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闢北非戰場的問題上,希特勒和陸軍總司令部到底誰對誰錯?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沒有誰對誰錯之分,戰略上都短視。

德軍進入北非戰場是墨索里尼40年 10月入侵希臘和埃及失敗後的連鎖反應,托馬於此時派往非洲,調查是否有必要派德軍幫助意大利人進軍尼羅河谷。他的結論是要派就派至少4個精銳裝甲師替代意大利軍隊,一舉征服埃及。


由於意大利將領巴多格里奧和格拉齊亞尼反對由德軍替換意大利軍,墨索里尼也僅希望得到部分德軍的幫助。希特勒出於政治考慮決定派出一小型部隊,幫助意大利維持北非戰場。

而德陸軍總司令和總參謀部呢?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一概拒絕!他們認為應避免戰線過長“我們的危險是,贏得了所有的戰爭,卻在最後一場戰爭中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加入北非戰場,資源將向海、空軍傾斜,這是海軍司令雷德爾和空軍司令戈林樂見的。二者反對進軍蘇聯,而陸軍一門心思在謀劃入侵蘇聯的計劃。


可以說40年底和41年初,德軍有足夠的軍力進軍埃及,把英國人趕出北非佔領埃及。或許希特勒內心從沒真正的考慮過擊敗英國,進而讓意大利人坐大。結果北非戰場成了德國的一個潰瘍。精明的丘吉爾找準德國的軟肋下手,迫使德國真正進入兩線作戰,付出的成本遠勝於當初。


歷史扒糞機


關於地中海戰場,德軍陸軍總司令部從始至終都持反對的態度,因為在希特勒派遣托馬將軍去北非考察的時候,陸軍總司令部已經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了,顯然在這場陸上決戰爆發之前,陸軍總司令部不願意分散兵力,這違背了軍事上集中優勢兵力的基本原則。


希特勒一開始也對地中海戰場相當冷淡,對於開闢地中海戰場最積極的是德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和空軍總司令戈林,墨索里尼也邀請希特勒派遣軍隊和意大利軍隊一起將英軍逐出埃及。從北非回來的托馬將軍向希特勒做出了彙報,指出介於沙漠作戰和英國擁有地中海制海權的原因,德軍應派出四個裝甲師來執行這一任務,而且為了緩解補給壓力,應將進攻任務全部交給德軍,意大利軍隊不能一起參與進攻。托馬將軍指出意大利軍隊戰鬥力太低,徒有其表。

從軍事角度來看,德軍並不需要向北非戰場投入太多的兵力,區區幾個裝甲師對於德軍來說並不算什麼,可能空軍的投入要大些,因為需要執行額外的運輸任務。以實際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的作戰經歷來看,如果一開始德軍就投入四個裝甲師並給予充足的空中支援和後勤補給,那麼在1940年的冬季之前完全可以徹底打敗北非英軍並佔領埃及,從而徹底將英軍逐出地中海,畢竟當時英軍只有兩個裝備很差的師。對於德軍來說這將又是一次閃電式的勝利。


但是決定性的因素在政治上,無論如何墨索里尼不會同意讓德軍單獨執行這一任務,一開始墨索里尼之所以邀請希特勒一起進軍北非只是想更加確保勝利的奪取,他並不想讓希特勒派遣過多的德軍,所以即便在沒有德軍的支援下,意大利軍隊還是在北非發起了進攻,最終遭至慘敗。為了挽救意大利這位盟友,希特勒不得不派遣部隊前往北非戰場,但是並不是四個師,而是隻有兩個師,希特勒並不想擴大北非的戰事,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讓意大利免於崩潰,這完全是政治上的考慮。


以後來的眼光來看,德軍確實有必要出兵北非戰場,因為一旦意大利丟失了北非,那麼整個法國南部和意大利本土都將面臨著被從海上入侵的風險,這一風險隨著英軍實力的增加而不斷增加,這將使德軍和意大利軍隊投入更多的兵力用於海岸線的防禦,這些兵力遠比北非戰場的兵力要多,所以從兵力節省上來看,開闢北非戰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開闢戰場不是為了阻止英軍的反擊,而是徹底打敗英軍,一開始就要投入足夠的兵力也迅速結束這裡的戰事,這樣既徹底保證了地中海的安全,也不會分散兵力。

但是希特勒卻向北非派遣了不充足的兵力,這使得北非戰場成為一場耗時數年的消耗戰,反而牽制了一部分德軍陸軍和空軍兵力,最終還是丟掉了北非,而且損失了幾十萬軍隊,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放棄北非戰場,專心經營意大利和法國南部的海岸防禦。德軍要麼就投入足夠的進攻兵力,要麼就徹底放棄,專心歐洲大陸的防守,無論哪一個都比希特勒實際選擇的要好!


戰略論


戰爭要有主次之分別。法國投降後,德國的主要方向應該是英國。在英國沒有安定的時候去進攻蘇聯,已經是犯了兵家大忌。此時再開闢北非戰場,目的是什麼?是迫使英國求和還是增加與英國的作戰強度?


如果說是迫使英國屈服,北非也不是決定性戰場。英國可以隨意抽調北非的軍隊去希臘等地作戰就可以看出,北非不是主要戰場。北非作戰只是消耗德國的作戰資源。


德國隔著海峽無法進攻英國,隔著地中海就能打敗英國?也不可能。所以北非戰場不是主要戰場,不能進行較大的軍事行動。如果希特勒出於政治考慮要穩定意大利的形勢,也只能穩定,而不是擴大。


這也符合總參謀部和陸軍的觀點看法。希特勒最初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隆美爾自作主張的擅自行動破壞了這個規則。迫使陸軍不得不擠出物資滿足隆美爾對個人榮譽的追求。


北非戰場最大的問題是物資供應不足。對比一下日軍在瓜島的狀況。日軍不是人數少,而是給養武器彈藥少。光有人是不會有戰鬥力的。隆美爾最後在阿拉曼成為強弩之末,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腦力不足。應當預見而不去預見。


在北非的問題上,希特勒出於個人喜好而不是戰略考量。


天明遙遙山海關


佔位北非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