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初識趙六生,是在2019年元旦。當時因家鄉湖北崇陽長三角商會在上海舉行成立慶典,嘉興崇陽同鄉會計劃送一小賀禮,大家商量來商量去,一時想不好送什麼。後來,嘉興崇陽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嘉興恆協製冷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德彪一拍腦門,說自己有一位書法家好友,若求得其一幅字作為禮物應該比較好。大家當即表示贊成,並希望我先撰寫一首關於家鄉崇陽的詩作,然後再交由趙六生書寫,說這樣比寫個“厚德載物”之類的話更有實際意義。於此,我專門寫了一篇200多字的《崇陽賦》。

200多字要用毛筆寫成書法作品,這可是個“大工程”。據說趙六生起初打心底不願意接這個活,後來礙於和金德彪的感情,最終還是接了。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寫了廢,廢了又寫,趙六生為把《崇陽賦》寫得自己滿意,整整熬了兩個通宵。“第一稿寫好時,我覺得已經十分牛了,但因為某個字不如意,趙老師還是把它揉進了垃圾桶,我當時那個心疼啊!”金德彪事後回憶說,當時為了靜心寫,趙六生硬是把他“趕”出了工作室。第三稿寫完,趙六生才總算讓自己“過了關”。

那是一個冬陽暖照的下午,德彪約我去趙六生的工作室看“成品”,我這才有幸認識了六生先生和他的字。

趙六生1978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18年來到江南水鄉、紅船起航地——嘉興,和朋友一起創辦龍集文化傳媒公司,主營書法培訓。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進屋就聞見濃濃墨香,扎個小辮子的趙六生正在碩大的書法案臺前揮毫,起初10多分鐘,他似乎絲毫不受我們推門進來的影響,自顧沉著寫他的字。

龍集工作室牆上掛著不少清新雋永的書法作品,古樸狹長的木質茶臺,秀麗的青花瓷茶具,熱情的助理姑娘為我們泡茶。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書法藝術世界。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趙六生忙完,才過來跟我們說“對不起、怠慢”之類的客氣話。當徐徐展開他的書法作品《崇陽賦》,我立即被娟秀的行楷深深折服了。果然,當《崇陽賦》在崇陽長三角慶典大會上展示時,瞬間驚豔了全場。

據介紹,趙六生其父是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客座教授趙伯恆。祖父趙鴻俊、曾祖父趙睿煦也因書畫上的造詣而馳譽千里。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正是在這樣的薰陶下,趙六生自幼酷愛書法,一直將書法藝術視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平時不管教學教研任務多重,他都臨池不輟。他多年臨習歐陽詢、王羲之、吳昌碩、鄧石如、沈伊默、于右任、田英章等歷代大家名帖,正、草、隸、篆、行五體兼習。在師法古人的同時,經常參觀國內外書法大展,從中提其精華,融入自己的書法創作。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趙六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清代名家石濤的名言“筆墨當隨時代”。他認為書法是一種表達方式,表達什麼樣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這內容來自生活、來自人民群眾,經過創作之後又呈現在大眾面前,給大家以美的享受。

一位著名老書法家非常欣賞趙六生,稱讚他的書風從不求其索怪,而是放縱於自然而然之妙處,達到了“規規矩矩寫字、實實在在”做人的境界。

三生有幸識六生:青年書法家趙六生初印象

的確,雖然認識趙六生的時間極短,但我首先已被其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所深深折服,真可謂“三生有幸識六生”。

祝願六生先生書法創作之路越走越遠。(嘉興日報記者章亞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