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來源:閱讀第一 ID:Readfrist

“媽媽幫你存起來。”

——似乎每個中國孩子的記憶裡,都有這樣一句“咒語”。

這意味著,過年期間歡歡喜喜收到的壓歲錢,就這麼進入了媽媽“看不見的存摺”裡。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在我小時候那會兒,收到幾百上千,已經是“暴發戶”級別了。但隨著時間變遷,現在孩子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數額真是水漲船高,幾千上萬都屬於正常水平。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於是,越來越鼓的紅包也讓我們做爸媽的更加頭疼起來:壓歲錢幫娃存起來還是花掉?怎樣的處理方式更合理?

英國劍橋大學關於「兒童習慣形成與學習」的研究顯示,多數孩子的理財觀念在7歲時就已形成。

也就是說,7歲的孩子,已經大概能夠理解貨幣價值,明白金錢可以換取物品。更重要的是,從這時起,「財商」的培養就可以開始了。

而對如何處理壓歲錢,更可謂是一年一次的「財商」培養黃金時機!

那麼,其他國家是如何培養這項能力的呢?我研究了下和我們一樣有著“壓歲錢”習俗的日本,以及世界上最富有的猶太民族,終於發現了培養孩子「財商」的這些奧秘……

1

日本金錢教育的本質:

“斷舍離”與感恩教育。

日本孩子通常在元旦能收到來自親戚甚至鄰里送的「お年玉」,也就相當於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壓歲錢。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日本壓歲錢一般給多少?和我們不太一樣的是,他們所給的數額都比較固定,並且也不求什麼“排場”。通常來說,有這麼一套標準: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日本媒體做了一項調查,統計下來,日本小學生平均每人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基本在2-3萬日元之間(相當於人民幣1200-1800元)。

和中國的紅包不太一樣,「お年玉」通常是白色的。不少腦洞大開的日本設計師還繪製過一系列惡搞樣式:

比如,把一萬日元上的人物福澤諭吉畫到紅包上: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福澤諭吉說:

“這筆錢是為了投資你的未來,

給我好好使用!”

發紅包也如此嚴謹又幽默的日本人,會如何教孩子處理壓歲錢,藉此培養他們的「財商」呢?觀察下來,我發現有兩點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分類購物法

和日本人整體收入相比,塞進「お年玉」的錢真是小數目。

但日本家長還是非常重視壓歲錢的處理方式。除了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銀行賬戶,把錢存進去以外,他們還會用一個比較特別的方法,教孩子使用金錢——分類購物法。

這個方法就是將壓歲錢分成若干份,並分別列出購物清單,再進一步分類,把清單內的物品分為“想要的”和“必要的”兩類。後者優先購買,前者則可以不買或者暫時先放一放。

因為很多時候,“想要的”東西往往並不是“必要的”東西。

別說孩子了,大人們都極易陷入這種物慾中。比如,明明準備去超市買一箱牛奶,但到了超市後,看到麵包還新鮮,就買了一點;再看到多肉植物很可愛,那買上幾盆;然後發現拖鞋打折了,那必須買幾雙。

結果,回家後才發現,自己買了一大堆並不需要的東西,但是沒買牛奶。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所以,在無限的購買慾望與有限的金錢之間,孩子需要一定程度的“斷舍離”精神。

而分類購物法,就是“斷舍離”的初步實踐。

從小培養孩子對金錢的適度、按需使用,就是提前讓他們遠離對物質的迷戀,更自由、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金錢。

回贈感謝卡

每回去日本,和當地人相處,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人無時無刻的感謝。

日本的感恩教育從小抓起,在收壓歲錢這件事上,也毫不怠慢。

日本孩子會給送壓歲錢的長輩們寫感謝卡,首先表示感恩的心情,另外,還會寫上自己使用壓歲錢的計劃。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聽上去很“麻煩”?我覺得一點也不。

「財商」教育,首先是感恩教育。孩子應該記得錢從哪兒來,應該明白壓歲錢並不是單純的“給錢”,而是愛與祝福的心意表達。

所以,簡簡單單的一張感謝卡,背後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從小有這樣的教育,長大才能有一顆溫暖的心。

2

全球最富有的猶太民族,

孩子從小就是“理財專家”。

猶太人素來是公認世界上最聰明的族群,也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

甲骨文公司創始人兼CEO勞倫斯·埃裡森、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資本世界第一個超十億富翁與全球首富洛克菲勒……掌控著華爾街80%以上投資產品的是猶太人;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猶太人佔一半;美國的百萬富翁中,猶太人佔三分之一;《福布斯》美國富豪榜前40名中,猶太人佔18名。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那麼,猶太人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我總結了以下3點:

