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食的那些事-陳穀子爛芝麻


關於美食的那些事-陳穀子爛芝麻


隔壁人家買了一整袋白菜,放在門口。一顆顆白菜擺得整整齊齊的,目測有幾十顆。好多年沒看到這樣的場景了,最後的記憶還是停留在小時候,家家戶戶存儲蘿蔔白菜,已應對漫長的冬日。

每顆白菜並不大,兩三顆方抵得上從前的一個。那時候的白菜真叫大啊,大的讓人發愁,可是一個冬天過去,地窖裡儲存的大白菜也終究是吃完了,並沒剩下。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的人,總有種不安感,看著堆得滿滿的食物,方覺得踏實。然而不知是現在的蔬菜品質差了,還是人吃的少了,囤糧囤菜的結果就是大部分要扔掉。

上海的冬天多半是陰冷的天氣,趕上陽光充足時,除了各家晾曬的衣被,還有糧食。紗窗或席子被拿來鋪在地上,白花花的大米或者麵粉,接受著太陽的臨幸,間或有小蟲爬出來,想來是哪家喜歡囤糧食的老人,把新米囤成了陳米。這種米蟲或面蟲並不可怕,畢竟也是蛋白質,倘若生了黃色或黑色的黴菌,斷斷不可再留。

剛到上海那會兒,去菜場,經常看到手裡拎著袋子的,裡面只有一根黃瓜或兩個番茄。而在老家,這麼買,肯定會遭來小販的白眼。買的再少,還不忘給搭幾根小蔥,南方人信奉的消費觀念很務實,剩菜不利健康,扔掉又浪費。

吃到嘴裡的,臨近保質期我都覺得不舒服,一旦過了保質期,定是被我扔掉。為此還做了件傻事。朋友自家醃製的鹹肉,好大一塊拿過來,放在櫥櫃裡,發現時已經長了一身的白毛。我提著它準備扔掉,樓下正在洗衣服的阿姨看到了,忙不迭的給攔住,要了回去。當時心裡還哂笑南方人的小家子氣,後來才知自己的暴殄天物。

食物經過烹飪,蛋白質的分解轉化、澱粉的變性,無非是將營養和美味得以極大的釋放。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火候和調料在加工食物的同時,也破壞了食物原本的結構,在有氧的環境下很難長期保存。有那節省的,多年來竟沒吃過多少新鮮的,一道菜,熱了吃,吃了熱,硬生生把食物熬得生氣全無。

喜歡美食是件幸福的事。孜孜以求,並非只為了口舌之慾。相較那些吃啥都行,吃啥都無感,僅為飽腹的人,與食物經歷了邂逅、相識、相知到互相依存,也不枉來這世間走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