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車撞孩子:人性是怎麼瓦解的



葫蘆島車撞孩子:人性是怎麼瓦解的


2018年11月22日,這是屬於中國孩子的黑暗日子。

這一天,大地微涼,人性淪陷。

當日12時15分,在葫蘆島建昌第二小學門前,29歲的男子韓繼華,人性消失,魔性大發,駕駛奧迪A6車,撞向過路小學生。

他不是醉駕,也不是毒駕,而是殘害。5名孩子死亡、19人受傷,其中重傷3人,如此慘烈的代價,令人心碎無語,出離憤怒。

韓繼華,性格內向偏執,心胸狹窄,近期因夫妻矛盾,輕生厭世,產生極端思想,採取駕車衝撞方式,隨機選擇作案目標,終將目光鎖定在天使寶貝身上。

天使在天堂,人間不值得。偏偏,像韓繼華這樣的惡魔幽靈,就在人間晃盪。

只是,在今天,要為葫蘆島撞殺孩子事件找到一個理性的打開分式,不容易。

複雜中國,複雜傳播環境,要防止惡性事件成為病毒,帶來反向示範效應。懂得新聞倫理的人,都明白《報紙的良知》為什麼反對詳細描述犯罪手段,因為那和“就和在學校裡教人犯罪差不多”。

本最不應傳播的是現場視頻,在微信群裡已盡收於天下人眼中。那麼,最適合講理的文字,如果還沒有辦法在人心植入道義和安撫,互聯網不僅可能失去自淨功能,而是多了一塊正義的矇眼布。

人心壞了,人就變成了惡魔。葫蘆島撞殺孩子事件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療治人性,這是責任媒體本不應該缺位的事。只不過,很多媒體將孩子和洗澡水都一起偷偷地在暗處倒掉了。

於是,人們看不清惡魔韓繼華的面目,不明白人渣背後隱藏可怕人格,也就不知道,此後,又有誰又會變成另外的惡魔,將黑手伸向下一群天使寶貝。


葫蘆島車撞孩子:人性是怎麼瓦解的


本文只談人性與人格,不談制度與國家。

請選擇相信,選擇理性,選擇專業,為葫蘆島撞殺孩子事件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有些事,可以說,值得說,應該說,人們也可以說得透,來傳遞民意需要且認同的正能量。

梁漱溟曾說,中國人普遍過著沒有宗教的人生。

這些年,無數人在追求信仰的路上,跌跌撞撞,迷迷怔怔。金錢、美色成為成功者的信仰,活著成為不成功者最牛逼的信仰。在成功與不成功之間,還有太多光怪陸離的信仰。

我一直提倡這個觀點——就讓孩子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神聖的信仰吧!誰不愛孩子,誰傷害孩子,有違天道,人神共憤,必遭天遣。

葫蘆島撞殺孩子者韓繼華,是沒人性的人。一個沒有人性的人,又怎麼可能收穫感情的慰藉呢?種下善良收穫善良,種下惡毒得到殘忍。“夫妻矛盾,輕生厭世”,是他這個缺乏人性人倫人情的惡人的宿命。

一個真心愛孩子的人,是永遠不會輕生厭世的人。如果真正珍惜孩子,讓他們成為“純潔而神聖”的存在,人們日子過得都不可能那麼糟。

也不是每個厭世者都需要通過出家來進行救贖。沒有宗教的人生,要固化起對真善美的信仰,需要的通路,也就是選擇品質的文化生活,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在文化中修行。

人間,有孩子的純潔、真誠、善良、溫暖。給孩子溫暖與美好,在孩子內心植入善良與正義,讓孩子變成天使,自己才能走出人性幽暗峽谷,抵達佈滿陽光的原野。

如果想不明白到底給了孩子一個怎樣的世界,那就先想明白,孩子給了我們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認為,孩子對於成人,賜予永遠比索取多。一個成年人,懂得蹲下身子,好好去與孩子對話,潛心進入孩子那個完美世界,去呵護其中的一草一木。那時,你就會發現,孩子在以一顆幼小的心靈堅強抵禦著成人世界的一切不美好,以最大的積極自由消解來自成人世界充滿抱怨的負面影響。孩子那裡的完美世界,充滿陽光、活力、健康,五彩繽紛,絕不黯淡。

所以,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揮刀向像孩子這樣的弱者的懦夫最可憐的人渣了。誰汙染孩子的眼睛和靈魂,誰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哪怕有一點點,其實也都是在讓自己向那種遊蕩在人間的殘暴、無恥、極惡、歹毒的惡魔靠近。

在今天,至少要用人性與溫暖,讓孩子成為中國人真正呵護和敬畏的信仰。

讓孩子不受傷害,就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普遍認同的真理,是應該普遍信奉的宗教式信仰。

老年的作家奈保爾曾說,“我嘗試著去挖掘不同的東西,我不想寫政治或是區域性問題,而是想寫人性以及人性的瓦解。”

後來,在讀他的那本《非洲的假面劇》時,在太多關於宗教、文化與人性的細節內容裡,我讀懂了人性到底是瓦解怎樣的。

沒有宗教的人生,如果得不到人性救贖,很容易就會掉進可怕的偏激的信仰。

葫蘆島撞殺孩子的極惡人渣韓繼華,挑戰人性倫理、社會文明以及法律底線,以社會互害方式製造人性危機,讓人性與文明在複雜碰撞與擠壓中,瓦解成為刺傷彼此的殘忍碎片。

沒有萬能的神,能在一時間可以拯救極惡的瘋子。

從情感上講,在一剎那,我也恨,這樣徹底的人渣,為什麼不去選擇自殺?甚至還恨,為何沒有一種公義的神秘力量,能夠在他作惡之前,直接送其下地獄?

