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上的今天丨2月19日

音樂史上的今天丨2月19日

1743年2月19日,意大利作曲家路易齊·波凱里尼出生

路易齊·波凱里尼(Luigi Boccherini,1743年-1805年5月28日)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生於意大利的盧卡,五歲就跟著低音提琴家的父親學習大提琴,十三歲左右便和父親受聘為維也納劇院管弦樂團工作。本來他也有機會可以到維也納宮廷任職,但他希望可以回到家鄉,做些推廣的工作,不過也沒有受到當地的重用,於是他便轉到米蘭,因為當時米蘭是很多傑出音樂家聚集的地方。

Boccherini是最早在大提琴上使用拇指把位(thumb position)以及雙音(double stop)技術的人,他對於18世紀後半期的大提琴演奏影響非常深遠,而且在海登(J. Haydn)之前就寫下引起轟動的絃樂四重奏曲。

1769年,Luigi Boccherini移居馬德里,擔任西班牙王子的宮廷樂師。其作品繼承了意大利的器樂傳統,旋律優雅,力度富於變化,大提琴曲則充分發揮了這種樂器的特色。主要作品為二十九部交響曲、十一部大提琴協奏曲、九十一部絃樂四重奏曲等等。代表作品《 A大調小步舞曲》至今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

音樂史上的今天丨2月19日

1981年2月19日,維塔斯出生於拉脫維亞的陶格夫匹爾斯

維塔斯於1981年2月19日出生於拉脫維亞的陶格夫匹爾斯。在維塔斯3歲時,他的全家搬到了烏克蘭的敖德薩。祖父阿爾卡吉·達維多維奇·瑪拉茨曼是維塔斯最早的音樂啟蒙人,在他的影響下,維塔斯開始學習手風琴。並在祖父的帶領下經常在位於烏克蘭境內的敖德薩進行業餘演出。十幾歲的時候(具體的年份仍無法確定)進入敖德薩音樂學院學習。其音樂學院院長安那託利·帕多卡驚歎維塔斯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從敖德薩將維塔斯發掘出來的是俄羅斯音樂製作人謝爾蓋·普多夫金(Sergey Pudovkin)。謝爾蓋·普多夫金在敖德薩發現維塔斯是偶然的。普多夫金當時由於事務關係出差到敖德薩,朋友建議他去當地的“笑劇和啞劇劇院”看演出。維塔斯當時是那裡的業餘演員之一,並且參加了那次演出。維塔斯在舞臺上的天賦給普多夫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臺上的維塔斯巧妙地在年齡不同的男女角色間進行著轉換,他還能運用不同的音色。 普多夫金在敖德薩聽過維塔斯演唱後,慨嘆自己“發現了俄羅斯音樂的天才”。於是普多夫金決定把維塔斯帶往莫斯科,把他培養成明星。於是,維塔斯就隨他來到莫斯科,並正式開始以“維塔斯”(Vitas)為藝名登上了俄羅斯樂壇。

音樂史上的今天丨2月19日

2017年2月19日,爵士吉他手拉里-科耶爾去世

拉里-科耶爾是爵士搖滾的先驅,被稱為“融合之父”。拉里-科耶爾的音樂生涯非常高產,生前一共發行了超過六十張個人唱片。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科耶爾曾與大牌融合爵士樂隊The Eleventh House一同演出,他合作過的知名爵士音樂人包括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加里-波頓(Gary Burton),榮-卡特(Ron Carter)以及切特-貝克(Chet Baker)等等。

1943年4月2日,科耶爾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科耶爾在西雅圖郊區長大,從四歲就開始學習鋼琴。在少年時代,科耶爾開始學習吉他,並開始對搖滾音樂燃起熱情。科耶爾年輕時對自己成為職業音樂人並沒有太多的信心,因此他一邊上著吉他課,一邊在華盛頓大學學習新聞專業。

1965年,科耶爾定居紐約,並開始學習學習古典吉他。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科耶爾受到過切特-阿特金斯(Chet Atkins)和查克-貝利(Chuck Berry)很大影響,在爵士方面他受影響最大的音樂人是約翰-科川(John Coltrane)和維斯-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另外,科耶爾還非常喜歡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飛鳥樂隊(The Byrds)和鮑勃-迪倫(Bob Dylan),音樂愛好相當廣泛。

科耶爾第一張參與錄音的正式專輯是鼓手奇科-漢密爾頓(Chico Hamilton)的專輯《The Dealer》,1966年,科耶爾組建了迷幻樂隊The Free Spirits,他在其中負責作曲、演唱和演奏西塔琴。三年之後,科耶爾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Lady Coryell》和《Coryell》,音樂風格融合了爵士、古典和搖滾樂。

科耶爾最被關注的唱片是1969年年末發行的《Spaces》,另外一位吉他大師約翰-麥克勞林(John Mclaughlin)也參與了這張唱片的錄製,這張專輯被認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融合爵士運動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