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把最差的情緒都給了身邊最親的人?

我是翼心


⊙2019.02.28

你所說的最差的情緒其實就是發脾氣,脾氣是負能量情緒的一種表現,發是發洩的意思,發脾氣就是將負能量情緒傾洩給自已的親人。

“親人”是比“外人”更安定的一種關係,發脾氣者對接近的人心思預期太高了,以為親人就應該支持自己,一旦碰到不順,就構成心思落差,覺得”別人不瞭解我也就罷了,怎樣你也不瞭解”,越想越生氣。習慣了就養成”窩裡橫”,把家人對自己的好當作理所應當,對家人事事苛求,肆無忌憚的展示惡的一面。


所有的光鮮亮麗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在家人面前理所當然的放縱起來,全然不顧家人的感受。他們知道,即便言行出格,親人也不會計較、不會記恨;即便拿他們當出氣筒,也能取得寬恕、瞭解、忍受、體諒。

及乎所有人都存在這樣的心情兩面性—對不相干的人客客氣氣、文質彬彬,卻對接近的人毫無顧忌、任性無禮。

負能量情緒所表現的發脾氣應該控制,無論是對任何人都不應該亂髮脾氣,發脾氣會傷心、傷身、傷情、傷志。常言說,發脾氣是本能,收脾氣是本事。為了家庭和睦,請收脾氣。

順頌安康!

一一《養氣場》


每日養氣吧


記得有一次。。。記得好多次。。。記得。。。

沒錯你自己都想不起來,一向自以為情商極高的你,有多少次在家人面前失控爆發,“我們是不是把最差的情緒都給了身邊最親的人?”如果把“都”去掉,我覺得答案是“是”。即使留下這個“都”我覺得我的答案也說的過去!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出門之前媽媽叮嚀囑咐多穿件衣服,她甚至會把衣服給你找出來,就放在門口你一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但是大部分人的心裡活動是什麼?“好煩啊”“我冷不就自己穿了嗎”“我出去一會就回來了”“我又被覺得冷了”。。。諸如此類的心理活動應該不佔少數。

我親身經歷過的一次刻骨銘心,可能是起床姿勢不對,心情不是很好,剛入冬大部分年輕人都還只穿秋褲,我也是一樣,起床就發現疊好的棉褲放在枕頭邊,媽媽廚房喊了一句“棉褲換上吧”回了一句“不換了,還不冷”出門要上班的時候媽媽又跟到門口遞了件厚的棉衣“拿著萬一冷了就換上”當時身上還是小棉襖,不知怎麼情緒一時就失控了“磨磨唧唧,我多大了,冷了不知道穿衣服啊”摔門就走了,其實摔門的那一瞬間也就後悔了,邊走邊回頭,透過窗戶看見媽媽一手捧著衣服,一手用手背搽了一下臉,母親應該是哭了,母親一直是個很要強的人,從小家裡不富裕但是在村裡是最乾淨的人家,印象裡母親從來沒有因為生活困難,經濟條件不好而落淚哭訴,那天的上班路上心裡五味雜陳,最後寬慰自己的心理卻是“她就不能少管點,我都多大了”。到了班上也還是不能釋懷,渾渾噩噩過了一天,下班的時候打了卡要離開單位,一個管後勤的大姐見我穿的不多隨口囑咐了句“穿這麼少,明天得加衣服了啊”我盡然沒覺得煩,多管閒事,卻有一點被關心的感覺,就應了一句“嗯,知道了,寧姐”。



回家的車上,半個小時的時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最值得銘記的半小時,母親和單位的寧姐做的基本是一樣的事,為什麼一個換來了“磨磨唧唧”一個卻被我當成關懷?兩個人誰對我更好,這是個白痴問題,我也不是一個智力低至如此的傻子,我突然明白,這是生活的慣性,父母無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習慣了他們對我們的好,以至於有一點不順心都要在他們身上發洩出來,但同樣的事我們敢對別人發作嗎?

自古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自古無孝子,中國傳統文化使然,孝道一直是國人重要道德標準之一,但是對於生活交集最為密集的父母,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思而後行,這可以作為我們情緒失控後給自己的寬慰方法,但卻不能作為我們一次次犯渾的藉口。你可以算一算這套理論能否支持你“失控”的頻率。“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或許真的要等到我親手為我的孩子遞上棉衣的時候,我才能真正體會到母親那時候的心情吧!



母親總會提起一件事,小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母親去田裡幹活都要帶上我,一次從田裡回來,剛進家門母親就走到水缸前拿起水瓢喝水,我就抬頭看著她,她喝完水低頭看見了我,我不知道當時自己是什麼眼神,但是媽媽說她永遠忘不了!每次提起這件事媽媽總有些內疚,內疚的原因讓我每次想到都會有想哭的衝動,母親的原話是“哎呀,當時我怎麼就能先喝水呢?你在那不一定渴成什麼樣呢?眼巴巴瞅著我啊,哪有我這麼當媽的”第一次聽到這個原因的時候,我在屋裡還在笑,出了房間就控制不住哭了出來。我記不起當時自己渴不渴,也不知道當時是什麼樣的眼神,但是媽媽都記得,她把這麼個不算錯誤的錯誤可能要記一輩子的,你對你的錯誤又記得多少呢?



