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说起国家宝藏,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些摆放在博物馆里的精致文物。但其实,除了那些有形之物,还有一些“宝藏”是“活”在我们身边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国共175个乡镇(街道)和县(县级市、区)上榜。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贵州有5个地方“杀出重围”,荣登榜单,它们分别是:

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屯堡地戏

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西路花灯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南盘江镇八音坐唱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侗族大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马尾绣

这5个地方凭什么脱颖而出?我们一起来说道说道。

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

屯堡地戏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地戏又称“跳神”,是盛行于屯堡区域的一种民间戏曲。屯堡地戏源于“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初衷,而屯堡人怀乡恋土的心理情愫,以及演武增威、神灵护佑的需要,将这一千年古礼传承至今。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地戏以村寨为演出单位,一般是一个村寨演一堂戏,跳一部书。据粗略统计,全省约有370多堂,主要分布在以安顺西秀区为中心,包括临近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清镇、长顺、广顺、贵阳等地的村寨中。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地戏演出地点不在戏台,或村中空坝,或平整田土,就地围场而演。一个地戏剧本就是一部书,就是讲唱一个完整的征战故事。不分场次,不分生旦净末丑的行当,由剧中人物边演边打讲唱完毕。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演出时间一般为两个节令。一是稻谷扬花时节,另一个演出时间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个被屯堡人衷情并一直坚守的民俗活动,如今已经从大山深处跳到了国际大舞台,以其独特深远的魅力,古朴而粗狂的表演,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

西路花灯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普定花灯主要出现于明洪武至清顺治前期,并经历了近 300 年的演变形成过程。到清乾嘉时期,普定花灯班已遍及普定汉族居住的村寨和部分少数民族村寨。

普定花灯在全县都有分布,尤以马官、马场、龙场、城关、白岩等地最盛,马官镇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贵州省西路花灯”的代表。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普定花灯的演出形式,主要以地灯中歌舞灯和地灯中之灯夹戏为主,大多出自民间花灯老艺人之口。因而得以保持其纯扑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乡土气息。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一个灯班称为“一拨”,以“灯头”为召集人,由一个村或邻近几个村的人组成灯班。花灯角色有丑角(唐二)、小旦(么妹)、老旦(老妇)。表演时,表演者手耍扇子和巾帕,边歌边舞,时唱时舞,内容简短,唱与白诙谐有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南盘江镇

八音坐唱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亦称“八音坐弹”,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既有宫廷音乐的宏伟,又有庙堂音乐的庄严,也有民间音乐的柔美,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布依八音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因其源远流长、婉转优雅,民族特色浓郁而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2006年,布依族八音坐唱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侗族大歌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和独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由黎平县歌手为班底的贵州侗族大歌队,演唱的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们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

马尾绣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2006年,马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当然,我们贵州的文化宝藏可远远不止这5个。在此之前,全国964 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贵州就占整整50个,数据名列全国第四。来找找有没有你的家乡: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贵州5地凭借这些“宝藏”上榜国家级名单,看看你都认识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贵州

一次次用文化惊艳着世界

作为贵州人

我们都应该以此为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