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傳單篇

傳單屬於市場行為,我們發傳單的目的不是成單,而是擴大機構影響力以及諮詢流量。所以,設計傳單“吸睛”是傳單的主要任務。但人們在傳單上的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時間是5-10秒,傳單的信息量是與人們的閱讀慾望成反比的。

因此,傳單主打一個家長痛點就可以了,這一個點就足以為諮詢導流了。

縱觀我們校外教育行業的傳單,有一些非常常見的問題:

01 信息模糊,可讀性差

很多傳單,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一些小機構傳單,上來就是“本機構是教育局正規註冊……”或“本機構師資力量雄厚,校區環境優雅”。

這些傳單的統一特點就是:自我誇獎、內容極其枯燥,即使是熬到讀完也讀不出什麼主題。

02 一大堆模糊的提分名單

“模糊”的意思是,相當多的機構打著“保護學生隱私”的名義,用“王同學,李同學”等作為宣傳對象,讓人看完了想信你不是胡編的都難。

即使寫清學生所有信息,大家也不一定多感興趣,誰會注意陌生人的學習情況呢?當然如果是針對某個特定學校的宣傳,用此學校的提分同學作為宣傳點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因為很多同學間都是相互認識的,但這時要保證提分的真實性。

03 把機構老師印上去

這隻能在認識該教師的小規模範圍內有效果。即使,這樣做有效果,也只對該老師的招生有幫助,完全不能轉化到其他老師,性價比太低。

04 一堆美圖裝飾忽視實用性

傳單的美觀性很重要,一個讓人看上去就彆扭的傳單一定是沒市場的,但是,這種美觀可以用配色、排版的設計來實現,而不該為了追求所謂的美觀放很多無意義的美圖。

05 過分寫實,暴露缺點

每個機構都有優缺點,即使是新東方好未來要是敢把自己的缺點寫出來估計也會“顧客止步”。因此,我們在傳單上寫實固然重要,但要規避硬傷式缺點。

06 傳單劣質

一句話,A4紙不要再發了,無論是白的還是紅的。機構最不該省錢的就是傳單,我們出去宣傳是展示公司實力的。

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展架篇

一般用戶在展架上的目光留存時間不超過3秒,因此,展架的目的不是讓用戶瞭解多少信息,而是讓用戶目光停留的時間變長,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核心信息。那怎麼讓用戶目光停留時間變長呢?

事實上,用戶目光停留時間變長的唯一原因是對產品或服務感興趣。但是很抱歉,我們提供的是高度同質化的服務,即使你真的好上天了,在用戶心裡你跟其他機構也沒什麼差別。唯一能讓用戶沒有抵抗力、看第一眼就想繼續看下去的,是標題黨。

一般來說,標題黨文案要滿足兩個因素:吸引性信息、內容性信息。

注意:

這兩者之間要有必要的聯繫,即能讓看的人由吸引性的信息聯想到內容性的信息。否則,用戶覺得莫名其妙,感覺受騙就不好玩了。

舉兩個比較成功的例子:

A:該機構的展架上只書了三個大字——你瞅啥!

嚇得我一哆嗦,趕緊看看下面:XX教育,小夥伴們都來了,寒假就差你啦!

B:該機構的展架上畫一個大蘋果。我心想這賣蘋果的還挺洋氣,結果下書一行字:XX教育公開課,到場有機會抽取愛瘋呢親!

這都是非常接地氣的標題黨做法。

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贈品篇

贈品的選擇很重要,一定要根據活動的規模和目的來選擇相當數量和質量的贈品。贈品不是非得選擇高大上,看起來適用美觀,能吸引客戶眼球就行。

可以選擇一些與推廣產品性質相關聯的贈品,比如外賣類APP的推廣,可以選擇送精美的便當盒,辦公用品的推廣,則可以選擇送筆盒、文件夾等。如果你覺得3元的禮品太Low沒法做活動禮品,那隻能說明你並非一個優秀的推廣人員。

一句“掃碼送禮品!”一定有人來!還要有更多的思考,來保證活動能夠達到相應的目標。

很多機構為了吸引學生或家長,會帶一些小禮品去進行地推,這是非常好的思路。贈品的直接目的是獲取電話號碼,隱含目的是擴大機構品牌影響力,本質目的是成單。

選擇贈品時,即使保守的“送學生就得是文具,送家長就得是資料”,也要

認真做好喜好調研!選擇贈品的另一個原則就是家長喜歡的,這點比家長需要可能還具備傳播力。

如果贈品有吸引力,很多沒有報課意願的人也會選擇留電話,拿走贈品。這部分浪費成本也是符合禮品的贈送機制。貌似我們虧了,但如果贈品有宣傳屬性,貪小便宜拿走贈品的人,其實就是你免費的廣告牌。

被喜歡或是被需要是贈品能夠吸引的前提,能流通或是應用場景多的贈品能為我們的市場行為持續加碼。打破家長和學生‘贈品只有教材和文具’的心理預期,製造了驚喜感,就有話題性。

所以:

贈品的選擇應該是:需要+喜歡+打破預期。

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在地推時間方面,我們知道,放學時間優於上學時間,家長會會後要比會前的效果好。在選擇地推地點時,我們要知道,雖然我們每天面臨很多不同場景,但只有特定場景才最容易引起用戶特定的行為衝動。

商場地推、商業區廣場推門檻相對是最高的,場地入駐困難,資源“匱乏”,採用的很少。一般都是和商場提前協商。中間牽扯到費用就不用多說了,還有人力資源成本,場地成本等等。

我們在學校門口發傳單,不僅僅是因為學校門口是目標用戶的聚集地,更重要的是:學校門口容易讓家長不自覺的聯想到孩子的學習問題,符合該場景的產品更容易提高家長對教學類傳單的敏感度。

所以我們還可以選擇類似的場景有:書店和自習室。那只有這些符合學習情景的場合嗎?

小區也是一個好的選擇,新東方連類似地壇公園這種老年人多的地方都去擺攤。所以,關於發單地點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與產品內容契合或是能讓家長狀態放鬆的場合。

校外教育機構地推招生不理想?更新模式,才能玩轉高效招生!

那麼,時間跟地點我們都規劃好了,當宣傳風口期(比如:初升高)來到的時候,我們兵力有限(人力、財力、精力),如果全市有5個考點,那麼,作為機構負責人的你該怎麼調用兵力呢?

A:所有宣傳人員分成5隊,每個地點一隊

B:集中兵力,主攻其中兩個地點

調研的結果是,A以壓倒性優勢完虐B。但事實是,B才是最優的人員佈置安排。

這是因為,如果不考慮品牌背書等因素,地堆的影響力與單點區域的機構排名呈類指數關係,而非線性關係。

機構陣勢越大,諮詢的家長就會越多,當機構地推展位邊上有一些圍觀家長的時候,就會吸引更多的家長圍觀,當第二天家長來的時候要還是這個陣勢,家長留電話、交押金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因此,即使你在5個單點區域的影響力都排第五,也不如一個單點區域排第一的影響力強。

一場好的地推,教育培訓機構需要結合產品特性,選擇好特定場景,進行精準營銷。整場地推活動要以精準客戶的喜好來進行設計,這樣所得到的用戶質量相對來說會比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