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春節檔上映了大劉的一部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喜歡的人讚不絕口,不喜歡的說被改的面目全非,討厭吳京的更是罵的一塌糊塗,社交媒體上的口水戰比當時戰狼2時候還要兇。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和好萊塢風格不同,流浪地球不是一個或者超級英雄拯救人類的故事,它講的是無數普通人前仆後繼拯救家園,拯救自己的過程。很多人從救援開始就知道失敗一定會死,拯救成功是偶然的,是無數個努力之後無奈的失敗換來的。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地球換新家。

千次失敗造就成功,萬人犧牲拯救地球,這是過去很多年我們主流媒體歌頌的事兒,算是一箇中國式拯救的奇蹟故事吧。

不管喜歡還是討厭,一部片子爭議這麼大,從這點來講,片子是真火了,不管有人誇還是有人罵,吸引了太多關注才會有這樣的爭議。

其實爭議的點不在片子,在國運。

我們已經走到一個節點,在這個位置,一部分人看好,有著強烈的自信和大國情懷。一部分看衰,心底特別悲觀。

不管悲觀的人承認不承認,市場其實已經給了答案,群眾整體上選擇了前者,越來越自信。以前最賣座的英雄主義是港片裡成龍大哥的小丑式英雄,現在的新英雄已經更類似美國如日中天時候創造的漫威系列。

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自信是從戰狼2、紅海行動到流浪地球都特別賣座的最重要原因。對一個大國來說,這個節點必定會有一箇中國版鋼鐵俠躍然紙上。或許吳京只是那個吃到了國家文化自信崛起階段紅利的過渡型英雄人物,不過即使沒有他,也會有張京王京李京出現,畢竟這只是趨勢的開始。

在經濟發展和文化自信的滾滾紅利下,伴隨著中國崛起的歷史趨勢,未來必將有更多大紅大紫的漫威型英雄出現在熒幕上。就像當年漫威英雄被創造的節點一樣,我們只是恰好到了這個階段,不管討厭的人怎麼黑,趨勢就是趨勢,不會因為某些人和事的打壓廢棄,也不會因為某些人的決心而達成。

歷史是群眾書寫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趨勢不可阻擋。

流浪地球確實不錯,但我想說的,其實是那部《贍養人類》。

一、

小時候看過大劉的多數作品,冷酷又冷靜的理性熠熠生輝,讀他的作品有種社會試驗創作的感覺,作為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他曾經表達過,“現實中的任何一種邪惡,都能在科幻中找到相應的設定,使之變為正義。反之,現實世界裡最道德的義舉,也能通過虛構一個極端環境來使之消失合法性,甚至變得恐怖。”

這個思路從《三體》最糟糕的宇宙開始,在後面的《贍養人類》達到高潮。

2007年在成都的白夜酒吧有一個採訪,大劉和上海交大的江曉原教授有過一次"吃人”的辯論,當時大劉假設,如果世界末日,只剩下江曉原,他和現場的一個美女主持。“我們三個人攜帶者人類文明的一切,而我們必須吃了她才能生存下去,你吃嗎?”江曉原說他肯定不吃。

劉慈欣強調,“全部文明都集中在我們手上。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歌德……不吃的話 ,這些文明就要隨著你這個不負責任的舉動完全湮滅了。宇宙是冷酷的,如果我們都消失了,一片黑暗。只有現在選擇不人性,將來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機會重新萌發。”

江曉原則認為:如果我們吃了她,就丟失了人性,一個丟失了人性的 人類,就已經自絕於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歌德……還有什麼拯救的必要?

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後來大劉說,”我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表現出了一種冷靜又冷酷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合理的,你選擇人性,我選擇生存,而讀者認同了我的理性。”總結的時候,他套用了康德的一句話,敬畏頭頂的星空,但對心中的道德不以為然。

人類學和社會學是個有意思的東西,大劉的後期作品多數都是社會學科幻,《贍養人類》這部短篇描述的是科技大發展,貧富分化到極致以後,資本主義社會呈現的最終形態。

書裡描繪過一個場景:

在我曾祖父的時代,第一地球60%的財富掌握在一千萬人手中;在爺爺的時代,世界財富的80%掌握在一萬人手中;在爸爸的時代,財富的90%掌握在四十二人手中。 --《贍養人類》2005

這是2005年的作品,距今已經14年了,過了這麼多年,現實又是怎樣的呢,2017年樂施會有過一次統計: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在《贍養人類》的故事設定裡,第一地球有20億人,在曾祖父時代掌握60%地球財富的有1000萬人,算一下就知道,曾祖父時代,大概0.5%的人掌握了60%地球財富。

現在和贍養人類描繪的曾祖父時代相比是什麼狀況呢?去年的達沃斯又給了最新的數據: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目前的地球上,1%的富豪掌握82%的財富。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現實還是比小說裡強一點的,雖然也沒強多少。

從里根減稅開始,這世界越來越像一個大富翁遊戲!!

