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0岁才中进士,即使写下千古名句,也丝毫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他70岁才中进士,即使写下千古名句,也丝毫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与今天的高考相比

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也不小

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很单调

既没有数学也没有英语

侧重考察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主要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命题作文

这就使得科举考试难度大大增加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一篇文章的好与坏

除去错别字、用词不当、文理不通等硬伤外

很难有具体衡量标准

完全凭主考官们的一念之差和个人好恶而定

这就给科举考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些人能够一路通关甚至金榜题名

但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很可能终其一生都名落孙山碌碌无为

唐朝就有一个这样的人

他考了五六十年进士都没中

最后还是皇帝开恩勉强补进的

他就是晚唐诗人曹松

曹松是淮南道舒州人

相当于如今的安徽桐城、潜山一带

曹松生于平民家庭

却一生都在梦想通过科举应试出人头地

然而可悲的是

他属于最不幸的那批人之一

曹松生于唐文宗大和四年

一生经历唐文宗、唐武宗、唐懿宗、

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六个皇帝

参加了半个多世纪的科举考试

却一直名落孙山

他的少年同学

很多人考中进士

做了一辈子官最后都光荣退休了

而他却还是没考上

雪上加霜的是

由于出生并不富裕

再加上一生埋头读书

靠家人种地为生

曹松生活清贫艰苦

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然而他硬是这么熬了一辈子

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

他终于被选中了进士

为什么是选中而不是考中呢

因为当年他原本是再度落选了的

只不过当年唐皇帝唐昭宗

刚刚经历了宦官韩全诲的谋反风波

死里逃生心情大好

才特地开恩从落榜学子中

选了一批“孤贫屈人“”特敕授官

大家都知道

再没人比曹松更惨更孤贫了

所以他便幸运的被选中

作为朝廷惜老怜贫的榜样

被录入当年进士名额

而此时的曹松

已经整整七十岁了

虽然考中进士

但朝廷只让曹松做了一个“校书郎”的小官

负责校对修正朝廷编纂史书典籍

一个名副其实的低的不能再低的九品芝麻官

薪水自然也十分微薄

不过这至少

还算是一个可以勉强维持生计的工作

然而就当人们以为他能凭此安享晚年时

命运却再次给了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曹松高中了

但唐朝却奄奄一息了

局势混乱

他甚至连薪水都还没领几次

唐朝就彻底灭亡了

虽然史书记载曹松最后不知所踪

但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

等待曹松的是怎样的结局

不但科举考试几十年名落孙山

作为诗人的曹松也并未受到足够尊重

别的诗人只要留下名句

诗人自己也能因此得以名扬天下

然而曹松却是个例外

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很多很多

但知道这首诗的人却不多

而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曹松的

更是少得可怜

或许,

这是命运跟曹松开的又一个玩笑吧!

几千年沧海桑田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

唯一能够表达对他的同情的方式

或许只有多多诵读他的诗了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全诗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另外在列几首曹松的诗大家感受一下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

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浙右赠陆处士

静节灌园馀,得非成隐居。

长当庚子日,独拜五经书。

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大虚。

门前是京口,身外不营储。

曹松的诗

大多浸透着战乱纷飞和自身苦难身世烦忧之情

《唐才子传》对他的评价是

“野性方直,罕尝俗事,

故拙于进宦,构身林泽,

寓情虚无,苦极于诗,

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

顺便再说一句

全唐诗收录了曹松的诗作146首

感兴趣的诗友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寒窗苦读五六十年

大好青春付诸流水

却换来一个这么地位卑微

薪水微薄的小官

我们或许会在想这到底值不值得

但其实并非曹松迂腐

只是出生寒门

又生错了时代的他

别无其他选择罢了

其实

我们大多数人的都和曹松一样

没有高贵的出生

没有深厚的家底

甚至也没有卓越的才能

一生注定碌碌无为

但曹松难能可贵的

是他不甘于平凡的坚持

和面对命运不公时的坦然

扪心自问

当命运如此对你时

你能做到像曹松那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