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人的肾真的有那么虚吗?

补肾似乎是全中国的男人刚性需求。

点菜的时候,常会有人说,来打腰子,来打韭菜、来打生蚝,今天补补肾,旁人则会露出会意的笑容,似乎瞬间达成了某种共识。

国人补肾不仅在吃饭,还在吃药。某补肾药品2015年的销量——近8.8亿片,中国男人约有7亿,相当于每个男人吃了1.25片。

所以,中国男人的肾真有这么虚吗?肾虚和补肾其实3是一种文化病!

生活节奏加快,不少男性都感到精神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结果,大多人主动或被动地被归为“肾虚”,甚至有了“中国人,十男九肾虚”的说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重要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的附录中,肾虚被定性为文化特定性障碍——最初只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发现,而且也仅存在于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肾虚只存在于中国文化环境中。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马晓年教授即认为,中国人常说的肾虚,就是一种文化病。它只不过是对精液丢失的担忧(有同样担忧的印度也有肾虚的说法),进而产生严重焦虑,焦虑激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进而转化为躯体症状,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把自己搅得心神不宁。

国外学者也发现,把精液看成是生命精髓的中国人更容易得“肾虚”,因为他们把精液的消失当作对生命的威胁;而觉得定期排出精液对身体有好处的西方人,或在西方成长的第二代中国人,则没有人觉得自己会肾虚。

有了独特的“肾虚”,自然会产生了特别的“补肾”文化。

治疗疾病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通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使用化学药如西地那非,而2015年,中国性学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群目前使用化学药的治疗率只有6.97%,且只有13.75%的人认为西地那非一类的药品是安全的。

“十男九虚”,不一定准;但相信食补药补,却觉得西药不安全的人绝对是多数。肾虚多种需区分而肾虚其实也不止一种,按照传统医学的分法,肾虚可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症状则“包罗万象”,腰背酸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苍白……都是肾虚的症状。

面对这些症状,现代医学的建议比较单调,多休息多运动,合理膳食,或者去医院检查。传统医学的建议则丰富得多,不仅有这些,还有食物补肾和药物补肾。

去到正规医院进行“肾虚”的诊断治疗大多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若是一些江湖方子,大家还是谨慎些好!

江湖方子对补肾非常重视,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虚是性能力低下的根源,肾补好了,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壮阳阳痿,提高性能力。补肾不等于壮阳,市面上的补肾药厂家也深谙此道,典型的补肾广告一般是这样的:男主不幸“肾虚”,无法满足女主;女主关心带着幽怨地望着男主,男主陷入自责。然后补肾神药降临,男主服药后,两人才能性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其实,补肾不是壮阳。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主打补肾功效的药品种类多达数十种。在不少药店,此类药品单独占据一个区域,售价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差了上百倍。

“如今,民间观念和广告宣传夸大误解了‘肾虚’的概念。补肾并非就是壮阳。”朱龙表示,肾功能男女皆有,中医上的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阳虚水泛等证型,表现为人体早衰或生长发育迟缓,补肾的概念自然也就涉及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

而且,中医对于肾脏的调理,以“虚则补之”为基本治则,补肾的途径也有多种,可以从肾脏本身入手,也可以从补肺入手,还可以从补肝入手等。

而壮阳特指男性性功能减退,通过饮食、按摩、锻炼等方法来增强男性气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补肾并不代表着可以达到壮阳的功效,壮阳也不意味着性功能有障碍。吃补肾药的潜在危害极大,也许有人觉得,现代医学也有局限,补肾药流传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再不济也能强身健体。

这正是补肾药千方百计想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不少补肾药都或明或暗地表示,自己没有(基本上没有)副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补肾药中含有何首乌。

不过近年不断发生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通报,提示口服何首乌的肝损伤风险。

传统医学认为,补肾需要慢慢调养,方能见效。不过,为了拢住顾客,一些厂家偷偷在补肾药品和保健品中加入西地那非,早已不是新闻。

“伟哥”是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绝对不能与任何形式的硝酸类药物混用,也有明确的禁用人群。FDA也曾建议:若患者眼睛出现不适、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

然而,当你以为你在吃补肾药或者保健品的时候,你的这种警惕几乎会降到0,甚至还以为是补肾药起效了。

而原本的你,可能根本不用补肾。

好文…………Via《解男题》

在我们中华大地真的是有永远去不完的火,永远活不完的血,永远祛不了的湿,永远驱不尽的寒,永远解不了的表,永远排不完的毒,永远理不顺的气,永远化不完的淤,永远补不好的肾,永远健不好的脾……永远骗不完的傻子

我们国人的肾真的有那么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