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感情,毀於“口是心非”

01

一個朋友,曾經找我諮詢過她的婚姻問題。

她和他的婚姻,即將瀕臨破碎,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有許多,但我聽她一路講下來,覺得他們倆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溝通時“口是心非”。

兩個人的婚姻,持續了將近二十年。在愛得濃烈的日子 裡,兩人都曾在那段感情中感受過強烈的甜蜜和幸福。

剛開始的幾年,他們是合拍的,也覺得彼此是合適的,但是,看一段感情是否能走得長遠,不僅僅要看兩個人合拍時是如何相處的,還要看遇到問題時兩人是如何溝通和化解的。

過日子不像過家家,生活中充斥著各種雞毛蒜皮。意見一致時,那些雞毛蒜皮最終都會被清掃進垃圾堆,家裡又恢復乾淨整潔的狀態;若是意見不一致,家裡隨時可能會雞飛狗跳,這就得看雙方是不是具備化解矛盾的智慧了。

這位朋友找到我時,已經跟丈夫分居一年多。

我問她,當初是什麼原因導致你們分居了?

她說,沒有發生任何狗血的事情。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婆媳矛盾和嶽婿矛盾,我和對方品性端正,無不良嗜好,不好吃懶做。

再一問,兩人分居的原因,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發生分歧,接著開始慣性冷戰。

在面對亟待解決的問題時,兩人的處理方式驚人的一致:冷戰,要對方先承認錯誤,先給自己臺階下。

兩個人都這麼想的結果,就是誰都不願意向對方低頭。

有時候,其中一個人態度稍微軟化一點,想向對方傳達和好之意,但往往因為溝通不夠到位,在對方眼裡顯得很沒誠意。主動示好這一方,看到對方冷若冰霜的態度,也就退避三舍了。

就這樣,冷戰、彼此試探、互相置氣、溝通時口是心非,生怕對方佔了上風,扎煞了自己的氣焰,便成為了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應對方式。

積水成淵,聚沙成塔。隨著因雞毛蒜皮的瑣事產生的矛盾越來越多,原本健康的婚姻肌體,慢慢長出了“結石”。面對那些堅硬的、病變的、會威脅到婚姻健康的“結石”,兩個人都沒有積極地化解,終至這場婚姻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一天,他們發現,再也不想找彼此溝通,感情破裂似乎已成必然。

有多少感情,毀於“口是心非”

請輸入圖片描述

02

電影《前任3》,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口是心非毀掉感情”的故事。

女主角林佳提出分手的時候,也懊惱不已。那一天,她來回進出臥室,收拾自己的衣物。在她看來,她故意在男主角孟雲面前晃來晃去,就是在給孟雲找臺階下,但孟雲覺得她發出來的這個信號,是她堅持要走。

孟雲蹲廁所,恰巧沒紙了,當時林佳正在房間裡收拾東西,但他覺得此時自己若是開口了,便是在認錯,會讓林佳對他更加“蹬鼻子上臉”,愣是沒開口,最後用了廁紙筒上粘著的最後一點紙解決了問題。

分開之後,林佳和孟雲都假裝自己離開對方會過得很好。孟雲去相親,去酒吧,看起來過得很好。林佳去旅遊,在朋友圈裡展示“沒你,我照樣歲月靜好”。

兩個人都很驕傲,也都認準了對方深愛自己,還會再回來,但是誰也不肯先放下姿態、走下臺階。

對於林佳來說,跟孟雲在一起那麼多年,他從來沒說過要娶自己,想必不願意跟她走下去。對孟雲來說,五年來的每一次吵架都是他先低頭說對不起,這一次,他不想認錯了。

隨著時間流逝,林佳和孟雲誰都沒想到,對方的身邊會出現新的人。新人的出現,讓這對舊偶對彼此的誤會更深。兩個人傳達給對方的信息都是:我不愛你了,我要跟別人開始了。

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只因為沒有人願意先低頭而分手,五年的感情走向盡頭,可笑的是,他們倆都不記得當初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吵架了。

整部電影,看得我特別心塞:我說,男女主人公就不能好好溝通下,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嗎?

