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不到2018年的最後一天,你永遠不知道今年還會發生什麼新聞。

這句話,在這幾天日本媒體的對華報道上再次應驗:“反美親中”的論調,一時竟能佔據各大日本媒體版面的主流。

而讓包括一眾右翼媒體在內的日媒一反常態的,則是一週前美國發出的那份公告。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美國白宮

公告中,一向倡導“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以拉日本簽署貿易協定為由,列出了一系列(在日本人看來)顯然“公平性存疑”的要求。

因此,從普通網友到媒體,都在力勸政府“要謹慎和美國牽手”。而在“反美”聲浪之中,不少日本媒體紛紛呼籲和中國合作。

“我們不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1日發佈的那份公告,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另一顆“毒丸”。

公告的內容很明確——在列出的22項待磋商事宜中,美國再次瞄準了日本的汽車和農產品領域,要求後者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這個要求意味著日本必須進一步開放市場,以方便美國打入日本汽車和農產品領域。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日本汽車生產線

而另外一個“過分要求”是寫入匯率條款,“確保日本不會為阻礙國際收支調整和獲取不公平競爭優勢而進行匯率操縱。”

簡而言之,就是讓日本不能通過誘導日元貶值而促進本國出口——儼然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貼給了日本。

最讓日本國內不能接受的是,美方把服務貿易、勞動僱傭、環境治理等統統寫入了談判目標,毫不掩飾要與日本進行全面徹底經濟談判的心思。

“圖窮匕見”之下,還有一個難堪的事實被暴露出來:

在此之前,日本政府堅稱與美國要談的是“貨物貿易協定(TAG)”,只涉及“物品”。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精心編制的謊言。

赤裸裸的現實,讓日本老牌右翼媒體都坐不住了。

“日美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明年也很難達成協議。”在最近一篇唱衰日美談判的報道中,《產經新聞》沒有掩飾其失望。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而被日本媒體同時關注到的,還有公告談判目標中的另一句話:“如果日本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締結自貿協定,需要建立相關機制以確保透明性和行動的恰當性。”

“這是為了牽制日中締結自貿協定!”日本《朝日新聞》一針見血地指出。

這就是被稱為“毒丸”的條款。

而11月底美國政府的一次表態也支持了《朝日新聞》的說法:美日協定要以已簽署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為雛形,意即一旦某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締結了自貿協定,其他國家可以退出。

如此一來,美國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要知道,當前中日韓等16國正在積極推進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力爭明年達成協定。

美國此時橫插一手,無疑是想在中日間設置障礙——如果日美貿易協定按照美方給出的談判目標締結,將會限制日本貿易外交的自由度。

對此,有日本網友不無擔心地說,“要是接受了(美國的要求),日本就成經濟殖民地了。”

輿論一邊倒:“要加強與中國合作!”

巧合的是,當日美貿易協定遭到空前反對時,不少日本媒體開始頻頻提起與中國合作的積極面。

《日經商業週刊》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安倍首相表示早日達成RCEP意義重大。

“RCEP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框架,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人口基數還是經濟增長能力,RCEP遠勝於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不僅如此,文章還呼籲日本歡迎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認為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與亞投行在融資方面一直都有合作關係。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資料圖片:2015年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圖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標識。

如果雙方能夠合併,就可以提高資金籌措能力,也可以為亞太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環境開發等擴大融資。

“這將成為亞太金融合作的舞臺。”文章稱。

事實上,從RCEP到亞投行,日本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看到的不僅是更大的舞臺,還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今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華進行正式訪問時就曾強調,“中國的發展對日本是重要機遇”。

小銳猶記得,那次訪問,還促使中日就著力將第三方市場合作打造成雙方務實合作的新支柱達成共識,受到不少日本專家的歡迎和稱讚。

日本經濟學家田代秀敏認為,日中雙方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合作是可行的,雙方行事風格和優勢領域各不相同,正好構成互補。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資料圖片:2018年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夫人安倍昭惠抵達首都國際機場,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以上種種,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心態的變化。

從過去對“一帶一路”的懷疑和牴觸,到現在的認可和歡迎,日本無疑正在認識到,在經貿領域與中國開展合作遠比競爭來得划算。

日本《朝日新聞》直白地指出,日本和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日應當加強合作,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偉大的創造潛力,值得借鑑和學習。”文章稱。

憂心重蹈當年覆轍

說起來,當下日本加強與中國合作、同時警惕美國,也和過去“吃過虧”有很大關係。

上世紀,日美貿易摩擦不斷惡化,日本政府最終向美國妥協,並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正因如此,日美首腦在今年9月甫一宣佈開啟貿易談判,日本國內便出現了“重蹈日美貿易摩擦覆轍”的擔憂。

“當年的貿易摩擦是日本向美國讓步的歷史。日美半導體協定是日本半導體產業衰退的一大原因。明年開始的交涉中,日本如何應對美國?”《產經新聞》曾這樣詢問政府。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執行所長樊小菊告訴小銳,即使日本政府迫於美國的壓力,接受日美貿易談判,但出於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考慮,日方也會盡力保護農業等敏感領域。

在她看來,日本國內近年來對美國的不信任感增強,不僅體現在經濟上,也體現在安全領域。例如駐日美軍基地等問題,已經多次引起日本民眾抗議。

“日本政府很可能以國內反美情緒為支撐,在對美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同時值得一提的還有,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日本國內日漸生出“唇亡齒寒”的憂患意識。

《日本農業新聞》網站注意到,由於中國減少進口,美國大豆庫存暴漲。為了“消化”大豆,預計美國將把矛頭指向日本,逼迫日本增加大豆進口規模。


什麼情況?日本媒體一邊倒突然集體“反美親中”


很顯然,在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面前,日本的角色相當尷尬。

樊小菊指出,日本不願意看到中美關係過於緊張,因為這樣也會損害日本的利益。所以,日本希望盡力維持中美關係,扮演“調停人”的身份。如果美國一味在貿易上向日本施壓,可能加劇日本國內反美情緒。

“畢竟,把本國利益置於他國之上並以強力施壓的貿易談判是不得人心的。”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