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和防治黃瓜疫病(黃瓜瘟病、死藤)?

黃曉紅果果


黃瓜又名胡瓜、王瓜。為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我國黃瓜品種資源豐富,按生態學分類 ,有華北型和華南型兩大類別。


按栽培季節分類,有春黃瓜類型,春到夏黃瓜類型,秋黃瓜類型。黃瓜生長期短,上市早,產量高,經濟價值明顯。是一種肉質脆嫩 ,多汁爽口,營養成分較全,可生食、熟食和醃漬。


黃瓜疫病

是瓜類蔬菜的一種土傳病害 該病又稱為卡脖子病秧、死藤等,以黃瓜,西瓜,甜瓜發病較普遍。主要危害葉片、莖葉、瓜條等。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

■ 苗期發病

子葉嫩梢或胚芽嫩莖呈暗綠色水漬狀萎縮,逐漸乾枯而不萎縮。


■ 成株期發病

  1. 葉片染病 病葉上出現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暗綠色病斑,邊緣不明顯。迅速擴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班點,葉面上長有稀疏白色黴層。
  2. 莖葉染病 病部軟化明顯萎縮,皮層軟化腐爛,患病以上莖葉萎蔫 、枯死。病莖內維束管不變色。
  3. 瓜條染病 開始呈水漬狀凹陷暗綠色病斑,並很快腐爛如泥,有臭味,空氣溼度大時病部生有白色稀疏黴層。

■ 發生規律。

  1. 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為甜瓜疫黴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2. 在氣溫25°C~30°C、空氣相對溼度95%以下時易發病。
  3. 夏季高溫連雨天,或雨後驟晴時或盛夏乾旱、澆水過多過勤時,發病重。
  4. 大水灌溉、田間積水,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植株體表有水滴等,促發病。

預防措施

  1. 選用抗(耐)病品種,種子消毒是簡單易行的防治措施。播前用1:100 %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或用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用清洗後催芽播種。
  2. 沙床育苗 過篩後的細沙在育苗床內鋪10釐米厚,澆透水,把剛出芽的種子撒播後,覆蓋兩釐米厚細沙。用沙床育苗能夠有效地保證水分和氧氣的供給。
  3. 營養缽育苗 移苗方便,護根效果好,定植後緩苗快。營養缽7.5釐米Ⅹ7.5釐米,插縫擺放每平方米可放200個左右,將營養土裝入營養缽內,每缽播種2~3粒,蓋上營養土,澆透水蓋膜。
  4. 選用非瓜類作物實行5年輪作,採用壟作或高畦地膜覆蓋栽培。

補救方法
  1. 發病初期 用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64%噁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天噴霧1次,連續2~ 3次。(如果是保護地大棚,用45%百菌清煙劑或5%百菌清粉塵燻蒸)。
  2. 發病時 用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琥銅甲霜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隔7天噴霧1次,連續2~3次。

★ 各地種植土壤,抗性不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交替使用農藥成分 ,不要連續使用一樣的農藥成分。


夢中翔之夢


黃瓜疫病在我們這裡叫“乾巴秧子”,即黃瓜秧子乾枯,只要發病後就絕產了。這種病害春季黃瓜發病率低,但夏季黃瓜最為嚴重,而秋季黃瓜發病率介於春、夏季之間。

識別黃瓜疫病(感染疫病後的症狀):

黃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都會感染髮病,主要危害莖基、葉及果實。

剛出土的幼苗發病,大多從嫩尖開始:呈暗綠色水漬狀,逐漸萎蔫。成株發病主要在莖基部或嫩莖節部,出現暗綠色水漬狀斑,後變軟,顯著收縮,病部以上葉片萎蔫乾枯。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斑,邊緣不明顯,擴展迅速,干時呈青白色,易破裂,擴散至葉柄時,葉下垂。瓜條或其他部位受害,初為水漬狀暗綠斑,逐漸萎縮、塌陷,潮溼時表面長出稀疏白黴。

黃瓜疫病的發病規律:

