賬,社會不認可,最後往往被“盤”的還是自己。

原題:《文創開發要有健康的審美取向》

如何關注

①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者【朋友圈】。

③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