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中最富爭議的霸主——一戰成名卻被嘲笑了千年!

春秋五霸,我國東周前期,春秋時代的典型代表。東周時期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周王室逐漸衰微,而最能彰顯天子權威的“禮樂征伐”大權,逐漸旁落,成為各個諸侯國競相爭奪的對象,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自諸侯出”的混亂局面。而主演這段亂局的“要角”也逐一登上歷史的舞臺,為我們演繹了一出出“歷史大戲”。春秋五霸,無疑是這個時期最耀眼的“明星”,齊桓晉文更是位列前茅。

春秋五霸中最富爭議的霸主——一戰成名卻被嘲笑了千年!

齊桓公在位期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召集諸侯會盟,周天子都要派人參加,可見其影響力。齊桓公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被周天子認可的霸主。

晉文公,初一即位便大放異彩。“勤王周室”平了周王子帶之亂,後與楚成王爭霸中原,“退避三舍”以退為進。“城濮之戰”,名利雙收,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會盟諸侯,周天子親自為他站臺,還被策封為“侯伯”,成為諸侯之長。晉文公也因此成為繼齊桓公之後,春秋時代第二位霸主。

而“五霸”當中的秦穆公、楚莊王也是盛極一時,秦穆公獨霸西戎,為日後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楚莊王在位期間開疆拓土,揮師北進,讓偏居一隅的“蠻荊”之國,逐漸在中原大地嶄露頭角,進而“問鼎中原”,極度彰顯了王霸野心。

春秋五霸中最富爭議的霸主——一戰成名卻被嘲笑了千年!

逍遙子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位霸主,雖然位列“五霸”,但卻少有霸主的光環,甚至他圖霸中原中的一次戰役,還一度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笑柄”,他本人也極富爭議。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時代宋國國君。子姓,名茲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中最富爭議的霸主——一戰成名卻被嘲笑了千年!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齊桓公死了,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等國人馬打到齊國,幫助齊國擁立了新君。而此時,後來的第二霸主晉文公還在流亡,諸侯國之間還沒產生新的霸主。宋襄公這次擁立齊君算是露了臉,所以也想過一把霸主的癮。

宋國要稱霸首先要解決和楚國的紛爭,換句話說,宋襄公只有戰勝了楚國才有機會稱霸中原,因為此時楚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楚國不會坐等宋國去征服,早在這之前,楚國早有圖霸中原的雄心,只是攝於齊國的威力。現在齊桓公死了,齊國國內亂的一塌糊塗,即便立了新君,暫時穩住了局勢,但似乎再難重現齊桓公時期的輝煌。

宋楚兩國都想稱霸,必然要見個高下。公元前638年宋楚兩軍在泓水相遇,戰爭一觸即發。楚軍早已按捺不住這種相持的局面,想越過泓水河和宋軍做個對決。看著楚軍來勢洶洶,宋國這邊的大臣目夷就向宋襄公建議,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未半消滅他們。”宋襄公卻故作鎮定,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就在宋國君臣討論戰術之際,楚軍已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如果趁楚軍立足未穩,迎頭痛擊,也為時不晚,目夷看到了戰機,又說:“我們進攻吧”。宋襄公卻不慌不忙的說:“等他們列好陣,再開打也不遲”。戰機稍縱即逝,楚軍已布好了陣,對宋軍猛烈攻擊,結果宋軍大敗。在這次戰役中,宋襄公也被流失所傷,一年後便死了,空留下了他的霸主夢。

春秋五霸中最富爭議的霸主——一戰成名卻被嘲笑了千年!

這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戰。宋襄公因此,“一戰成名”,而他的故事成為春秋時代最大的“笑柄”,讓人們談論了兩千多年。批評他的人說他迂腐,視戰爭如同兒戲;稱讚他的人他有貴族的風度,力行仁義。

我們來總結一下:

從批評者的角度來看,第一,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要想稱霸就得比拼實力,拳頭硬的一方談“仁義”似乎更顯理直氣壯,而弱小的一方對強者談仁義,就變成奢談大道理,太過迂腐了,結果必然吃大虧。

第二,既然兩軍對壘真刀真槍的比拼,就要就戰爭而論戰爭,得講究戰略戰術,這個時候講“仁義”無異於拿士兵的性命開玩笑。而後果可想而知,小則損兵折將,大則身死國滅。

從稱讚者的角度來看,春秋時代之所以“禮崩樂壞”,是因為諸侯之間為了征伐而征伐。而征伐的本義在於徵不服而伐無道,是為了維護禮樂制度,是為了和平的。宋襄公力行仁義,不顧個人安危,不計一時成敗,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克己復禮”呢?只不過代價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