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限定書單:每本都是“中國製造”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 Happy Spring Festival /

一通胡吃海喝過後,過年陷入無聊。這時,總嚷著沒空閱讀的你,還不惡補一下精神食糧?

朋友圈曬書的很多,卻沒幾本“Made in China”。而春節的情緒和氛圍,恰恰和中國文學更搭:迴歸家人身邊,呆在熟悉的房間,翻翻上學時那個老書櫥,有愛不釋手的,也有從沒讀進去的“晦澀大磚頭”……有一種無可替代的溫暖和窩心。

今日值班編輯Soda,就和你分享一張絕不沉悶的“中國製造”書單,不信?找來讀讀咯!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Illustration by Ilya Milstein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走親訪友時,

包中書要“拿得起,放得下”

一篇篇獨立成章的書,適合隨身放在包裡。走親訪友時,見縫插針地打發一下堵車的空檔、等候的空檔、做客時和大家點頭微笑後,既沒話聊……也不好走開的空檔。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冬泳》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2018年

“有冬泳經驗的人都知道,

水裡比岸上暖和。

這些人沒有試圖上岸,

只是為了讓自己一直浮起來。”

《冬泳》寫了7個原汁原味的北方故事,有時你會覺得班宇寫的是確切的東北,窘迫和正義交織,寒風、鐵軌、大雪、下崗和賭博的人……有時你又覺得,它有真實世界所沒有的神奇和飄忽。

那似乎是個被拋得很遠的時代,又似乎和我們小時候瞥見的社會如出一轍。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臺北人》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

“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

一個房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

——而是所有關於中國的記憶總和,

很難解釋,可我真想得厲害。”

《臺北人》囊括了臺北各階層的眾生相:上流太太、知識分子、商人、舞女,他們來自不同城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等等),地位懸殊,人生各異,但每個人都揹負著無法斬斷的往事。

在春節裡讀這本短篇集,你可以把它看成是“鄉愁”的另一種形式來體味。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這些人,那些事》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

“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

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養分,

這些人、那些事

在經過時間的篩濾後,

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

也許你並不熟悉吳念真,侯孝賢導演的經典電影《戀戀風塵》和《悲情城市》劇本都出自他之手,《戀戀風塵》甚至脫胎於他自己的初戀故事。

他的青春歲月,正趕上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在這本隨筆裡,他用真摯濃郁的情感回顧自己一生,從友誼,到家人,再到故鄉,生命裡越是重的事,越要輕拿輕放。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聆聽父親》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

“我父親賭上氣,抽身就走

──我自己也有這種行事氣質,

一副隨時可以向世界永遠告別的姿態,

然後花一輩子氣力去後悔。”

70歲的父親因為一次摔倒再也站不起來,於是40歲的小說家張大春寫了這本口述家史,給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希望通過這本書,“這個不存在的孩子將會認識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的父親,以及他父親的父親的父親。”

父親是家族的一種紐帶和象徵,把散落的時間和情感串聯起來。讀完《聆聽父親》,回家看到自己父親,你或許會感受到以往被自己忽略的東西。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趁一年中最飽的時候,

讀“美食博主”們的大作

過年總是經不住勸,吃太多。是為了讓親人高興,也有因為這些味道平時真的已經吃不到了。

一頓接一頓的“風捲殘雲”之餘,看看作家們到底有多會吃,也給自己找些好好生活的小靈感。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肉食者不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

“活著多好呀。

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

也就是使人覺得:

活著多好呀!

汪曾祺一生寫吃的文字實在太多,市面上的舊文新編也很多,這個版本是其中編選得很用心的一個。

即使是大過年的,我們也不建議你深夜閱讀本書,不然很可能會像個惡狼似的到處找宵夜。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隨園食單》

出版社: 江蘇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0年

“凡事不可苟且,

而於飲食尤甚。

清代大才子袁枚每次在外做客,吃到中意的食物,他都要讓自己的家廚向主人的廚師討教做法,於是積累了大量珍貴的食譜,也就攢成了這本從菜餚到酒水一應俱全的《隨園食單》,隨手翻翻,都讓人食慾大開。

不過我也還是要告訴你一件事:袁枚先生,壓根不會做飯。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雅舍談吃》