小時候好多人玩過大富翁,遊戲開始時候,大家都是從0開始,每走一圈都會發200塊,這個錢開始不多不少,積累下來可以買地蓋房炒股票,隨著時間的流逝,房子越建越高,過路費越來越貴,每次停留地主都能收到更多的錢,也越來越有錢。

所以你和別人一樣,在遊戲裡買地再買房,炒股再炒股,用紅卡黑卡操縱股市,想辦法把別人的地變成自己的來賺更多的錢,不然很快,你就在某一次停留中會被對手建起高樓的租金壓榨的乾乾淨淨。

只拿每圈工資的會變得越來越窮直到破產。如果大家都富了,賺最多的會越來越遭到別人嫉妒,會三番五次被送到監獄,會被人下套,掉進陰溝,被狗咬,還有各種倒黴事。

最厲害的是拿著均富卡的想要時時瓜分你的資產的窮人,其實生活的真相遊戲早就告訴你了,只是你沒在意。

大富翁這個遊戲的最終結果和終產者故事設定是一樣的。

財富集中到少數勝利者,其他人全部破產,然後reset重來。

作為遊戲的參與者,不管你是阿土伯還是錢夫人,只要你不是勝利者,你之前投資的房產,股票,都是為他人做嫁衣,最終都會進入別人的口袋,這個人就像是《贍養人類》的終產者社會。別人不偷不搶,只是合理利用規則,就把所有人收割成了無產階級。

和過去的人類歷史何其相似。

在任何時代,規律亙古不變,“馬太效應”貫穿人類歷史始終,土地,資源,財富,權力在穩態社會都會向少數人聚集。

縱觀歷史,世界一直是一個參與者眾多的大富翁遊戲,在這個遊戲裡,最終贏家只有一個,其他人不是破產,就是在破產的路上,槓桿越高,圖窮匕見越快,時間問題罷了。

馬克思曾經有個論斷特別有先見之明:“所謂小資產階級,大部分都會跌落為無產階級。”

在這場大富翁遊戲裡,少數人抓住時代和政策的機會,完成了階層上遷,更多人悲慘的掉了下去,這就是之前 中產的宿命 裡講的英國故事,在一次次機會中,多數中產淪為赤貧,回到社會底層,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實現了進步。

英國社會是通過將中產階級不斷貧困化來提高國家整體素質的:一次又一次,英國中產階級通過自身努力來到了社會中間層,他們躊躇滿志,對自己的能力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然後這種樂觀情緒就像一股洪流把他們裹挾著推送到一個新的屬於他們時代的泡沫中去,泡沫破滅後,他們又回到社會底層,與之伴隨的就是英國底層社會的民眾普遍都受過良好教育,接受主流的核心價值觀,英國因而實現了國家的整體進步。

財富永遠會向上富集,多數人都只是掘礦人,僅僅是傳送鏈中的一個傳遞環節。

二、

在《贍養人類》裡還講了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兒,財富聚集到終產者的同時,科技也有了大的突破,不但可以續命,知識的獲取也和以前有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知識可以通過超級電腦傳輸或者超級芯片植入獲得,這種獲取方式因為太過昂貴,只能富人享用。

智力思想乃至心理和藝術審美都變成了可以買賣的商品,知識的爆發性積累使得富人在人種上從量變完成了質變,富人不斷向智人進化,窮人變得不如狗的智商。

窮人富人已經完全成了兩個物種,不再是同一種生物。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因為窮人和富人智商相差太大,差別就像人和狗一樣,富人也根本不在擔心窮人像以前一樣反抗或者革命,你會擔心你家的狗造反嘛。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同時法律規定“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項規定由一個叫社會機器的強力執法系統維持。執法單元遍佈世界,它們不遵循阿西莫夫三定律,只保護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有的執法單元還沒蒼蠅大,但瞬間能擊斃幾百人,沒人能抵抗執法單元的制裁。

