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人的腎真的有那麼虛嗎?

補腎似乎是全中國的男人剛性需求。

點菜的時候,常會有人說,來打腰子,來打韭菜、來打生蠔,今天補補腎,旁人則會露出會意的笑容,似乎瞬間達成了某種共識。

國人補腎不僅在吃飯,還在吃藥。某補腎藥品2015年的銷量——近8.8億片,中國男人約有7億,相當於每個男人吃了1.25片。

所以,中國男人的腎真有這麼虛嗎?腎虛和補腎其實3是一種文化病!

生活節奏加快,不少男性都感到精神不振,身體乏力等症狀,結果,大多人主動或被動地被歸為“腎虛”,甚至有了“中國人,十男九腎虛”的說法。

在世界衛生組織重要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的附錄中,腎虛被定性為文化特定性障礙——最初只在某種特定文化中發現,而且也僅存在於那種特定的文化環境之中。

也就是說,大多數時候,腎虛只存在於中國文化環境中。

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馬曉年教授即認為,中國人常說的腎虛,就是一種文化病。它只不過是對精液丟失的擔憂(有同樣擔憂的印度也有腎虛的說法),進而產生嚴重焦慮,焦慮激起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又進而轉化為軀體症狀,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把自己攪得心神不寧。

國外學者也發現,把精液看成是生命精髓的中國人更容易得“腎虛”,因為他們把精液的消失當作對生命的威脅;而覺得定期排出精液對身體有好處的西方人,或在西方成長的第二代中國人,則沒有人覺得自己會腎虛。

有了獨特的“腎虛”,自然會產生了特別的“補腎”文化。

治療疾病勃起功能障礙,國際通行的一線治療方案是使用化學藥如西地那非,而2015年,中國性學會、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群目前使用化學藥的治療率只有6.97%,且只有13.75%的人認為西地那非一類的藥品是安全的。

“十男九虛”,不一定準;但相信食補藥補,卻覺得西藥不安全的人絕對是多數。腎虛多種需區分而腎虛其實也不止一種,按照傳統醫學的分法,腎虛可分為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症狀則“包羅萬象”,腰背痠痛、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面色蒼白……都是腎虛的症狀。

面對這些症狀,現代醫學的建議比較單調,多休息多運動,合理膳食,或者去醫院檢查。傳統醫學的建議則豐富得多,不僅有這些,還有食物補腎和藥物補腎。

去到正規醫院進行“腎虛”的診斷治療大多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若是一些江湖方子,大家還是謹慎些好!

江湖方子對補腎非常重視,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虛是性能力低下的根源,腎補好了,不僅強身健體,還可以壯陽陽痿,提高性能力。補腎不等於壯陽,市面上的補腎藥廠家也深諳此道,典型的補腎廣告一般是這樣的:男主不幸“腎虛”,無法滿足女主;女主關心帶著幽怨地望著男主,男主陷入自責。然後補腎神藥降臨,男主服藥後,兩人才能性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其實,補腎不是壯陽。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主打補腎功效的藥品種類多達數十種。在不少藥店,此類藥品單獨佔據一個區域,售價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價格差了上百倍。

“如今,民間觀念和廣告宣傳誇大誤解了‘腎虛’的概念。補腎並非就是壯陽。”朱龍表示,腎功能男女皆有,中醫上的腎虛不僅僅表現為性功能方面的改變,還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精虧虛、腎陽虛水泛等證型,表現為人體早衰或生長髮育遲緩,補腎的概念自然也就涉及補腎氣、滋腎陰、溫腎陽。

而且,中醫對於腎臟的調理,以“虛則補之”為基本治則,補腎的途徑也有多種,可以從腎臟本身入手,也可以從補肺入手,還可以從補肝入手等。

而壯陽特指男性性功能減退,通過飲食、按摩、鍛鍊等方法來增強男性氣息,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補腎並不代表著可以達到壯陽的功效,壯陽也不意味著性功能有障礙。吃補腎藥的潛在危害極大,也許有人覺得,現代醫學也有侷限,補腎藥流傳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再不濟也能強身健體。

這正是補腎藥千方百計想給公眾留下的印象。不少補腎藥都或明或暗地表示,自己沒有(基本上沒有)副作用,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些補腎藥中含有何首烏。

不過近年不斷髮生何首烏致肝損傷的案例,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通報,提示口服何首烏的肝損傷風險。

傳統醫學認為,補腎需要慢慢調養,方能見效。不過,為了攏住顧客,一些廠家偷偷在補腎藥品和保健品中加入西地那非,早已不是新聞。

“偉哥”是處方藥,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絕對不能與任何形式的硝酸類藥物混用,也有明確的禁用人群。FDA也曾建議:若患者眼睛出現不適、視力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

然而,當你以為你在吃補腎藥或者保健品的時候,你的這種警惕幾乎會降到0,甚至還以為是補腎藥起效了。

而原本的你,可能根本不用補腎。

好文…………Via《解男題》

在我們中華大地真的是有永遠去不完的火,永遠活不完的血,永遠祛不了的溼,永遠驅不盡的寒,永遠解不了的表,永遠排不完的毒,永遠理不順的氣,永遠化不完的淤,永遠補不好的腎,永遠健不好的脾……永遠騙不完的傻子

我們國人的腎真的有那麼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