黃瓜疫病是由疫黴菌侵染引起,屬真菌。

【1】發病條件在18~24℃時,適宜孢子囊的產生和萌發,最適宜溫度是28~30℃,但前提條件,釋放遊動孢子需要水。因此在低溫降雨、高溫高溼的情況下,有利於病菌侵染髮病。同時澆地過勤時發病嚴重。這種病害的特點是發展迅速,危害嚴重。

【2】病源的來歷病菌潛藏在土中,為土傳病害。真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糞肥中越冬。條件適宜時,長出孢子囊,隨風、雨和澆水時傳播。侵染髮病後,產生大量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擴展蔓延。

黃瓜疫病的預防、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科學施肥黃瓜疫病為土傳病害,因此合理輪作尤為重要:選擇3~5年末種過瓜類以及茄果類蔬菜的田塊;農家肥中由於用土墊圈、用瓜秧喂性畜等,病菌較多,因此施肥時一定要腐熟。

【2】選種、種子處理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抗病品種:因為黃瓜疫病一旦發生,同時非常容易感染霜黴病和白粉病;播種前,進行消毒處理: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或77.2%霜黴威水劑800倍液浸種,都能減少疫病的發病率。另外採用嫁接苗,可抵抗病菌的侵梁。

【3】加強管理、科學澆水栽植黃瓜時,實行地膜覆蓋,可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前期控制澆水,結瓜後小水勤澆,切忌大水漫灌。在春初、秋末的冷涼天澆水,選晴天中午進行;高溫季節澆水,選在清晨或下午傍晚進行。以避開病菌適宜傳播的溫度。

【4】藥劑防治

黃瓜發生疫病後,要及時噴灑或澆灌70%三乙膦酸鋁、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藥物。每7~10天噴(灌)一次,連續噴(灌)3~4次。發現病株後及時拔除深埋。

總之,黃瓜疫病是黃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對黃瓜的危害較大。因此應以預防為主:防止因重茬、種子以及施肥等造成病菌傳播;發病後及時防治,以防蔓延。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泰山農家人


黃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真菌中的甜瓜疫黴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黃瓜的莖基部、葉片和果實。具有發病快,令人猝不及防的特點。北方地區夏、秋季黃瓜發病較多,冬茬和冬春茬棚室黃瓜發病早,危害重,時常出現暴發性流行;南方地區露地春黃瓜受害重。黃瓜疫病發生後,會造成黃瓜嚴重減產甚至成片死亡,對黃瓜的生產構成實質性威脅。掌握相關知識,正確識別和防治好黃瓜疫病,才能避免損失,奪得豐產和豐收。

黃瓜疫病的危害與診斷

黃瓜疫病在黃瓜的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

1、幼苗期染病:多始於嫩尖,初呈暗綠色水浸狀萎蔫,病部縊縮,感病部位以上乾枯呈禿尖狀。幼苗子葉發病時,子葉上會形成褪綠斑,呈不規則狀,溼度大時,會很快腐爛。幼苗莖基部發病時,病部縊縮,幼苗倒伏,容易被誤認為屬於枯萎病。

2、成株期發病:多在莖基部,發病初期,黃瓜植株在莖基部或一側出現水浸狀病斑,很快感病部位便會縊縮,使輸導功能喪失,導致植株地上部位迅速萎蔫,呈青枯狀。黃瓜疫病在田間乾旱條件下呈現慢性發病症狀,並且可以造成其他病菌的複合侵染。澆水後病害嚴重,植株會很快死亡。莖節處染病,形成褪綠色不規則病斑,溼度大時,病斑會迅速發展,包圍黃瓜植株的整個莖基部,病部縊縮,感病部位以上萎蔫。葉片染病後,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浸狀大病斑,邊緣不明顯,擴展快,迅速擴展到葉柄時,導致葉片下垂。乾燥時,病部青白色;溼度大時,病部有白色菌絲產生。瓜條感病,形成水浸狀暗綠色病斑,稍凹陷,溼度大時,病部產生灰白色稀疏菌絲,瓜條軟腐,有腥臭味。