出版社: 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

“人之最饞的時候

是在想吃一樣東西

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

另一位作家界“美食博主”梁實秋,當然也不得不提。從燒鴨、佛跳牆,到啤酒、麥當勞、日料……他寫吃的從不“端著”,行文輕鬆,口味廣泛。

最早的一版《雅舍談吃》收錄了57篇關於食物的隨筆,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字為題,而這本則完整收集了梁實秋的96篇談吃的文字。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用不出房間的旅行對抗無聊

“轟轟烈烈”的春節,到後半段也難免歸於平淡。在家無聊時,便想靠著親切的舊沙發椅,在午後的光線裡,讀一點不出房間就像在旅行的文字。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威尼斯日記》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15年

“下午開始颳風,

聖馬可廣場那些接吻的人,

風使他們像在訣別。

阿城既是作家,也是編劇,《小城之春》和《聶隱娘》都是他的代表作。在威尼斯生活的三個月裡,他細膩地觀察路人和當地的俗世生活,寫景色的同時,也不忘見縫插針地寫藝術和文化差異。如果每個作家心裡都有一座城,阿城的城,一定就是威尼斯了。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

“意大利,尤其翡冷翠,

每當你接觸到神或歷史人物時,

覺得親切,感觸到溫暖的人味;

他們像你的好友、親戚、街坊——

令人流淚的故事,瑣碎的是非,

難以啟齒的風流骯髒,

酗酒使氣,天真的宣言……

這位可愛的老頭兒,在1991年的春夏,從巴黎塞納河畔到佛羅倫薩街頭,一邊遊走,一邊支起畫架記錄風土人情。

這本隨筆集裡的每篇文字,都配有黃永玉的油畫和水彩作品。他的文筆勝在隨心所欲,即使是並不連貫的敘事,也充滿身臨其境的畫面感。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冬牧場》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2年

“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

牧人的一生呢?

這綿延千里的家園,

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

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

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

全都默默無聲。

2010年冬天,作家李娟跟著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和沙漠,過了一段長達四個月的荒野生活,有意料之中的艱辛,卻也有從未想到的樂趣。

這本長篇紀實散文便記錄了這些“荒野主人”冬季轉場時的真實經歷,那是一年四季活在城市格子間裡的我們,永遠也不會體驗到的生活,但透過文字,你也可以參與其中。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回城路上“殺死時間”

鬧哄哄的年過完了,我們也要帶著一顆清淨的心,回到工作所在的城市了。

獨自坐在交通工具上,難得微信工作群還沒恢復閃個不停的狀態,抓緊和自己相處片刻。‍♂️你也可以借這段時間,讀些值得沉浸其中的長篇故事。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北鳶》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

“若存了降尊紆貴的心,

在矜持與無奈間粉墨登場,

遠不及放開來演一齣戲痛快。”

由“風箏”這個意向串起不同時代的眾多人物,讓他們不急不緩地出場,風物人情、市井日常、戲曲書畫也都囊括其中,看得出《紅樓夢》對這本書的影響之深。

家族記憶一直是葛亮寫作的“隱形主題”,這大概也解釋了為什麼寫民國紛亂的那麼多,但《北鳶》字裡行間的氣質,會如此接近那個時代。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人間:重述白蛇傳》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

“一千年如同一天,

一天如同一千年。

她為什麼要離開那裡,

來這人間呢?”

當時,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邀請了各國作家對本國神話進行改寫,李銳與蔣韻夫婦倆一起對民間傳說《白蛇傳》進行重述,創作成了《人間》。

小說不再把愛情為主線,還頗有新意地突破了法海的固有形象,甚至借“法海札記”的形式,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動機、有情緒的人。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繁花》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

“人和人,無法相通,

人間的佳惡情態,已經不值一笑,

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繁花》都出版5年了,身邊仍不斷有朋友為它叫好,而這股流行大概還會延續到(某年某月)王家衛掌鏡的電影版上映吧。

順著小說描寫,你可以在上海街頭找到那些確切的地點。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兩個時空的敘事線親密交替,除了類似說書人的“咄咄逼人”的滬語腔調,上海的衣食時尚變遷,也都融入其中了。在慵懶的新年裡,找個暖和的角落讀起來,必定格外有趣。

............

今年春節,你準備讀些什麼?

又有哪本好書,

是你的私藏摯愛,值得一讀再讀?

在評論區一起分享吧!

撰文 - Soda

Presented by

春节限定书单:每本都是“中国制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