從小抓起

猶太父母尤其重視從小讓孩子認識到,金錢得來不易。如果孩子開始向父母要東西,就一定會和孩子耐心解釋,東西要花父母的錢購買,而賺錢是是辛苦的。

解釋金錢來源的必要性在於,從根源上讓孩子意識到,即使是父母,也不能理所當然地伸手要錢,需索無度,將來自己在賺錢花錢這件事上,也會更謹慎。

還記得之前看《爸爸去哪兒3》,陳小春對Jasper的金錢教育就讓我印象很深。

任務環節,當地村民老爺爺熱情地給Jasper一些零錢買菜。陳小春不但告訴Jasper,別人辛苦賺的錢,不能拿,還要求他雙手歸還,以示尊敬。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從小抓起的猶太人,還總結了一套教育規律。我找來這份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時間表,可供參考: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3歲:父母開始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孩子要學會簡單的計算;

5歲:讓孩子知道錢幣可以購買的東西、錢是怎樣來的;

7歲:看懂價格標籤,培養“錢能換物”的觀念;

8歲:教他們去打工賺錢,把錢儲存在銀行裡;

9歲:孩子要能制定一週的支出計劃,購物時知道要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週省下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之需;

12歲:看穿廣告包裝的假象,設定並執行2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

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最早是20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提出的一個概念。

為此他做過實驗:找來幾十個孩子,讓他們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上的托盤裝著好吃的小零食。

研究人員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直接吃這些零食;但是,如果按了桌上的鈴,等幾分鐘後研究人員來了再吃,那麼就能額外再獲得一份零食作為獎勵。

實驗結果是,大多數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就選擇放棄,直接吃掉了零食。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等到了研究人員回來才吃。

那三分之一的孩子,就有著“延遲滿足”的能力。本質上,這是一種自制力,以及能夠看到長遠價值而犧牲即時滿足的智慧。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猶太人也是以這個理念培養孩子的「財商」。他們會要求孩子以勞動賺取零用錢,或是玩耍的時間。於是,猶太孩子從小就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努力學習,努力賺錢,才能獲得更長的玩耍時間,有更多自由選擇自己要買的東西。

所以很簡單,想玩,想買,還得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之內的事情。先辛苦,後享受。

說到底,延遲滿足不是讓孩子壓抑慾望,而是幫助他們克服眼前的困難,追求更長遠的目標和益處。

《媽媽是超人》節目裡,霍思燕就展現了這方面的教育智慧。

她讓兒子嗯哼給小貓換尿墊,以此獲得酬勞,賺取人生中第一個20元。也明白了,只有辛苦過,付出過,才才能有所收穫。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習慣儲蓄

猶太父母還會教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且,是“從一塊錢開始儲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哪怕再大一筆錢,都是由一塊兩塊累積而成的。假設孩子嫌金額小就不懂得珍惜,東花一點,西花一點,再富有也很快就會付諸東流。

臺灣的理財專家黃欣,從小就按照這個理念給女兒進行教「財商」教育。她給女兒準備了兩個儲蓄罐,一個寫上“錢變多”,另一個寫著“快樂花”。

每次拿到零花錢時,她都讓女兒分成兩份存入兩個存錢筒裡。等“錢變多”儲蓄罐滿了,就當著女兒的面,把她存的零錢換成整張的鈔票,積攢後存入銀行。

而女兒也可以從 “快樂花”儲蓄罐裡取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在此過程中,其實也是建立孩子對儲蓄與消費的思考,在實際生活中體驗理財,養成積累財富、按需支配的好習慣。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另外,設定儲蓄目標也是很重要的環節。例如,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存錢進度表」,讓孩子設定一個存錢目標(買玩具,做投資……)。

每存一筆錢,就更新在進度表中。這不但增加孩子朝目標前進的興趣和參與感,也是以上提及的“延遲滿足”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減輕孩子亂花錢的衝動。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

財商,是一個人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

我想,從壓歲錢衍生開來的「財商」教育,核心是讓孩子從對「錢」本身跳脫開來,而更多地關注到這三件事:錢從哪兒來,該如何合理使用錢,以及,如何創造更大的財富。

這就是“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

之前聽說過,股神巴菲特6歲的時候,就從媽媽那裡拿25美分買了6瓶可樂,然後再把這些可樂以翻倍的價格全部賣掉,就此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有一次,媒體記者問他:“您認為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講金錢和投資?”

他回答:“越早越好。”

壓歲錢這塊“燙手山芋”,日本人和猶太人的這5招太好用了!


說得實際一些,孩子的未來與錢密不可分,所以,良好的理財習慣、正確的金錢觀,都是孩子從小的就該接受的重要一課。

根據以上日本和猶太人的這5點策略,各位爸媽不妨考慮一下,把壓歲錢作為一年的零花錢,按每週或每月分配,進行“錢變多+快樂花”的存錢計劃。

如果壓歲錢實在太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其中一部分先儲蓄起來,在此過程中給他們講講利息、投資、理財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