黃瓜疫病的發病規律

甜瓜疫黴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其中卵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年。待翌年條件適宜時萌發長出孢子囊,借風雨和灌溉水傳播並侵染寄主黃瓜,出現中心病株,也可以直接侵染黃瓜植株的莖基部。在氣溫25——30℃時,經過24小時,病菌可完成對黃瓜植株的侵染並引起發病。在有水和潮溼條件下,4——5小時後,受侵染的黃瓜植株病斑上便會產生大量孢子囊和遊動孢子,借氣流傳播,對黃瓜植株進行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

甜瓜疫黴菌的發育溫度範圍是8——39℃,最適溫度28——30℃。在適溫範圍內,土壤水分是黃瓜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決定因素。雨季來臨早,連續陰雨天氣,保護地澆水多,田間溼度過大,棚室漏雨處易發病或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平畦淺溝,連作重茬,土質黏重的地塊,以及雨前剛剛灌水,大水漫灌,偏施氮肥,田園髒亂差,容易誘發疫病病害。

黃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黃瓜疫病發病重的地塊,應當改換茬口,與非瓜類作物實行4——5年輪作。

2、嫁接防病。選用雲南黑籽南瓜等砧木,與抗黃瓜霜黴病等病害的優良接穗進行嫁接育苗。

3、選擇較耐病品種。如津春3號、津雜3號、津雜4號、中農1101、龍雜黃5號、早豐2號、龍雜黃8號、夏青3號、早青2號等。

4、種子和土壤消毒。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淨後催芽播種。播種前對苗床和棚室土壤,每平米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克與細土拌勻撒在苗床上。保護地於定植前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750倍液噴淋地面。

5、農業措施。在培育壯苗的同時,採用高畦栽培,覆蓋地膜,減少病菌對黃瓜植株的侵染機會。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後適當控水,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田間溼度過高。露地栽培時,雨後要及時排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6、藥劑防治。防治露地黃瓜疫病的關鍵是在雨季來臨前1周開始用藥,藥劑可選擇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等噴霧,7天1次,連續用藥3次。

發現病株後,可選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0——1000倍液等噴霧,7——10天1次,視防治效果決定使用次數。

總結:黃瓜疫病危害嚴重,蔓延速度快,防治的重點應當是以預防為主,在栽培管理上採用綜合預防措施,而不是當病害發生後臨時抱佛腳,單純使用藥劑去處理。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如何識別和防治黃瓜疫病”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黃瓜疫病是黃瓜的一大病害,也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病害,黃瓜疫病也被種植戶形象的稱為“瘟病、死藤”可見其危害性之大,發病後會導致黃瓜死秧壞瓜,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預防管理的不好,會造成黃瓜疫病的大面積枯萎而死,產量下降,效益下降。那麼,如何識別和防治黃瓜疫病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參考。

黃瓜疫病的症狀識別

黃瓜疫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莖基部、葉片和瓜條,幼苗也會受害。

  • 苗期受害症狀 幼苗染病一般從其嫩尖開始染病,一開始葉片表現為暗綠色水漬狀萎蔫,溼度大時會腐爛,發病部位縊縮,發病部位以上的葉片會慢慢枯萎,導致株體乾枯禿尖。
  • 葉片發病症狀 葉片染病後,上面會出現暗綠色水漬狀圓形的病斑,當空氣潮溼,適宜病菌發育時,病斑會很快擴大,病斑邊緣不明顯,最後全葉會腐爛。
  • 莖基部症狀 成株期發病時一般從其嫩枝、側枝莖基部發病,發病部位也會呈現出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部會縊縮,潮溼時會腐爛,病部以上的莖葉會枯死。這就是所謂“死藤”現象。切開病變莖杆會看到維管束不會變色。
  • 瓜條症狀
    一般是幼瓜受害,病斑會溢縮下凹,失去光澤,瓜體變軟,生長受到抑制,瓜條畸形還容易落果。當生長環境空氣溼度大時,病瓜病部會長出稀疏的灰白色黴層。

