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項羽,他被稱之為霸王,看起來非常的強硬,這樣一個威風的外號,也是跟隨了他的一生。在他常年征戰沙場的過程中,這樣的外號也像護身符一樣庇護著他。並且能夠一直流傳到現在,由此可以看出來,項羽是在歷史上被公認的霸氣將軍。但是有這樣一個詞語,叫做霸王硬上弓,你看到這幾個字,肯定會以為當中的“霸王”是項羽,但是恰恰相反,跟項羽沒有一點的關係,而是與他的冤家劉邦有著聯繫。而這其中的小插曲,也為這樣蕩氣迴腸的歷史增添了色彩,對於他們二人來說,恩恩怨怨確實存在著不少。但是一個小典故,將他們二人緊密的聯繫起來,這也就是歷史的有趣之處了。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在最初的時候,為了能夠描述項羽的威武,描述他的武藝高強,這個成語本身的含義還是與他本人有關的。據傳:在項羽還並不出名的時候,他就憑藉著自己強壯的身體在民間出了小名氣。他有一次跟朋友打賭,聲稱自己單手就可輕鬆將弓弩拉滿,朋友則充滿不屑,開始質疑起來項羽,這樣輕蔑的眼神項羽哪肯服氣?沒有過多的解釋,直接擼起袖子,拿起弓將其拉滿,胳膊上的青筋,也讓在座的每一位所稱歎!就是因為這樣,大家都很認可項羽的實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了“硬上弓”這樣一個典故,當然了,這也只是大家口口相傳其中的一個版本。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還有一種較為八卦的說法,這個故事就要把虞姬帶上了,相傳是項羽在初見虞姬的時候心裡非常的看中,想要立刻得到虞姬,但是古人的思想還是比較的傳統,尤其是小女子要比較靦腆一些,最後他也只能用比較強硬的手段來得到芳心。雖然這個含義,也被後人有了新的引申義,但是大家更不願意相信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因為這段歷史當中,項羽這個人是非常講義氣,沒有人願意相信,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他對於自己的手下軍隊都是非常仁愛的,又怎麼可能對於自己心上人做出這種事情呢?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對於這樣的一個典故,歷史有一些資料也是有著詳細的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有著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看完這段描寫過後,你就會知道是跟劉邦有關係的了。當時兩軍一直在對峙,經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分出勝負,整個軍隊裡的人都非常的辛苦,項羽也是非常心疼自己的手下,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子弟兵受到這樣的苦惱困擾,於是來找劉邦挑戰。對他說:“天下百姓因為這樣一場經歷多年的戰爭受苦,我是不忍心看到的,不能因為我們兩個,再讓他們這樣下去了,今天我們必須決出勝負,讓天下百姓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劉邦則是一副不急不慢的樣子,開始耍起了自己的小心眼,他也是非常狡詐回答道:“我們應該選擇用智力來比較,而不是應該使用武力來解決。只有梗智慧的人才能夠讓天下蒼生過上好日子。”隨著滎陽戰爭的觸發,他們二人自然也就分出高低來了,當年項羽的威名早已傳播開來,天下沒有人不認識他的。讓劉邦對其也要敬畏上幾分,當然只能用鬥智來解決,不敢使用武力了。通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記載來看,這樣一個典故可以說是跟虞姬和項羽沒有太大的關係,它的主要人物還是非劉邦莫屬。由此看來,在這裡確實是存在著巨大的誤會的。這樣的一個典故,也是有必要幫助大家矯正一下,讓更多的人,不要被“印象流”所欺瞞,讓大家更接近歷史的真相,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在現代的詞典當中,對於這樣一個詞語也是有著很好的解釋,在古代使用弓箭前是要拉滿弦的,將弓箭用雙腿夾緊,讓雙腿和弓窩保持一個平行的狀態,隨後將弓背壓出一定的角度。再後來,對於這個詞語也是有著新的引申含義,那就是某個人憑藉著自己的勢力,來欺壓別人,依靠武力解決問題。

都說項羽是霸王,這件事上,真是跟他的“霸王”沒關係

由此可見,中華文化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在這麼一個事件上就可以看出,我國由於存在的時期較長,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蘊,也讓這一段段歷史能夠被傳下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對於後人的學習,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