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五號線南延伸段通往奉賢在即,近日,奉賢北部一個地區的居民十分糾結,自己住的地方明明地圖上是“肖塘”,怎麼未開通的地鐵站名變成了“蕭塘”?

四十年前的一個錯誤

袁童鞋先說結論:這是一個歷史上1977年-1986年期間的第二輪漢字簡化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肖塘”的歷史的正名應當為“蕭塘”,而“肖塘”是1977年第二輪簡化字推行之後使用的地名,但是1986年“二簡字”廢除後,“肖塘”的這一地名當時並沒有得到撥亂反正,這就造成了“肖塘”與“蕭塘”混亂使用的情況。但是,“蕭塘”這一地名使用了近一千年,而“肖塘”這一地名才使用了四十多年而已。


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近二十年,建置多變

蕭塘位於奉賢北部,早年為奉賢縣蕭塘鄉政府所在地,南距縣府5公里,北距老閔行4公里。鎮區跨滬杭公路兩側,大葉公路從東西穿過,是奉賢北部重鎮。後蕭塘鄉與臨黃浦江的西渡鎮合併,成立新的西渡鎮,鎮政府位於蕭塘,這也是西渡人常說的“西渡鎮政府不在西渡”的時期。

之後2001年奉賢撤縣建區,又經歷了整個西渡鎮又被南橋鎮合併,西渡、蕭塘全部歸於南橋管轄。直到2015年12月,西渡從南橋鎮析出,成立名副其實的西渡街道,而蕭塘在前兩年劃歸為奉浦街道。

這兩年,隨著地鐵5號線蕭塘站的即將落成,“蕭塘”從一個歷史悠久但又命運多舛的小鎮終於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


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一千年前,蕭姓聚集漸成市集

蕭塘舊名秦塘,據清嘉慶《松江府志》載:“蕭塘,在十三保,相傳秦始皇東遊望海由此塘而南,故名。後蕭姓居此,漸成市集,遂改今名。”鎮內原古廟“崇福寺”,宋紹聖四年(1097年)請額,為宋代狀元衛涇故居。鎮東北原“友梅講院”肇於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間(520~526年)。

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在此與清軍及外國侵略者激戰,傷洋槍隊正副頭目華爾和白齊文。戰後,敵大肆搶掠,並縱火焚燒全鎮。

從清末到解放前夕,蕭塘先後設立過縣轄或區轄鄉鎮公所。解放後,—直是當時的蕭塘鄉、公社機關所在地。地理位置處於浦南首鎮南橋和閔行工業區間,交通方便,


“二簡字”廢止後的遺留歷史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能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更快得識字,更廣泛地掃除文盲,國家推行了兩次漢字簡化方案。第一次漢字簡化方案在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上通過,並在當年1月31日由《人民日報》全文發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則是在1960年向全國徵集意見,1966年中斷制訂,1972年恢復制訂,1975年報請國務院審閱,1977年正式公佈。



在第二次漢字簡化過程中,“蕭”字被簡化為“肖”,但未註明“姓氏不在簡化之列”,因此大家在使用中便將“蕭”字的全部含義統統轉化到了“肖”字上,包括姓氏。不少姓“蕭”的國民也響應國家號召,將自己的姓氏由“蕭”改寫為“肖”。可以說,現在大部分的姓“肖”的中國人,其實過去都是姓“蕭”。與“蕭”姓改為“肖”類似的,還有“傅”姓改為“付”、“閻”姓改成“閆”等,而“肖”、“付”、“閆”在1977年之前基本上不用於姓氏。

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1986年“二簡字”被廢除。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同樣的原因,“蕭塘”一直被寫成“肖塘”,至今存在兩種地名混用的情況。甚至,在不少奉賢當地和市區通往南橋的公交車的站牌上,依然寫的是“肖塘”,而非“蕭塘”。

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五號線站名爭議:一千年的“蕭塘”和四十年的“肖塘”


在2014年上海發佈上公告的5號線南延伸段的站名中,採用的是二簡字時代未更正的地名“肖塘”,而到了今年2018年年末,5號線新線上以及站臺上所採用的站名,均採用歷史正體名“蕭塘”。

這次地鐵五號線選用歷史上一千多年的“蕭塘”作為地鐵站名,當屬尊重歷史,也希望奉賢區的地名管理辦公室等相關部門早日將“蕭塘”和“肖塘”混用的這種情況進行一下梳理,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