重要提醒:黃瓜疫病和枯萎病比較相似,一定要辨別清楚。與枯萎病的區別是:疫病的莖基部維管束不變色,枯萎病的會變色,發病後期疫病發病部位會長出稀疏灰白色黴層,而枯萎病後期會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黴層。識別清楚,對症治療才能取得好效果。

發病原因

疫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發病原因與種植小氣候關係密切,高溫高溼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當溫度適合,重茬地、連陰的雨天、澆水太勤、溼度大、排水不良、種植地塊土質黏重、施用了沒腐熟的有機肥等都是其發病的原因。

發病條件

黃瓜疫病在溫度是5~37℃時都能發病,最適合的發病溫度為28~32℃。土壤水分過大是其發病的重要條件。夏季溫度高,降雨量發,降雨時間長非常容易發病。溫室種植,溫溼度管理不好時也易發病。

傳播途徑

疫病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孢子在病殘體和土壤中及未腐熟的糞肥中越冬,當條件適合時,隨風、雨和灌溉水傳播蔓延。

黃瓜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要想防治疫病,必須從育苗開始直到成株期等各個環節都採取措施進行防治。

  • 種子處理 在播種育苗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先用陽光暴曬,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部分細菌。再用55℃的溫水浸種20分鐘,後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0分鐘,浸泡完後再用清水洗淨溝再進行催芽播種。
  • 土壤消毒 疫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伺機傳播。因此,播種和定植之前結合整地要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能有效的防止病害的發生。可每平方米土壤用福美雙5克加細土15千克,混合均勻製成藥土,播種時,先將苗床澆透底水,然後將三分之一藥土墊底,剩下三分之二的藥土蓋種。定植前,大田地也要用上面藥土撒勻地面,然後再把地塊犁耙勻勻再定植。
  • 棚室消毒處理 如果是設施種植,定植前可用高溫悶棚消毒。可先向棚室內噴灑300倍的菌毒清藥液,每畝棚室噴藥液40~50千克。然後密閉棚室進行消毒。
  • 控制好溫溼度 棚室種植要採取各種措施,控制好棚室內的溫溼度,不但能使黃瓜健康生長,而且還能有效的防止疫病的發生和蔓延。具體方法是:在日最低溫度平均在10~13℃的情況下,可進行以下操作來管理溫溼度。在白天太陽出來後,棚室內的溫度很快會上升到28~30℃。當溫度達到並超過30℃時,可放風排溼,使棚室內溼度保持在60%~70%;下午,棚室內的溫度要保持在20~25℃,溼度保持在60%,15點以後,要關閉風口保溫;太陽落下後和上半夜這段時間,棚室內的溼度會隨溫度降低而增加,所以應控制棚室內的溫度緩慢降低,以免溼度過大,溫度應該保持在15~20℃之間,溼度控制在80%左右。下半夜,棚室溫度保持在10~15℃,溼度保持在80%~85%。利用這種變溫和變溫操作,有利於黃瓜健壯生長,還能抑制疫病病害的發生。
  • 農業措施 要合理安排茬口,輪作種植,儘量不連作。減少病源積累。
  • 嫁接栽培防病 可與南瓜嫁接,也是防治疫病的有效方法。
  • 化學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鋁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七天噴一次,連噴三次。也可以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加4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藥液,每十天灌一次,連灌三次。

總之,疫病的識別要和黃瓜枯萎分清楚。防治要從育苗期就開始,各種措施貫穿其中進行防治,才能有效的防治黃瓜疫病。


逸風三農


黃瓜疫病,咱們農民朋友也稱黃瓜瘟病、卡脖子、死秧、死藤等。疫病是黃瓜的一種重要病害,來勢猛、蔓延快,常造成黃瓜大面積死株、爛瓜,甚至毀種。疫病由真菌侵染致害,可以侵染冬瓜、葫蘆、西瓜、菜瓜等多種作物。

一、黃瓜疫病的識別:

黃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莖基部、葉片和果實。

感病部位初呈暗綠色,水漬狀,以後很快萎蔫、縊縮。

生長點受害,乾枯呈禿尖狀,無頭苗。

莖蔓基部受害,病部以上蔓、葉萎蔫枯死,似枯萎病,但維管束不變色,且發病速度快,只須幾天時間。

葉片上病斑圓形、暗綠色、水漬狀,病健交界不明顯,乾燥時易碎裂。

瓜條感病病部縊縮、凹陷。高溼條件下,病部均可生稀疏的白黴,後期病瓜腐爛,有腥臭味。

二、黃瓜疫病的發病規律:

黃瓜疫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裡或肥料中越冬。

借氣流、風雨和地面流水傳播蔓延,田間有多次再侵染。

高溼(相對溼度90%以上)是該病發生的關鍵因子。

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8~30℃,但在9~37℃病菌均可生長髮育。

露地夏、秋黃瓜,若雨日多,降水量大,日降水量大於50毫米,或旬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後驟晴,天氣悶熱,疫病即可發生流行。

發病後,若10天以上無雨,病害停止發展。

保護地春、秋及冬茬黃瓜,只要溫度適宜發病,在黃瓜生長的溫度範圍內,溫棚通風透氣差即可發病。重茬田利於發病。

三、黃瓜疫病的防治方法:採取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措施。

①種子處理:用55℃恆溫水浸種15分鐘,撈出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卻。

②培育無病壯苗:床上用土壤消毒散6克/平米,加細乾土15千克拌勻,播種時下墊上蓋,進行消毒。

③利用嫁接方法防病:黃瓜的最佳嫁接砧木瓜類,是圓瓠瓜和黑籽南瓜。

④栽培防病:採取高畦栽培,清溝瀝水。嚴禁雨前澆水。深耕,高畦定植,地膜覆蓋,膜下澆水,降低溼度;露地雨後及時排水;清除病殘體于田外深埋。

⑤增施有機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土壤板結地塊,可以根施微生物菌劑地力旺,活化土壤中的元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⑥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先拔除中心病株,用64%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水劑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進行噴霧,隔6~8天1次,連續(交替使用上述藥劑)噴3~4次。保護地遇低溫陰雨天氣,可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米2250克進行防治,隔5天再防治1次。

此外,還可以處理土壤,防治根部的被害。土壤處理的方法有灌根,即用上述防治疫病的藥劑,在病害發生的初期將莖基部的土扒開,每株澆入100~200毫升的藥液。為了省工也可以將上述藥劑噴在根莖部。

以上回答,只是根據本人平時種植和學習的經驗積累。若有其它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我們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樂平鄉村


黃瓜疫病俗稱瘟病,死藤,華南等南方地區露地春黃瓜受害重,北方夏,秋黃瓜發病較多,棚室黃瓜發病早危害重,常暴發流行,造成黃瓜嚴重減產甚至成片死亡,對黃瓜的生產構成威脅。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棚室黃瓜主要危害莖基部(根頸),葉片及果實。幼苗染病多始於嫩尖,初呈暗綠色水漬狀萎蔫,逐漸乾枯呈禿尖狀,不倒伏。成株多在在莖基部或嫩莖節部發病,出現暗綠色水漬狀斑,後變軟,顯著溢縮變細,病部以上莖,葉萎蔫枯死但仍為綠色,同株上往往有幾處節部受害,剖開發病根頸或病莖,維管束不變色有別於枯萎病。葉片發病多從葉緣或葉尖開始,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大病斑,潮溼時擴展很快全葉腐爛。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發病重的露地和棚室應改換茬口,實行與非瓜類作物4一5年以上輪作。2,針對幼苗定植前3一4片真葉至始瓜期發病初期,清除病(苗)和病殘體後及時用藥。


中醫按摩朱師傅


黃瓜疫病如何識別和防治:

一,疫病是黃瓜的一種重要病害。來勢猛、蔓延快,常造成黃瓜大面積死亡,甚至毀種。疫病由真菌侵染致害,可以侵染冬瓜、葫蘆、西瓜、菜瓜等多種作物。黃瓜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莖基部、葉片和果實。

1.莖基部。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苗期病部變軟縊縮,成絲線狀,植株倒伏。成株期莖基病部稍縊縮,表皮腐爛,木質部外露,呈絲麻狀。其上部葉片逐漸萎蔫,最後全株枯死。剖莖維管束不變色。

