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景點——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始建於公元1419年。在色拉寺您可以觀看著名的辯經現場;而且色拉寺還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的藏文大藏經的珍藏地,擁有鎮寺之寶“馬頭明王唐卡佛像”。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周圍柳林處處,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寺東和寺南有普布覺寺、米瓊熱尼庫寺、貢巴薩寺、帕奔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麗尼姑寺;寺後還有珠康日卻、色拉卻頂寺等等。

關於色拉寺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色拉寺在建寺之前,烏孜山麓上開滿了野生的玫瑰花,而野玫瑰的藏語發音正是“色拉”,因而寺院得到了“色拉寺”的名字。另一種說法是:色拉寺在奠基興建時突然下了一場很大很猛的冰雹,冰雹在藏語中的發音也是“色拉”,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

西藏景點——色拉寺


措欽大殿是色垃寺最大的殿堂,也是色拉寺宗教事務的管理中心。1710年由固始汗(公元1582年~1654年)後裔拉藏汗(公元1705年~1717年執政)直接贊助修建的。大殿們於色拉寺的東北部,高四層,由殿前廣場、經堂和5個拉康(佛殿)組成。殿前廣場遍鋪片石,面積約2000平方米;經堂大門面向正南,門外為雙排10柱的前廓,廓壁彩繪四大天王像。經堂方柱如林,有長柱89根、短柱36根,面積近2000平方米。經堂中央以長柱升起天井,用以採光。殿堂原主供釋迦也失塑像。

第七世達賴(格桑嘉措)圓寂後又製作一尊5米高的強巴佛鎏金銅像供於東側,此外還有宗喀巴師徒三尊、格如堅才桑布、多傑朗覺等格魯派高僧塑像和一座尊勝塔。強巴佛鎏金銅像造型精美,坐於雙獅須彌座,足踏仰蓮座,兩手作轉法輪印,面相圓滿,神態安詳。經堂後部為3座佛殿:強巴佛殿居中,內供措欽大殿主尊強巴佛,形體高大(高約6米),身體在一層,頭部在二層;強巴面容佛殿,背光為組合圓雕的神鳥、摩羯魚、龍女等,形象生動,雕飾精細。強巴佛像兩側彩塑八大菩薩(亦稱“八大隨佛弟子”,即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菩薩、虛空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立像和兩忿怒神像。

靠南牆的高大經架上珍藏著明成祖贈送給釋迦也失的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版《甘珠爾》經書105函(原為108函),這部經書是第一部藏文印刷佛經版本,在中國版本學的研究和印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強巴佛西側是羅漢殿,殿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兩側為十六羅漢和四大天王塑像,均為泥塑彩繪。十六羅漢原為釋迦也失從內地帶來的木雕像,後臨樣泥塑,將木雕像置泥像腹中。塑像基本保留原來明代的造像風格。強巴佛殿東側是大威德殿(結幾拉康),主供十一面金剛牛頭塑像,此外還有依怙神、白拉姆(吉祥天女)、朗色多聞天王等護法神像。殿兩側置經架經書。 措欽大殿二層兩則為僧舍。後部正中為強巴面容佛殿,強巴塑像兩側供有貢如堅贊桑布靈塔、傑第曲吉村靈塔和一座尊勝塔。佛殿兩側是慈悲殿,面積很小,主供千手千眼觀音,以及度母、六臂金剛等銅像。三四層為措欽大殿堪布赤巴(法臺)的居室、經堂和“喇吉”(色拉寺管理機構)為公的場所以及達賴喇嘛來寺講經時的居室。四層之上起一屋架,冠以歇山式金頂,屋脊上裝飾寶盤、寶珠、倒幢、人身神鳥,四個翹角飾摩羯魚首,金頂下采用內地的斗栱形式承簷,更增加了大殿的宗教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