但我更清楚,這些終究是不理性,不文明,不人性的。

甘地說,凡能用刀劍得到的,同樣會因刀劍而失去。

而保護孩子,不可能只靠宗教文化,還是要用國家機器。在美國,孩子並不屬於父母,而是屬於國家的。孩子在家受到虐待,兒童保護服務機構可以到家裡把孩子帶走,由國家出面照顧。

《兒童權利公約》也明確指出:“兒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後均需要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適當保護”。此外,還有太多關於孩子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之類的規定。很多時候,世界是別人的,我們看到的經常是一紙空文。

在中國,《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也涉及到未成年人生存、保護和發展等問題。然而,其中有很多內容太過寬泛,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並沒有為保護兒童權益提供起完整的法律體系支撐。

更重要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與權利,不能止於制度文本。沒有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運轉體系的形成,保護兒童權利就隨時可能出現斷裂地帶。

不難想象,公安、衛生、建設、環保、工商、交通等等幾乎所有的公共管理部門,都與兒童安全與權利保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成人世界的制度正義無法保證,在秩序失範之下,兒童的安全與幸福也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2018年11月22日12時15分,葫蘆島建昌第二小學門前那片空間,除了當夜點亮的燭光,此後暗夜終將靜默無聲。在沉默中尋找法律與制度的答案,這需要怎樣的隱忍與智慧?

在法律的框架下,我能說的,也就是韓繼華罪無可恕,儘快受刑吧!


葫蘆島車撞孩子:人性是怎麼瓦解的


在今天,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通識教育,就是“人格心理學”,社會也迫切需要對人對己進行一場“危險人格評估”。

這是救人,也是自救。

當人們陷入矛盾糾紛中,難以自持,出現危險跡象的人,必須要透視其人格情況,然後進行特殊監護,及時通過種種文化或法治的手段,來矯正調整。

不論是家庭內部矛盾,還是人們與公權力之間的矛盾,心理學的及時介入,特別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範反社會人格。

有專家說,“反社會人格最核心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有情感,其次就是極端任性。國外對這類人的大腦皮層的腦電進行測試,結果是始終在10歲左右。”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也被稱為“反社會者”,他們“不在乎對錯”,而且往往還擁有一些其他的特質。比如,缺少悔意、麻木不仁或操縱行為以及衝動。

報復社會型案例這些年出現很多次,其中一些正是把屠刀對準孩子。

1,鄭民生,2010年3月23日,在福建南平實驗小學殺死8名小學生。據其供認,“作案動機為周邊的人看不起他,講他不清楚,有桃花病;婚姻不順,女友遲遲不與其結婚;辭職之後,另謀新職不成,覺得活著沒意思”。
2,趙澤偉,2018年4月27日,在陝西榆林米脂縣第三中學校外巷道砍殺9名學生。據交待,此人在米脂三中上學時受同學欺負,遂記恨學生,終持匕首殺人。


遵照著弗洛伊德的宣洩理論來說,心理事件所帶來的情緒體驗,是一定要得到排出的。從正常人格到精神變態性人格,再到反社會人格,步步驚心,步步危機。如果每一步得不到防範救治,最終的作惡每一步都算數。

那麼,永遠不要欺負一個你以為是很老實的人。他們善良、自卑、敏感、軟弱、被人群排斥,如果在你的嘲笑、羞辱、欺負、麻木不仁、沒有同情心的擠壓與脅迫下,沒有一條合適的通道,很可能會從人性“庸常的惡”轉化“極惡的兇”。

底層到底為什麼互害?人群為什麼踩踏?

當你嘲笑人們在說雪崩時那片雪花不是無辜的時候,也許你自己也不是無辜的。人生有許多問題,容不得任性;人格有許多障礙,需要我們一起慢慢搬移。

我們當然最渴望是,社會能擁有完善的權利保障體系,保證每一種人生都能生長在公平正義的軌道中;更希望能從司法實踐中預防與矯正犯罪的角度,將這種反社會人格死死摁在囚籠裡。

文化永遠都是司法進程的最有力推手!

那麼,回到本文開篇,葫蘆島撞殺孩子事件,就不應只是被迅速塵封的負面事件,而是要找到最為理性文明的打開方式。

至少,先有個共識,救救孩子!人類不應容忍連接婦孺也不能倖免於人性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