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長辮入袋 這位女士名叫於木江,芳齡35歲,身高1.67米。結婚時才20釐米長的短髮,經悉心護養16年,秀髮長達1.8米。她每天出門得(時)提前30分鐘梳理,每週梳洗一次耗時3小時。長髮拖地 ,騎自行車時就得(時)把辮梢藏進褲袋以策安全。(1995年攝於廣州江南大道)

本文約4000字,只需8分鐘。

不誇張地說,廣州上了點年紀的街坊,大多熟知有個跑街的攝影記者葉健強。

葉健強跑街,一跑就是30多年,終於跑出了一箇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10 月19 日, 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名單正式公佈,著名攝影家、原羊城晚報攝影部主任葉健強金榜題名。中國攝影金像獎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影協會聯合頒發的攝影藝術領域全國性最高小我成績獎, 此獎更關注攝影者的綜合實力, 因評審縝密而獲得業界高度承認。

葉健強參評的這組作品, 名為《廣州老西關的故事》。之所以能從眾多優秀攝影作品中脫穎而出,他認為這不是他個人的成果,而是嶺南文化這幾十年的發展得到認可的結果。

“西關很有味道,麻石街、趟櫳門、牛腩粉、雞公欖……在城市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這是一片能讓人安放此心的土地,牽扯著廣府人的情感。”葉Sir說(注:因葉健強常年走街串巷,許多熟識的廣州街坊習慣稱其為“葉sir”)。

葉健強在這座城市跑街數十年裡,用鏡頭捕捉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瞬間,集結一座城市的“眾生相”。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把握著經典的鑰匙。

搜神記專訪葉健強,他分享了成為大師的“經驗”。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葉健強

01展現人性的真實是我跑街的追求

葉健強從小在廣州的橫街窄巷長大,質樸的市井文化深深影響著他。1971年,他進入廣州新聞圖片社工作時,得到的告誡是:拍照片一定要拍漂亮、完美的。這個告誡,他一直遵守到了1980年進入《羊城晚報》做攝影記者的初期。這一時期,他拍攝了許多“擺拍”的照片。

在羊城晚報當攝影記者,給他“點”路的是微音先生(許實)。1980年,剛進報社,葉健強跟著微音先生一起(注:微音先生時下是羊城晚報總編輯)到佛山採訪,他以為是坐小車,可是他們搭上的是又髒又臭的“牛卡”(用來運豬、牛、羊)車”。微音先生說:“當個好記者就要真正地體現 ‘平民生活’!”從此,“平民生活”這四個字便成為他這一生攝影事業的座右銘。

1983年開始,廣州開始改革開放後最劇烈變化的時期,從社會最底層開始,整個社會在變。人們開始認為,用力不如用腦,葉健強希望能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這些變化。他開始喜歡星期六、日到街上閒逛拍照,每次一抓拍到有趣的場景都會讓他興奮。

身為攝影記者,葉健強關注的多半是市井中的草根階層,他用鏡頭對準的是平民百姓“熟口熟面”的小人物小事情——送貨仔、打工妹、出租車司機、小老闆、走鬼、乞丐、學生哥、阿婆、白領……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肉痛 下棋、打撲克、踢毽子……多少年來一直是珠江河畔的一道“平民風景線”,像這位屢敗屢戰的仁兄如此投入還真不多見。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願賭服輸之餘,寄望仁兄早日反敗為勝。(1988年攝於廣州沿江路珠江邊)

但也正是這樣不起眼、這樣的平凡和無奇,體現了攝影者獨特的視角,讓人對生活有了更本質的理解,看到小人物的快樂、幸福、掙扎、艱辛……讓普通人也能觸摸到廣州的城市脈動、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就是我跑街的追求。”葉健強認為,生活中,往往一些有缺陷的或是不完美的東西才有它特有的個性,才值得回味才是真實、自然的。

02沒有哲學的思維,照片是立不住的

2003年,他開始在《羊城晚報》開闢“葉健強跑街”攝影專欄,深受讀者歡迎,逐漸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個品牌。

