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讀而思

duersi

1

「媽媽,明天我還想來」

女兒4歲時,我常常帶她去圖書館,近乎兩個小時,小小人兒安靜地坐在長長的桌邊看書,她顯得很專注,回家的路上很開心,蹦蹦跳跳地對我說了這句話。女兒上幼兒園之前就喜歡把家裡繪本放在床頭,翻了又翻,後來,家裡的書籍滿足不了女兒的需求,我們就來圖書館,專門找喜歡的書看。現在看著這個戴白絨帽,穿青綠羽絨服的小傢伙,在身邊蹦蹦跳跳十分開心的樣子,我十分欣賞,忍不住親了她一口,說好。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莫泊桑說:“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與書展顏,與花低眉,是一個人關聯這個世界,同時關心他人命運的最佳途徑。對於年紀幼小,還未走上社會的孩子而言,喜歡讀書,意義深遠。

我國古有《勵學篇》名句:“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還有“一如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這說明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讀書,提倡讀書。

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整天被手機遊戲、電視節目的熱鬧所吸引,失去了所有讀書的樂趣,輸掉的可能將不僅是起跑線,還可能將是整個人生大格局。

2


讀書的孩子比不讀書的孩子更有專注力,學習效率更高,成績更好

專注力,又稱為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擁有專注力的孩子也許不是最聰明,也不是最努力的那一個,卻能夠因為完全投入學習,能夠將優勢發揮到極致,讓學習成績變得優秀。

一年後,我的女兒5歲,已經讀過上千本中英繪本,每次看英文電影,或是某些商品說明書,她已經可以看懂大概的意思。而有些孩子還需要父母陪著寫作業,一會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廁所……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事實上,只要細心觀察,很快就會發現越喜歡讀書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力很好,不喜歡讀書的孩子,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而專注力越好的孩子,學習的效率就會越高,學習成績也因此越好。那是由於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達到充實而忘我的狀態,就容易學進去,也學得透。所以,沒有專注力,常常是許多學生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


讀書的孩子比不讀書的孩子求知慾更旺盛,品性更加良善

好奇是求知慾表現形式之一。這裡的求知慾主要是指探求知識的強烈慾望。讀書多了,會讓你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

讀書可以明理,改變命運,教人善良。《簡愛》是一本我反覆讀的書,小時候的簡愛,寄人籬下,不是一個會討人喜愛的孩子,但是她喜歡與書本交朋友,在蓋茲海德府的小小在餐室裡,小簡愛常常躲在窗簾後讀比維克寫的英國鳥類史,真是旺盛的求知慾呀。長大後,最喜歡的老師是瑪麗亞•譚波爾小姐,跟著老師學會很多知識,兩人亦師亦友。後來簡愛之所以能夠獨立自愛,成長為一個知性女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求知慾望的強烈。而不喜歡讀書的孩子,諸如發現小簡愛讀書的約翰表哥,卻用書把她打得腦袋流血。後來的結局卻是離開英國,去了印度,沒有結婚,可能死在印度了。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生活中,喜歡讀書的孩子可以透過閱讀了解古今,通曉天文地理,許多書本教孩子如何面困難和挫折,還會以同理心去關愛他人,許多寓言故事、繪本、名著教會孩子什麼是好人壞人,並且自信,有勇氣,比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魯濱孫漂流記》、 《格林童話》、《牛虻》 、《海蒂》等等。

4


讀書的孩子比不讀書的孩子思維能力更強,興趣更廣泛

三毛的《送你一匹馬》一文中有段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別到底在哪兒?

身邊有一個同事,她兒子極愛讀書,現在已經上大學了,以高分進入一本。愛讀書到什麼程序?她說,只要有書在手,這個孩子就會坐在椅子上,眼睛盯著書不放,哪怕窗外在放鞭炮,哪怕全家人在看綜藝節目……幾乎到了一種禪意境界,但他也不是書呆子,愛好很多,比如參加學校的籃球隊、輪滑班,也參與角色參演,這些他都很喜歡,並且有些還得過獎。這是一個凡事都有熱情,願意接觸事物,總是開心快樂,一旦投入就會達到忘我境地的男孩。而相比這個愛讀書的孩子,其他那些不讀書的孩子想要更進一步的時候,往往會更加困難。

因此,愛讀書的孩子,看得多,見得廣,充實了內心,開闊了眼界,不僅精神世界更加寬闊。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能力自然就比不讀書的人強,生活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5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一書中說: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用書陪伴孩子的成長、面對困難,培養能力,溫暖孩子的心。畢竟,許多知識,課本不會教,家庭也不適合聊,但孩子們可能都急需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