當天回到家後,我沒有道歉,親人之間真的是不需要這個,親人之間的矛盾我們也習慣了不了了之,媽媽也沒有因為早上的事而介懷,還是一樣的吃飯,爸爸一樣的喝上一點小酒,我把班上的事改成段子講給他們聽,吃完飯我幫忙收拾了桌子,又去廚房幫忙刷碗,媽媽沒有說類似於“今天怎麼這麼懂事”的話,只是一起安靜的收拾好廚房,然後一起看電視,偶然插上兩句吐槽一下劇情,一切事都沒有早上摔門離開的痕跡,電視看完我回房間休息前跟母親說“媽,我明天穿棉褲了啊,大棉衣也找出來吧”


記憶死角


有過一次,在父親生病腦梗以後,因為要給他做化痰,必須佩戴霧化器。但是那個時候,父親似乎不想戴霧化器,反反覆覆要摘掉。後來,我因此發火了,把霧化器摔在了病房地上。

永遠忘不了父親當時被我的怒吼聲驚嚇到樣子。那個是父親腦梗,思維和語言能力都比較遲鈍。受驚嚇後的他就想小孩子一樣,眯著眼睛,向後躲避,嘴裡嗚嗚。

父親如今已經離去,這也成為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愧疚。雖然後來幾年一直都盡心盡孝,但那次的怒火,成為了我人生無法磨滅的痛點。

願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天使愛買梨


朱熹老夫子曰: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被許多人斷章取義,羞辱攻擊了不知道有多少年頭了,朱老夫子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話曰: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兩句話一起說才能讀懂其意,朱熹老夫子曰:存天理,滅人慾;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有一箇中文詞正好和朱老夫子這兩句話相互輝映:喪盡天良。

人生來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就不能說是極善或極惡,而是善惡之間,因為,人是有良知的,親人離自己最近,一家人一起生活,難免發生爭執,家庭成員多,就會有性格強、弱,瞭解家人的性格,脾氣秉性好的總會讓著脾氣秉性火爆的,可是,家庭中常會發生脾氣秉性火爆的得寸進尺,有脾氣就發,從不想別人的感受,豈不是變成了親人是拿著傷害的。

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越來越少見,相互利用挖坑,有事靠前沒事靠後,朋友最近賺多了點,買新衣服看到不服氣,朋友買新車妒忌得紅眼兒病,恨不得朋友現在就死,豈不是變成朋友是拿來利用的。

國人當反思,誰也不欠誰的,親人之間有今生無來世,存天良、滅私慾,常反省少抱怨,才能互惠互利、尊老愛幼、相親相愛、相互包容活的輕鬆;朋友之間友誼真摯,相互尊重、相互鼓勵、相互幫襯才能久遠,活的自在。謝謝!祝健康快樂!



素素56792842


是的

就好似如同一個很想要的實物,得到了以後我們並不會太過珍惜,或者是得到久了以後,就不會再像當初一樣視若珍寶,愛不釋手,深怕傷著擱著碰著,反而覺得,它已經是我的囊中之物,我愛咋咋地,對它隨性而為。

我們對待親人也是如此,因為知道他永遠不會離我們而去,也因為長時間的相處在一起,對於對方會漸漸的積累些平時的不滿不悅,比較容易因為某些小事,就突然性爆發自己的壞脾氣。

而對待外人,因為不熟悉,不瞭解,所以我們習慣性的對別人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可能因為自尊心在作怪,反正人都希望別人眼裡的自己是美好的,當然少數人除外),對初認識的人會表示出最大的友好,這樣才能愉快相處,雖然久了,有些本性會暴露無遺,但是也會盡量的剋制自己。因為他們不是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親人。

所以還是希望有壞情緒的時候還是請儘量的剋制自己,雖然家人永遠都會在你身邊,但是你壞情緒時口不擇言說出的那些話,還是會很傷人心,讓人會很難過的。

好好與家人相處吧,早知道對你最好的,也只有你的家人了。


錦夏jx


我們每天面對著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而作為人類是需要有一個適當的壓力釋放方式的。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很多時候無法將這種情緒對外釋放,又不得不去釋放。那麼,身邊的人便成為了我們釋放的對象。由於是親人,朋友。我們在潛意識中會認為,這樣的負面情緒釋放不會影響到彼此間的感情。而這樣的情況的確是社會中最為常見的。


醜鑑人生by


我是那種有恩報恩,有怨也必“瑕疵必報”的那種,我的性格不可能把別人惹我生的的氣再去撒到我的家人身上,我覺得那樣做很愚蠢。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何況這種怨氣去遷怒於自己的家人。。。

別人氣我,我不氣。憑什麼讓我生氣啊!我生氣還傷自己的身體,我反過來氣你,讓你生氣。


用戶5563755623


象你提的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真真的存在。

一個人在外面或在單位,難免有委屈和不順心的事,

遇到這種事如果要發作,可能後果很嚴重,沒辦法,只能忍!

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家裡,稍微有點不和自己的心思,就有可能跟家裡人發火!

做為家裡人,尤其是妻子,遇到這種情況要善解人意,先不理他,冷處理最好。

現代生活壓力大,

理解萬歲!


猛禽950


個人算是吧,畢竟別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就算是朋友,你偶爾發個火,那也是因為倆人之間的事,不會因為別的,就是這你經常發火,逐漸你們的朋友也做不了了估計。最多的時候還是對家人吐露,展現的壞脾氣最多,畢竟那是親人,會包容你,也會理解你,但是我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壞脾氣,只能說是使使性子😅。


求真的故事


是的,原因是,他們都是最親的人,在一起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所受的壓力,磨難也是最長的,因為他們是親人關係一切苦難都可以承受。對外人來說是很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