2.嫁接苗。砧木葉片萎蔫,接口以下莖明顯縊縮、變細、變軟、不腐爛,維管束也不變色。病株根系變褐,側根很少,根毛變成褐色。接穗莖蔓頂端呈水浸狀萎蔫,最後乾枯禿頂。葉片上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不明顯。

3.在適宜溫度內,土壤水分是發病的關鍵因素。多雨時,特別大暴雨後,病害蔓延快,為害重。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澆水過多的黏土地,施入帶菌有機肥的地塊,易發病。

4.已經發病的黃瓜植株,需立即使用靚果安70-100ml+沃豐素25ml+大蒜油5-15ml+有機硅兌水30斤噴2-3次,病情嚴重的復配當地化學藥劑,及時控制病情,防止進一步蔓延。生長期間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爛葉、根茬及雜草,以減少下茬蔬菜的侵染來源。

二,針對黃瓜疫病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防控。

1、種子浸種處理。

2、利用嫁接方法防病,黃瓜的最佳嫁接砧木瓜類是圓瓠瓜和黑籽南瓜。

3、增施有機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土壤板結地塊,可以根施微生物菌劑地力旺,活化土壤中的元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4、採取高畦栽培,清溝瀝水。嚴禁雨前澆水。





壯鄉阿軍


黃瓜疫病俗稱死秧或死藤,是一種嚴重危害和難以控制的危害。無論是露地或保護地黃瓜受害都比較嚴重。溫室、大棚溫溼度管理不善,或露地夏、秋黃瓜澆灌過量,常造成大面積死秧、爛瓜。

黃瓜疫病的發病症狀:

可為害莖葉任何部位及果實,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染病。幼苗染病,開始在嫩尖上出現暗綠色、水浸狀腐爛。成株期主要危害莖基部、嫩莖節部,開始為暗綠色水浸狀,以後變軟,明顯縊縮變細,發病部位以上的葉片逐漸枯萎,或青枯死亡。葉處被害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逐步擴大形成近圓形的大病斑。在連接陰雨溫度低、溼度大時,病斑發展極為迅速,受害葉片水燙樣腐爛。瓜條被害時,呈現水浸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斑,病瓜皺縮軟腐,有腥臭味。

黃瓜疫病的發病原因:

1、氣象條件。病菌發育的溫度範圍為5-37℃,最適為28-30℃。在適於發病的溫度範圍內,雨季的長短,降雨量的多少,是病害流行的決定性因素。雨季來的早,雨日持續久,降雨量大,則發病早,病情重,損失大。所以田間發病高峰往往緊接在雨量高峰之後。

2、土壤溼度。地下水位高,地勢低窪,雨後不能迅速排水。澆水過多或水量過大,田間潮溼,發病都重。

3、栽培條件。老菜區,連作地、發病重。新菜區,輪作地,發病輕。平畦栽培比壟栽發病重。秋黃瓜晚播發病也重。

黃瓜疫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黃瓜疫病除危害黃瓜外,還侵染葫蘆、西瓜、冬瓜等蔬菜,因此在茬口安排上應避免重茬或與瓜類、茄科作物連作,可與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輪作,2-3年輪作1次,以減輕植株染病幾率。

2、採用高壟寬窄行定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壟高15-20釐米,壟寬30-40釐米,寬壟距80-90釐米,窄壟距40-50釐米。栽培密度為每畝3800-4000株。生長期間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爛葉、根茬及雜草,以減少下茬蔬菜的侵染來源。

3、灌水。採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術,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積水,苗期控制澆水,結瓜期做到地面乾溼均勻。發病時澆水減到最低量,控制病情擴展。採用覆蓋地膜可有效阻檔土壤中病菌濺附到植株莖葉和果實上。

4、化學防治。定植緩苗後用10%科佳懸浮劑2000-2500倍液預防,間隔7-14天,用2次。發病初期用藥:10%科佳懸浮劑1000-1500倍液,58%瑞毒黴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7-10天1次,連用3-4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