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饅頭+矛盾製造機=咪蒙爆款

人血馒头+矛盾制造机=咪蒙爆款

記者:李覲麟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夜之間成為了刷屏爆款文章,但很快就因造假違規而被刪除。

這則文章出自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而這個公眾號屬於咪蒙商業矩陣中的一員。一篇篇爆款,正代表著整個團隊如出一轍的文風、手法。販賣情感與焦慮,煽動情緒和矛盾,最終形成了咪蒙這一龐大的IP矩陣。

1/咪蒙曾是情緒的出口

一年多以前,羅奕(化名)在刷朋友圈時看到了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有趣,才是一輩子的春藥》。隨後,羅奕翻看了咪蒙的其他文章,發現敘事方式簡單,故事碎片化,觀點總能契合她的情緒,於是便時不時地看。

而當時,羅奕與丈夫的感情出現問題,時常的爭吵讓她感到很無力。過後不久,羅奕結束了與丈夫八年的婚姻,羅奕一度陷入抑鬱的情緒當中。而另一面,羅奕在職場當中,十分受到領導的器重,未滿35歲就已經成為了公司的高層。

但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羅奕不喜歡一個月有20天都在出差,每天加班到11點的忙碌生活。愜意簡單的家庭生活讓她更加嚮往,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於是,無法找到出口的羅奕喜歡上了咪蒙的文字。每每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她都覺得未免有些偏激、片面,甚至為了戳中用戶心理而丟失了媒體的底線,但從中,她的確得到了治癒。

不過毒雞湯喝久了始終有不對勁的地方,大概過了兩個月,羅奕就不再仔細閱讀咪蒙的推文了。

“咪蒙的故事中時常編造著刺激性的虛假信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會受到誤導。而這樣的文字一開始讀著覺得有意思,後來就覺得馬馬虎虎,最後就覺得像是在譁眾取寵了。”羅奕這樣講道。

2/多面咪蒙

咪蒙原名叫馬凌,在山東大學讀完碩士以後,就進入了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擔任記者,還曾在韓寒雜誌《獨唱團》首期發表文章《好疼的金聖嘆》。

她的確是個有著豐富文字經驗的記者、編輯,但她更是一個知營銷、會營銷的網絡紅人。在正式開始經營“咪蒙”這一微信公眾號之前,她出過書、寫過劇本、做過視頻運營,都沒成功。

但早在微信公眾平臺火起來之前,咪蒙就在新浪博客、豆瓣、新浪微博等多個平臺擁有了超過百萬的粉絲數量。其中,在新浪博客發佈的第一篇文章就閱讀量過萬,點擊量過千萬。在豆瓣上發佈的首篇文章《我的爸爸,要結婚了》,獲得了4428個“喜歡”。

因此,咪蒙其實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熱度,擁有著固定的粉絲群體。不過對於咪蒙,有人曾評價說:“她以前的確文筆不錯,但現在她就是一個講故事的商人。”

的確如此,就像打造“咪蒙”這個大IP一樣,她本人也很會包裝自己與團隊。她會自嘲自己是“矮子”、“吃貨”,也會用“小龍蝦掉在地上會立馬撿起來吃”這樣的事件來打造自己接地氣的形象。

但如今在不少讀者的眼中,咪蒙是一位教別人經營戀愛、婚姻關係的離婚博主,一位擅於煽動矛盾的偽女權主義者,更是一位好吃人血饅頭的文字商人。

人血馒头+矛盾制造机=咪蒙爆款

咪蒙

3/要吃下所有的咪蒙矩陣

除了咪蒙本人之外,她也給團隊中的每個人設定了形象,如擁有31套房的李31、月薪五萬的助理黃小汙等。

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形象,在咪蒙矩陣式的發展中逐漸凸顯出了作用。剛剛被封的《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出自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而作者正是咪蒙的徒弟楊樂多。

楊樂多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我從來不寫出軌,因為我真的覺得沒什麼。傳統,未必就是對的。”且不論這句話的觀點如何,但這與“才華有限青年”的定位不謀而合,這個公眾號精準定位95後人群。