雖然窮人富人的財產權全部得到了有效保護,可在馬太效應下,富人的財富積累速度,中產還有窮人的破產速度都越來越快。

之後世界只剩下兩種人,窮人和富人。

三、

過往的歷史裡,財富像水流,控制水流方向的渠道和規則,一直是頂層建立的,規則讓財富不斷聚攏,權力不斷中心化。這個過程緩慢而持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規則制定者會讓上中下三個階層維持平衡的生態,只有生態系統崩盤了,資本才會重新洗牌。

幾年前看過部《雪國列車》,描述的就是過去的歷史和循環。

一場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讓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滅亡,一列沒有終點、沿著鐵軌一直行駛下去的列車成為地球上最後的倖存者的避難所。

從末節開始依次是貧民艙,軍隊艙,中間的VIP艙,一直到最頂層的引擎車頭。末節車廂不滿足於有限的食物,屢次掀起暴動,但都被鎮壓在了列車的一半的中間位置。唯有這次,男主在有如神助的殺到了引擎車頭,並揭示了屢次暴動和中下層的彼此鬥爭都是被引擎車頭安排的


從流浪地球到贍養人類


在生態系統裡,每層的作用都不可替代。拿車尾的底層說,如果沒有他們,維護列車運行需要犧牲的小孩得從中部車廂提供,操作成本和輿論壓力都很大,畢竟中部車廂輿論上有一定話語權。

這算頭部車廂(統治階層)給中部車廂(中產)的恩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車尾(底層)的優越感和心理平衡也由此產生,大概這就是很多中產看不大起勞動人民的原因吧。不過從人性的角度都能理解,幸福是比較出來的,有人比我差才是很多人感覺良好的來源。

同時,車尾還是頭部車廂和中間車廂的緩衝帶。有了車尾做緩衝帶,頭部直接赤裸薅中間車廂優質納稅人的羊毛就是了,根本不必留情。他們把一部分收入上繳頭部車廂,變成公共福利提供給車尾的人維持生活,以保證整個列車生態穩定。中間數量減少了,就會自動引入車尾的基本盤變成新韭菜,只要替代物足夠,就不會影響整個體系穩定。

看出來了吧,在這個生態裡面,車尾是雪國列車的基本盤,也是頭部車廂拿來制衡中間車廂的籌碼和中間車廂的優質供體。少數車尾的人會通過各種原因完成遷越,來到中間車廂,部分中間車廂的人也會跌落到底層車廂。

車尾底層人民消耗了什麼呢:蟑螂做的蛋白塊。

他們又產生了什麼呢:少數藝術家,少數必須的人物比如維護列車運行的小孩。自發或者在頭部車廂策劃下的暴亂。

這和過去的農業社會基本相符,極少數人創造歷史,絕大多數人負責生育繁衍,也是被煽動鬥爭的工具。

過去農業社會的循環是,人口增長土地產出不變---減產/天災食物不足---打仗搶奪資源亂世開始--人口減少---土地供給足夠人口增長變成盛世---從頭無限循環,現在的非洲依然繼續著這個循環。

只要食物供應穩定,生態系統就能維持下去。

這都是過去的歷史,大劉在《贍養人類》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和以前我們看到的設定和循環都完全不同。

在贍養人類裡面,因為物種差異,沒有了重新洗牌的可能,生產力大發展連多數納稅的中產也不在需要。至於reset更不可能了,畢竟兩個物種了,你家狗能和你爭奪在家誰說了算嘛。

贍養人類描繪的就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加上科技大突破的場景。

社會制度已經完全公平,不存在徇私枉法的可能,每個人的私有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技術有了極大突破,生產已經完全機械化,機器不需要人來操作了,智能機器人可以做一切事情。知識只需要灌輸,向上的通道被封死。以前窮人和中產的存在價值全部失去,想想都不寒而慄。

雖然是故事,但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缺的只是技術突破,《海底兩萬裡》百年前曾經也是科幻,可凡納爾描繪的場景到今天很多都變成了現實,希望這一天來的不要快吧!

全文完

溫馨提示: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投資、股權激勵、私募股權、投融資、企業管理方面的乾貨,感謝支持!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所有者,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作為投資參考、僅供參考,請謹慎投資,如果有侵權清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