他的攝影作品不講什麼大道理,也不談什麼玄奧主題,沒有主旋律,只娓娓道來生活裡那些細小瑣屑之事,滿是食物酒香和市井氣息。如話家常,卻常常使人感受到平凡的事物中所蘊藏的溫暖和趣味,感受到日子裡流淌的慢。

這些全是出於葉健強熱愛觀察生活,無俗慮,對於生活的赤子之心。

不同於其他攝影師關注於拍攝技巧,葉健強更加註重攝影要有哲學的觀點。之所以能形成葉健強品牌,在他看來,要練就三隻眼:眼睛、鏡頭眼和心靈眼,最重要的是心靈眼,看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有獨特的眼光。他說:“攝影沒有哲學的觀念,照片是立不住的,永遠只能在瓶頸底下,很快就過眼雲煙。”

作為攝影師,成就他的不是技術,而是文化潛意識。這種文化的潛意識,不一定每個攝影師都有。葉健強從中學開始就非常喜歡鑽研哲學,他認為藝術文化通過時間熬過來的,不是靠打造出來,這種藝術理念貫穿他幾十年跑街的過程中。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大姐大打“大哥大” 穿著時髦的靚女,當街捧個水壺般的“大哥大”。當時,這把“壺”算是一種身份與財富的象徵。(1987年攝於廣州江南大道)

仔細看,葉健強的照片,或許你會看出不少破綻,比如對焦不準、曝光過度,底片保存得也不好,有時還會擺拍,看起來並不完美,但被認為這恰好是葉健強攝影世界的組成部分之一。

在葉健強看來,一張能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以忘懷的照片,是來自平凡生活中的自然,它,不是直白記錄的翻版,而是有思想、有內涵、有情味、有追求真實的生活影像。

他覺得“葉健強跑街”這五個字早已不屬於葉健強本人了,而屬於全廣州的市民,是大家集體的記憶,葉健強只是其中的執著的執行者而已,而能獲得這五個字就是靠著勤奮、堅持、思想。

在他看來,所有偉大的東西都源於平凡,不脫離現實,貼近人和大自然相連的氣場才能產生好作品,如果沒有凌空這些之上,那這樣的作品就算獲獎了也不能留存下來。

03一生裡做好一個攝影專題就夠了

跑街跑了接近四十年,總會遇到瓶頸。經常有朋友對葉健強說:“你的照片沒以前拍得好了。”對此,葉健強說,他承認這個事實,但生活還是要繼續,順其自然一點。

跑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一兩個月都遇不到一張想要的作品,他笑著說“悶死人了。”因為這種悶而來的孤獨感並沒有多少人能忍受。

而回報他這種孤獨感的,就是一座城市的陪伴。這個城市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追求中陪伴著他,他也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成長。

回望這一路,葉健強頗有感慨。他的攝影作品曾被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摘下這個攝影界“全國最高個人成就獎”,他分享了“經驗”:“我是打心眼裡熱愛這個城市,熱愛這個城市裡的人,我願意一輩子用鏡頭記錄這個城、這些人。跑街時一眼看去,似乎都加上了感情的濾鏡。這種感情,是我創作的源泉。”

問起給正在學攝影的年輕一代的建議,他說:“一個人一生裡做好一個攝影專題就夠了,這個專題裡有十張八張足夠好的,又有三張精品,就夠了,要求這麼多幹嘛呢。”