公號中已有的文章也大多不走尋常路,專注能夠戳中年輕人心理的角度。《2018年輕人8大病:吃著外賣喊減肥,禿著頭髮熬通宵……》、《2018年度男友盤點》、《懟親戚指南:如何應對親戚的槓精3000問?》等文章選題都是當下討論的熱點,也是年輕人最樂意討論的話題。很明顯,這一小IP吃到了另一塊蛋糕,擴大了咪蒙矩陣的用戶受眾。

而另一個子賬號“洪胖胖”同樣擁有著篇篇10W+的影響力。由於咪蒙粉絲中超過80%是女性,其中年齡在22至28歲之間的最多,地域分佈上北上廣深佔比最大。

這部分粉絲的粘性極強,因此在咪蒙向這一時尚號導流時,效果十分明顯,洪胖胖幾乎就像是一個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孩子。

與此同時,洪胖胖的運營團隊的每個人依舊擁有自己獨特的形象和定位,例如想學穿衣搭配找洪洪、想學化妝看李小胖、微胖體型的女生看託妮花的穿搭等。

“芝士來啦”是負責《咪蒙教你月薪五萬》加薪課售賣與服務的公號,內容針對升職、加薪等職場內容進行設定。

除此之外,咪蒙矩陣下還有一個公眾號“好疼的咪蒙”。這個公眾號在2018年6月9日發佈第一條動態,到目前來看這個公眾號是咪蒙及其團隊與粉絲交流的平臺。她會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最新動態、想法以及公司團隊的趣事。可以看出來,咪蒙深知與粉絲之間保持高度的互動,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人血馒头+矛盾制造机=咪蒙爆款

咪蒙十分擅長形象包裝

4/統一準繩下的咪蒙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咪蒙矩陣下的所有子賬號都秉承著一貫的風格。

標題黨必須要當。咪蒙的文章標題總是充斥著矛盾、充斥著能夠引發好奇心的關鍵詞,同時也簡單粗暴、偏激刻薄。例如《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和《致low B:不是我太高調,是你玻璃心》兩篇文章的接連推出,達到了掌聲與唾沫齊飛的效果。

內容偏激,能戳到用戶心裡的就是好角度。咪蒙的文章對戀愛、婚姻、兩性關係以及職場探討得最多,在不少文章的評論區都能看到粉絲積極地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而這,正是因為咪蒙的文章讓她們產生的共鳴。

但這些文章大多打著女權的幌子灌著毒雞湯,“女人做女王,男人當忠犬”的偽女權思想實際上已經對不少讀者產生了不良影響。當一個個女生讀著這樣能夠矇蔽自己、欺騙自己的爽文時,新時代女性的標籤卻已經離她們越來越遠。

蹭熱度、吃人血饅頭。“江歌一案”當網上不斷髮酵的過程中,咪蒙發佈《劉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文章中直接表達道:“這是我第一次支持網絡暴力”,雖然文章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但是大量未經事實考究,只顧渲染情緒的文字引起了讀者的不適。

還有一篇《我為什麼支持實習生休學》的文章,大量煽動性的文字提到“離開大學,不等於停止學習”。這類文章在咪蒙公眾號中比比皆是,而如果缺乏社會經驗的粉絲真的一一照做了,不知會如何。

人血馒头+矛盾制造机=咪蒙爆款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已被刪除

刻度:

咪蒙用很短的時間走到了自媒體的金字塔尖,從營銷手段、經營模式和用戶培養等多個方面的確有著值得學習討論的地方。然而從文章內容和觀點立意來看,咪蒙已經誤導了一批人,帶壞了一批人。

拿著80萬一篇的推廣費,卻寫著如此黃暴、偏激的煽動性、負能量文章。把所有故事、話題用掰開揉碎的方式灌輸給讀者,碎片化的方式或許的確能讓更多人接受。但長此以往,自媒體人還有誰願意好好使用手中的筆桿子?

人血馒头+矛盾制造机=咪蒙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