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傳銷案,下線177層:社會不應給予“受害者”超量同情

近日,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公安局破獲一起傳銷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據瞭解,這個犯罪團伙已發展下線層級177層,發展會員人數5043人,涉案金額7000多萬元。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教導員嶽永彪說:這個地方就是祁縣原來“開元盛世”的辦事點,很多祁縣籍參與人員就在這兒開會,組織活動,包括唱歌、聽課、事後他們在下面吃飯、喝酒、聊天、喝茶拉近關係,所謂的共享經濟,共同發展。(央視新聞2月25日 )

山西傳銷案,下線177層:社會不應給予“受害者”超量同情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傳銷組織被端掉,可以說,國家相部門對傳銷的嚴打態勢從沒有放鬆過。但與此同時,卻發現傳銷組織越戰越勇:涉及地區越來越多,有些組織已經跨越幾省,延伸到更隱蔽的地帶,而規模更是越來越大,涉案金額一再刷新記錄,從參與人數來看,更是增速驚人,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因此有人發問,相關管理部門為何沒有起到應有作用,以至傳銷組織成了剔不掉的社會毒瘤?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雖然相關部門的治理還存在進一步完善之處,但客觀地說,這些年來相關部門對傳銷的打擊一直都保持著高壓態勢,由其是跨地區的聯手治理,已經打掉了不少大型團伙,並且,也實施了更先進的信息共享跟蹤方式。

山西傳銷案,下線177層:社會不應給予“受害者”超量同情

所以,應當說傳銷組織的發展還有著另外的重要原因。從新聞中可以看出,一些被端掉的團伙,其頭目有很多都是屢教不改的慣犯,他們雖然因傳銷被拘留過,但出來之後依然繼續走這條犯罪之路,只是從一個組組跳至了另一個組織,將以前老的騙人產品換成了新的騙人產品。

而從那些更多的下線來看,同樣也是多次參與過傳銷,如果說他們不知道傳銷是個騙局,那是假話。因為他們已經參與過很多地方的傳銷,有相當多的人在幾年內都曾主動參加過多個組織,對他們來說,這根本不是上當受騙,而是主動地上趕著參與,而這才是最可怕之處。

山西傳銷案,下線177層:社會不應給予“受害者”超量同情

另一方面,當這些人被抓住之後,總會擺出一副上當受騙的可憐相,表明自己是受了他人忽悠才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誤認為他們確實是純粹的受害者,甚至因些而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寬容。但其實,這都一些人死心不改的話劇,他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社會的同情而洗清自己的罪責,但一轉身,同樣還是這些人,就會以另一副嘴臉加入另一個傳銷組織,而後,一旦事件敗露,就會再次循環,賣弄可憐相。

山西傳銷案,下線177層:社會不應給予“受害者”超量同情

因此,對於打擊傳銷來說,依法嚴懲組織頭目是必須的,但這還不夠,因為在傳銷組織當中,還存在著更多死不改悔的“受害者”,而這些人最容易騙取社會的同情,也最容易扮著可憐相鑽法律的空子,但這種現象的存在,本身就不利於徹底打擊傳銷,也起不到社會宣傳與教育的正向作用。

所以,對於嚴懲傳銷來說,社會不能給予“受害者”超量的同情,因為人們的同情已經被他們編入了劇本,在博取同情中,還會騙更多的人。傳銷是社會的毒瘤,因當說這麼多年的宣傳,已經使人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而現在繼續參與的人,就很難稱為受害者,其實他們都是害人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