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說起國家寶藏,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那些擺放在博物館裡的精緻文物。但其實,除了那些有形之物,還有一些“寶藏”是“活”在我們身邊的。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全國共175個鄉鎮(街道)和縣(縣級市、區)上榜。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貴州有5個地方“殺出重圍”,榮登榜單,它們分別是:

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屯堡地戲

安順市普定縣馬官鎮西路花燈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南盤江鎮八音坐唱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侗族大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馬尾繡

這5個地方憑什麼脫穎而出?我們一起來說道說道。

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

屯堡地戲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地戲又稱“跳神”,是盛行於屯堡區域的一種民間戲曲。屯堡地戲源於“跳神戲之舉,藉以演習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於農”之初衷,而屯堡人懷鄉戀土的心理情愫,以及演武增威、神靈護佑的需要,將這一千年古禮傳承至今。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地戲以村寨為演出單位,一般是一個村寨演一堂戲,跳一部書。據粗略統計,全省約有370多堂,主要分佈在以安順西秀區為中心,包括臨近的平壩、普定、鎮寧、關嶺、紫雲、清鎮、長順、廣順、貴陽等地的村寨中。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地戲演出地點不在戲臺,或村中空壩,或平整田土,就地圍場而演。一個地戲劇本就是一部書,就是講唱一個完整的征戰故事。不分場次,不分生旦淨末醜的行當,由劇中人物邊演邊打講唱完畢。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演出時間一般為兩個節令。一是稻穀揚花時節,另一個演出時間是一年一度的春節。這個被屯堡人衷情並一直堅守的民俗活動,如今已經從大山深處跳到了國際大舞臺,以其獨特深遠的魅力,古樸而粗狂的表演,被稱為戲劇活化石。

安順市普定縣馬官鎮

西路花燈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普定花燈主要出現於明洪武至清順治前期,並經歷了近 300 年的演變形成過程。到清乾嘉時期,普定花燈班已遍及普定漢族居住的村寨和部分少數民族村寨。

普定花燈在全縣都有分佈,尤以馬官、馬場、龍場、城關、白巖等地最盛,馬官鎮是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貴州省西路花燈”的代表。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普定花燈的演出形式,主要以地燈中歌舞燈和地燈中之燈夾戲為主,大多出自民間花燈老藝人之口。因而得以保持其純撲的藝術風格及濃郁的鄉土氣息。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一個燈班稱為“一撥”,以“燈頭”為召集人,由一個村或鄰近幾個村的人組成燈班。花燈角色有丑角(唐二)、小旦(麼妹)、老旦(老婦)。表演時,表演者手耍扇子和巾帕,邊歌邊舞,時唱時舞,內容簡短,唱與白詼諧有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南盤江鎮

八音坐唱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亦稱“八音坐彈”,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它既有宮廷音樂的宏偉,又有廟堂音樂的莊嚴,也有民間音樂的柔美,流傳於安順關嶺、鎮寧至黔西南貞豐一帶。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布依八音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絃、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演出隊伍8至14人不等,表演形式為八人分持八種樂器圍圈輪遞說唱。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八音坐唱”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在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因其源遠流長、婉轉優雅,民族特色濃郁而被稱為聲音活化石和天籟之音。2006年,布依族八音坐唱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

侗族大歌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和獨唱形式。

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由黎平縣歌手為班底的貴州侗族大歌隊,演唱的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委們認為,侗族大歌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於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

馬尾繡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馬尾繡是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佈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是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馬尾繡工藝十分複雜,採用此工藝製作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誇張。馬尾繡工藝主要用於製作揹小孩的揹帶(水語稱為“歹結”)及翹尖繡花鞋(水語稱為“者結”)、女性的圍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護套等。雖歷經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號基本不變。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2006年,馬尾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當然,我們貴州的文化寶藏可遠遠不止這5個。在此之前,全國964 箇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貴州就佔整整50個,數據名列全國第四。來找找有沒有你的家鄉: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貴州5地憑藉這些“寶藏”上榜國家級名單,看看你都認識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貴州

一次次用文化驚豔著世界

作為貴州人

我們都應該以此為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