說到底,他們都是愛自己,超過了愛愛情、愛對方。看起來,是命運之手將他們倆分開,實際上,這個分手卻可能是兩個人內心裡一直渴望的結果。

我們甚至可以試想一下:倘若你真不希望這個結果發生,你一定可以想出千萬種挽回和挽救的辦法來。你沒有去做,說到底還是因為不想做。

03

找我傾訴的朋友和她的丈夫以及《前任3》中的林佳和孟雲,都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如果一個“領袖型人格”和一個“迴避型人格”在一起,他們可能會很合拍。

“迴避型人格”為了保護自己脆弱、敏感的小心靈,說出分手的話,“領袖型人格”若是不想分手,直接說一句“你說分就分啊,我不分”,“迴避型人格”得到對方不願意與自己分開的想法後,也就覺得心安了。

最要命的是兩個“迴避型人格”在一起,誰也不肯主動,誰都怕對方佔了上風就將自己置於不利境地,最終的結果就是冷戰、拖延,任由隔閡一點點產生。

“迴避型人格”有怎樣的特點?那就是不主動、不拒絕、不粘人、不矯情、不做作、不強求。

他們最擅長的事就是等待別人發號施令,用消極的態度對抗生活中出現的一切問題。倘若事情朝著不可控的方向去發展,他們會很坦然:你看,這個事兒不是我搞砸的,我不是罪魁禍首。

他們的內心自我保護機制太過強大,以至於只願意活在自己覺得安全的範圍內,像蝸牛永遠活要在自己的殼兒中。

與伴侶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他們最擅長用冷漠的言辭、狠絕的態度逼退對方,儼然這樣自己就遠離了危險。

感情出現了問題,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去積極解決、溝通,而是等著對方表態,再根據對方的言行決定自己的行動,一旦對方的言行有哪一點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他們立馬就縮回到自認為安全的範圍內。他們寧肯當一個自怨自艾的怨婦,也不肯主動出擊。

他們其實也特別渴望被關注、被理解、被關心、被愛,但怕被別人看出來,儼然這樣自己就像小動物一樣,向別人袒露了渾身最脆弱、最容易被攻擊的肚子。

感情出了問題,他們最傾向於做的事情便是站在原地,內心上演無數內心戲,臉上卻冷若冰霜。

在情感關係中,在親密的人面前,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時刻準備離開”。結果呢?越是這樣想,這樣的結果越是會發生。

終於有一天,這一天終於到來了,他們半是認命半是無奈地說:我就說TA不可能跟我走一輩子吧,你看我是對的。

迴避型人格障礙,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這類人可能表面上表現得很自信,但內心裡卻總覺得自己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他們時刻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所以總是通過先拒絕別人的方式來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親密關係。

明明自己心裡很愛對方,出口卻句句傷人。明明希望對方留下來陪著自己,擺出來的態度卻是:你滾吧,誰還能沒你不行。

有多少感情,毀於“口是心非”

請輸入圖片描述

04

電視劇《武林外傳》中,佟掌櫃和白展堂鬧過分手,佟掌櫃說出分手的話後,後悔不已,但表面上卻強裝鎮定。導演安排這兩個人物僵持在當地,卻給他們加了很多內心戲。

兩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分手”,心裡都很慌,但面上強裝淡定。觀眾看了,忍俊不禁,因為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時刻。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回避型人格,都有“口是心非”的時候。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你“口是心非”幾回,那是情趣;若是自始至終以“口是心非”的態度對待別人,把自己的迴避型人格發揚光大到極致,就有可能把對方也搞得很累,最後這段感情的走向也不樂觀。

誰喜歡一直“熱臉貼冷屁股”呢?每個人都需要被理解、關注,每個人都需要被溫暖、被鼓勵。父母對孩子的愛,算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了,可若是孩子一直十惡不赦、變成“扶不起”的阿斗,父母也會放棄的。

人生那麼短,把大好時光花來互相試探、置氣、冷戰,你不嫌浪費生命嗎?

能愛就好好愛,不能愛就給個痛快。把給你來送溫暖的人擋在門外,自己躲在家裡嚶嚶嚶哭,當真以為生活是在演戲啊。

恕我直言,熱衷於這樣做的人們,也許內心深處其實不怕失去愛情、失去對方甚至失去自己,他們只是熱衷於扮演苦情戲,喜歡上演自己被辜負、被傷害的苦情形象。他們潛意識裡渴望的不是花好月圓的幸福,而是“受虐”。

如果你剛巧是這種人格,怎麼辦?

第一、找一個領袖型人格來“領導”你,對方最好還是“死纏爛打”型,貼無數回冷屁股依然百折不撓。

​第二、改變自己。先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然後告訴自己,表達自己真實的意願並不丟人,主動出擊也不是“賤”。如果遇到了愛的人,學會坦誠溝通。最後,

珍惜時間,少點內心戲,不要成天讓對方猜測你在想什麼。不要以猜測代替思考,不要以幻想代替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