時至今日,退休後的葉健強依然不改初心,熱情擁抱新時代,將報紙上的“葉健強跑街”欄目,開成了微信公眾號,繼續用鏡頭講好廣州人的故事。

作品欣賞

葉健強跑街2018年獲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紀實攝影類)作品之一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三急”潮 1991年春節剛過,“民工潮”洶湧南下,廣州火車站“爆棚”的女廁可見一斑。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句“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使得廣州火車站曾出現80萬農民工滯留的驚人一幕。(1991年攝於廣州火車站)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童年的回憶 稚童隨地大小便,大人用禾稈草擦拭善後。當今的年代,這一鏡頭巳經很少見了。(1982年攝於廣州市郊)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返孃家 不必指責這位村婦不守交通規則,從農民變成市民不僅是戶籍的改變。世代手提肩扛的日子結束了,能夠騎“永久”自行車搭載兒女返外家,臉上流淌的是喜悅。(1983年攝於廣州石井)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奶爸” 一族 婦幼商場一角,一群大男人當起了 “奶爸”。儘管初為人父,但他們的動作很標準,神情很專注。(1993年攝於廣州下九路婦幼商店)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一牽“野馬” 發展中的廣州不斷遇到城市管理的新課題,當年查禁人力三輪貨車,讓管理部門頭痛了好一段日子。這種被扣下的違規車連成長龍,浩蕩過街的場面,當時曾反覆出現。(1994年攝於廣州農林下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返老還童 兩位年屆七旬的老頑童,在東湖公園趴在地上玩起兒時的“撿石仔”,雖然眼手慢,卻是全情投入,玩者開心,觀者更開心。(1989年攝於廣州東山湖公園)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補“砂煲” 廣州人喜歡飲用“砂煲”熬的“老火靚湯”,難怪“砂煲”煲出裂縫也要想方設法“補漏”,只因為那股說不出的陳年味。(1985年攝於廣州康泰路木排頭街)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打的接新娘 廣州人總要找一部靚車到孃家接新娘挺講究“意頭”,經過萬福路、長壽路、百子路、泰康路……(1988年攝於廣州大南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明天去上班 一群南下打工妹進了工廠,領了工卡,燦爛的笑容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樣的鏡頭在廣東各地常可見。(1988年攝於廣東南海官窯鎮)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絕版天窗 在海珠區後樂新街發現一扇現代都市幾近絕跡的老屋天窗!發現它時,主人正在仰頭拉開天窗,剎那間,一束強烈的秋陽奪窗而入,讓古韻的老屋靈動而陽光。(2006年攝於廣州洪德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蚊帳撈魚 經濟的高速發展,曾讓環境付出沉重代價。珠江水強行治汙終見成效,嗬嗬,珠江又有魚了,用蚊帳改裝個漁網,撈魚去!(2007年攝於廣州濱江西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師奶炒股 幾個師奶晨早買好菜就盯住電子屏幕炒股。在紅紅綠綠之間,但願淘幾個買菜錢。(1996年攝於廣州陵園西路證券交易所)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喂妻 感冒流行,兒童醫院人滿為患。妻子一手抱著孩子,一手高擎“自制”支架,為孩子打點滴。丈夫趕緊買來盒飯,一口口喂妻,一家三口,愛心接力。(2007年攝於廣州兒童醫院)。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青瓜貼臉 美容,愛美之心,人人皆有。這位“黃瓜姐”真不愧為街頭美容專家,在用細線幫別人除面毛的同時,自己也不忘在臉上貼上幾片黃瓜,還用毛巾圍了個嚴嚴實實,“保溼工作”的確到家!(2011年攝於廣州南岸大街)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索女 修身美體內衣模特,施施然結隊走過大街。過路的哥們大飽眼福,頻頻回頭,上躥下跳。(2002年攝於廣州農林下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重鉗出擊 嗚呼!南岸路源溪大街一家人的門口,孩子吃甘蔗撬鬆了門牙,老爹竟動用電工膠鉗“應急”拔牙!(2007年3月27日攝於廣州南岸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甜過初戀 “紅過張學友,甜過初戀!”這位賣西瓜的老闆不簡單,夠格兼任廣告公司的創意策劃總監了。(2006年攝於廣州龍津路)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電話超市 一個電話一把風扇,一人一臺一椅一“包廂”——一角錢一分鐘的電話超市,對收入不高的外來工很有吸引力。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狂煲“電話粥”,花費亦不多。每當夜幕降臨,電話超市就是一個夢——是遠方消息與心中知己的象徵。(2009年6月10日攝於番禺沙溪村)


跑街40多年,他跑出了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

▲住別墅當’’農民’’ 時下,不少廣州市民“跑”到市郊外居住,住別墅當農民在私下的空地裡種花草,種蔬菜、養雞……(2009年攝於廣州市羅崗區)

(注: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葉健強跑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